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péng)¹(yù)²,薪之槱(yǒu)³之。济(jǐ)(bì),左右趣(qū)之。
译文: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注释:¹芃芃:植物茂盛貌。²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³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⁴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⁵辟王:君王。⁶趣:趋向,归向。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济济辟王,左右奉¹²。奉璋峨(é)³,髦(máo)
译文: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注释:¹奉:通“捧”。²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³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⁴髦士:俊士,优秀之士。⁵攸:所。⁶宜:适合。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pì)¹彼泾²舟,烝徒³(jí)。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译文: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注释:¹淠:船行貌。²泾:泾河。³烝徒:众人。⁴楫之:举桨划船。⁵于迈:于征,出征。⁶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zhuō)¹彼云汉²,为章³于天。周王寿考,遐(xiá)不作人
译文: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注释:¹倬:广大。²云汉:银河。³章:文章,文彩。⁴寿:长寿。⁵遐:通“何”。⁶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duī)¹琢其章,金玉其相²。勉勉³我王,纲纪四方。
译文: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¹追:通“雕”。追琢,即雕琢。²相:内质,质地。³勉勉:勤勉不已。⁴纲纪:治理,管理。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左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左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左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péngpéng xīnzhīyǒuzhī wáng zuǒyòuzhī 

wáng zuǒyòufèngzhāng fèngzhāngéé máoshìyōu 

jīngzhōu zhēngzhī zhōuwángmài liùshīzhī 

zhuōyúnhàn wéizhāngtiān zhōuwángshòu寿kǎo zuòrén 

duīzhuózhāng jīnxiāng miǎnmiǎnwáng gāngfā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

芃芃:植物茂盛貌。

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

辟王:君王。

趣:趋向,归向。

奉:通“捧”。

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

攸:所。

宜:适合。

淠:船行貌。

泾:泾河。

烝徒:众人。

楫之:举桨划船。

于迈:于征,出征。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广大。

云汉:银河。

章:文章,文彩。

寿:长寿。

遐:通“何”。

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通“雕”。追琢,即雕琢。

相:内质,质地。

勉勉:勤勉不已。

纲纪:治理,管理。

参考资料:
1、 赖新明译注.唐宋散文八大家 第2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05:128
鉴赏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创作背景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猜您喜欢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¹,尘埃无复见钟山²
译文:年纪渐老我从朝廷归居金陵,多年来朝务冗杂,如尘埃一样蒙住自性,一直没有再见过钟山。
注释:¹供奉班:指在皇帝左右供职的一班官员。²钟山:又称金陵山、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的东面。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即隐居金陵半山,钟山离诗人所居半山七二里。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何须更待黄粱熟¹,始觉人间是梦间。
译文:何必要等到黄粱饭烧熟呢?虽未像卢生一样入梦,却已经感到人间就是一场梦境。
注释:¹黄粱熟:即“黄粱一梦”的故事。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来因以比喻虚;幻的事和欲望的破灭。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¹。凭将草木记吴风²。继取相如云凭。
译文:怪不得这棵花枝怨恨流泪,因为凭你的诗句而把“瑞香”作为“紫丁”的名声扬出去了。你的诗句记吴国的风物土产,继承若司马相如《上林赋》记云梦风物土产的错误。
注释:¹名通:指通晓了花之名称。²吴风:指吴地的风物土产。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点笔袖沾醉墨¹,谤(bàng)²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nóng)³。怕见此花撩动。
译文:曹子方醉中提笔写诗,把紫丁香误作瑞香花,而脸上显出了惭愧的颜色。你不必惭愧脸红,我懂得你的情感丰富,恐被这奇香的瑞香花撩动起来。
注释:¹醉墨:指酒醉时所写出的诗句。²谤花:指曹子方误将珍贵的瑞香花称之为寻常的丁香花,则是“谤”(说其坏话)。³情秾:情感丰富。

  上片写瑞香花埋怨曹子方误将丁香花名己,而感到委屈,下笔奇兀,引人入胜:“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珍贵的瑞香花被说成寻常的“紫丁香”,不仅抱怨甚至哭泣,可见事关重大,这就暗喻出瑞香花的不同凡响。“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凭。”词人自己也站出来为珍贵的瑞香花鸣不平,甚至直批友人的错误。这是延续了司马相如错把芦橘产生在陕西的谬误。文字全用议论,但却带着袒护瑞香花的浓厚情感写出,诚如沈德潜《说诗啐语》所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于是,理念浸透了审美情感,令人毫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觉自然流转,淡中有味。

  下片反转为友人辩护,章法变新,相反相成,顿成奇趣:“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裱。怕见此花撩动。”接着,词人又为友人解围,替他寻找一时误解的原因。全词自批自答,既指出了曹子方的错误,又为之打出圆场,表现了词人与曹子方的友谊深厚,亲密无间。

  此词在颂扬瑞香花之珍贵,却从友人曹子方误称其“紫丁香”写起,从侧面落笔,效果尤见显著。全词直抒胸臆,平易真切,笔法跌宕,体物寄意,可谓素描本色。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4-1106页

