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¹²(chéng)³,而毖(bì)后患。莫予荓(píng),自求辛(shì)。肇(zhào)彼桃虫¹⁰,拚(fān)¹¹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liǎo)¹²
译文: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¹予:成王自称。²其:语助词。³惩:警戒。⁴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⁵荓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⁶辛:酸痛。⁷螫:毒虫或毒蛇咬刺。⁸肇:始。⁹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¹⁰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¹¹拚飞:鸟飞动貌。拚:同“翻”,翻飞。¹²蓼: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来。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6-687

xiǎo

míng xiānqín 

chéng érhòuhuàn píngfēng qiúxīnshì zhàoyǔntáochóng fānfēiwéiniǎo wèikānjiāduōnàn yòuli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

予:成王自称。

其:语助词。

惩:警戒。

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

荓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

螫:毒虫或毒蛇咬刺。

肇:始。

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

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

拚飞:鸟飞动貌。拚:同“翻”,翻飞。

蓼: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鉴赏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来。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6-687
猜您喜欢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州在钓台¹边,溪山实可怜²
译文: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注释:¹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²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有家皆掩映¹,无处不潺(chán)(yuán)²
译文: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注释:¹掩映:遮映衬托。²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好树家幽鸟,晴楼¹入野烟。
译文: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注释:¹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残春杜陵客¹,中酒²落花前。
译文: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注释:¹杜陵客:诗人自指。²中酒:醉酒。

  这首诗的前两句(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

  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之后四句(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诗人按照自然语言规则,选用平字,“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家”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起来,意即: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有力的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实际上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诗人后来在描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 :“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诗中后两句(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露。

参考资料:
1、 傅绍磊.杜牧浙西诗文创作新探[J].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第12期(总第608期).
2、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殿堂(2008年12期).
3、 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页
4、 贺秀明.形胜·风土·情绪——论杜牧山水记游诗多彩的内容[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1999年02期.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chán)¹。曾识姮娥²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dài)³
译文:风疾浪涌,我骑在神蟾背上遨游万里。好像曾经那样熟悉嫦娥妖媚娇娆的姿态。素面清雅不施粉黛。
注释:¹蟾背:指月宫。蟾即蟾蜍,俗称蛤蟆,月中的精灵。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²姮娥:即嫦娥。³粉黛: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身游银阙(què)¹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译文:在银河宫阙与金玉珠色里尽情遨游。俯瞰脚下尘寰,只见云雾缭绕。酒醉时偶然摇动月中桂树,人间便吹起阵阵凉风。
注释:¹银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这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小令。

  上片破空而来,词人想象自己借高风快浪,骑着蟾蜍,在万里夜空中遨游,抵达月宫后见到了嫦娥,并看清了她的体态和容貌。原来这位美貌的月中仙子体态轻盈,脸上不施粉黛,显示出一种本色的自然之美。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想象自己在天宫的情景。“身游”二句,他在巍峨壮丽如银似雪的月宫里,俯视人间,只见下界雾气、混水不堪。天上是那样月明辉清,而人间却是那样龌龊昏暗,正如南宋政权的昏聩不明。“俯看积气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

  从“俯看积气濛濛”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词人置身天上,神清气爽,再饮月中琼浆,感到心满意足。但他并没有忘记人间,带着醉意,他偶然地摇了摇桂树,便给炎热的人间带去了凉风。此处也透露了词人希望能从天上吹来一股政治清风,使南宋政权能变得清明一点。