西jiāngyuè··zàiyòngqiányùncáozifāng--shì

guàihuāzhīyuàntuōjūnshīmíngtōngpíngjiāngcǎofēngxiāngyúnmèng

diǎnxiùzhānzuìbànghuāmiànyǒucánhóngzhījūnquèshìwèiqíngnóngjiànhuāliāodòng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昨夜霜风¹,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²。问公何事,不语书空³。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yōng)
译文: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注释:¹霜风:刺骨寒风。²衰容:衰老的面容。³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⁴慵:困倦。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nóng)¹。都将万事,付与千钟²。任酒花³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¹侬:我,系江浙方言。²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³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⁴眼花:这里指视线。⁵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06-307
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68-269
3、 张旭泉.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精品词鉴赏.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86-188

xíngxiāng ·qiū

shì sòngdài 

zuóshuāngfēng xiāntóng húnchú huíshuāiróng wèngōngshì shūkōng dànhuízuì huíbìng huíyōng 
zhāoláitíngxià guāngyīnjiàn yán yǒushāngnóng dōujiāngwànshì qiānzhōng rènjiǔhuābái yǎnhuāluàn zhúhuāhóng  (guāngyīnjiànzuò fēiyīngxiàn )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六博¹争雄好彩²来,金盘一掷(zhì)³万人开。
译文:六博要想获胜全凭好采,筹码往金盘上一掷众人高叫如排山倒海。
注释:¹六博: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共十二棋子,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所以名为六博。²彩:彩头,旧时赌博中赢得的钱物或赌博时得胜所获的赌注。³掷:撤下。这里指掷骰子以分胜负。。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夫¹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译文:大丈夫决胜负应该在战场,用生命报效天子,手斩胡人的头颅立功归来。
注释:¹丈夫:犹言“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丈八蛇矛¹出陇(lǒng)西²,弯³拂天白猿啼。
译文:大丈夫即将手提丈八长矛奔赴陇西战场,您的箭术会像古代射手养由基射猿,使敌人惊慌。
注释:¹丈八蛇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名。²陇西:县名。战国时为郡名,在今甘肃省中部。汉代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的洮河中游及渭河上游南岸地区,包括兰州市、陇西县、临洮县一带。唐代属边境地区。³弯:开弓射天。⁴弧:木弓。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破胡必用龙韬(tāo)¹策,积甲²应将熊耳³
译文:如果使用姜太公《龙韬》中的战略,一定能打败敌人,那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会堆得如同熊耳山一样。
注释:¹龙韬:《太公六韬》中的一部分。相传是吕尚编的古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记载周文王、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对后世影响较大。²甲:指铠甲和兵器。³熊耳:山名,一在今河南省,一在湖南省。⁴齐:一样高。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月蚀(shí)西方¹破敌时,及瓜²归日未应迟³
译文:现今月食出现在西方,正是击败敌人的征兆,明年瓜熟时您一定会如期立功回朝。
注释:¹月蚀西方,指西方月蚀,是说指日可待,有肯定的含义。月蚀:也叫“月食”。²及瓜:这里指完成作战任务。³未应迟:不应当迟归。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xiāo)¹当悬白鹊旗²
译文:那时敌人的阵营一定会血染成河,使黄河都变成红色,还要砍下敌人首领的头挂在树梢。
注释:¹枭首:斩首高悬以示众。²白鹊旗:疑为“白虎幡”之误。白虎幡是绘有白虎图象的旗帜,作为帝王诏令传信之用。唐代人讳虎字,叫做“白兽幡”。李白似以“白鹊旗”代用。这种旗,后来也作为传布朝廷政令之用。

  这三首诗是一个整体,对作者的外甥郑灌进行教育和勉励,是出征前的一堂很好的政治、军事动员课。诗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

  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说为了保卫祖国,从军戍边,这是非常光荣、幸运的事,应当感到高兴。“万人开”三字,把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边境的场面展现出来,多么豪迈有气魄!接着,诗中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这样,故乡的人们都会感到光彩。“天子”是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国家。

  第二首,描写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英武的将士们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地开赴陇西边境,刚开弓搭天就使敌兵震惊不已,一触即溃,闻风丧胆。这虽然是一种设想的情景,但却流露出诗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诗人为祖国有这样的军威阵势而感到自豪,也很关切战斗的胜利。因此,他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瓦解敌军,使其真正降服,大量缴获他们的军需军备。

  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诗人以长辈的口吻,反复嘱咐郑灌:完成破敌任务后就荣归故乡,言下之意是说:亲人们在等待着你,早日归来,以免悬念!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于进犯祖国的敌人的痛恨。“枭首当悬”,则表明诗人希望对敌人杀一儆百、攻心为上,做好安抚事宜。

  此诗把描写、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语重心长,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
1、 徐志福.古今名人教子诗选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3-17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¹
注释:¹明河二句:意为银河隔断了牵牛星,只有飞鹜在天空往返。明河,天上的银河。黄姑,星名,即河鼓(牵牛)星。碧落,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
独复即无妄,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
独复即无妄¹,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²
注释:¹无妄:真实无伪。大畜:博学多才。²岁晏句:此句意谓守简池有一定期限,年末可回。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¹。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²
注释:¹木末二句:意谓简池草木丰茂。木末,树梢。芙蓉,木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苜蓿:mùxu,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重要牧草和绿肥。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蝶形,呈紫色。结荚果。²邮签二句:大意为守简池期间常寄信息,以慰家人长想。《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监丞家同年去守简池,作者写此诗送别。全诗六十句,这里节选的是末尾十句。诗中用《卫风·淇奥》典故,希望同年与家人常通消息,以慰长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