  全文构思新奇,想象大胆,驰骋想象,笔势飞动,具有豪迈的风格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qīngpíngyuè ·yuèshíwányuè

liúzhuāng sòngdài 

fēnggāolàngkuài wànchánbèi céngshíhéngézhēntài miànyuánfěndài 
shēnyóuyínquèzhūgōng kànméngméng zuìǒuyáoguìshù rénjiānhuànzuòliángfēng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日照澄(chéng)¹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wēi)²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注释:¹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²江隈:江湾。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làngtáoshā ·liù

liú tángdài 

zhàochéngzhōujiāngkāi táojīnbànmǎnjiāngwēi 
měirénshǒushìhóuwángyìn jìnshìshāzhōnglànglái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yú),击马陉(xíng)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注释: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马陉: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齐侯使宾媚(mèi)人赂(lù)以纪甗(yǎn)、玉磬(qìng)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译文: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注释: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cì)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quē)。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bà)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yì),不腆(tiǎn)敝赋,以犒(kào)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ráo)败。吾子惠徼(yāo)齐国之福,不泯(mǐn)其社稷(jì),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yú)(jìn),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译文: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况且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注释: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阙:缺点,过失。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五伯:五伯之称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元凯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注:“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二说不同。据国佐对晋人言,其时楚庄之卒甫二年,不当遂列为五。役王命:从事于王命。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辞:言词,话。腆:丰厚。桡:弯曲,屈从徼:求取,招致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得苛刻条件,他从容不迫逐条驳斥,并且用齐顷公的口气——虽然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但并未如此明晰地表态齐国尚愿一搏——若无和解的可能,则破釜沉舟奉陪到底!这十足底气,只能源于齐国的实力。这是国佐​外交最坚实的后盾。但是他说辞的逻辑无懈可击,果然是不辱使命!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¹,惟有月钩斜。我有江阅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²渺难即³,飞絮满天涯。
译文: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阅,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注释:¹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²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³即:接近,得到。⁴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chá)¹。东皇²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³?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译文: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注释:¹泛云槎:槎chá: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 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²东皇:司春之神。³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⁴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⁵了却:了结,结束。⁶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疏帘卷春晓,胡蝶¹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²,乱点碧云³钗。肠断江阅春思,黏(nián)(zhuó)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¹⁰任徘徊。
译文: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也飘进了窗户,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
注释:¹胡蝶:同“蝴蝶”。²无绪:无端,没有来由。³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⁴江阅:与其一中“我有江阅铁笛”中“江阅”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阅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⁵粘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⁶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⁷剩有:只剩下。⁸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⁹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¹⁰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罗帷(wéi)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¹²月起舞,流影³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译文: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注释:¹尊:同“樽”,酒杯。²属:通“嘱”,邀请。³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⁴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⁵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⁶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¹?朅(qiè)²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³。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渺渺正愁予¹⁰
译文:昨天一过去,就再也不能回来,今天已经不是昨天了;如果总想等待明天,明天又能怎样呢?时光一旦逝去,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大好时光没有认真读书修道。试问有谁知道,东风多少次把江边之枫、路旁之兰吹老,使千里平野长满芳草?年华逝去后,只能寂寞空对斜阳,为理想的渺远难即而忧愁叹息。
注释:¹何如:怎么样。²朅来:离去,逝去。³读十年书:读书,指读书修道,非求取功名。十年,泛指青年时光。⁴几度:三句所共用。⁵枫江兰径:语出《楚辞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⁶转:变成。⁷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象征春天的逝去。⁸斜阳:代表暮年。⁹外:与下句“渺渺”呼应,指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¹⁰渺渺正愁予:出自屈原《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渺渺:遥远貌。愁予:让我忧愁。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¹,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²³,莫听子规呼。
译文:你知道吗?要想千古不朽,只在斯须之间。古人想通过著书立说来求得不朽,并不是高明的做法。阳春三月,一夜雨过,庭前的花草都变绿了,雨水滋润的花朵红艳欲滴,天地春色都进入了我的房子。美好春光转瞬即逝,应自觉及时努力,不要等听到子规的呼叫催促再去珍惜时间,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注释:¹名山料理身后: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来作为对身后事的安排。料理:安排,处理。²众芳:春天的众多花草。³歇:停歇,消失。⁴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出现鸣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