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¹彼鸣鸠(jiū)²,翰(hàn)³(lì)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mèi),有怀二人。
译文:那个小小斑鸠鸟,展翅高飞在云天。忧伤充满我内心,怀念已故我祖先。直到天明没入睡,又把父母来思念。
注释:¹宛:小的样子。²鸠: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俗名斑鸠。³翰飞:高飞。⁴戾:至。戾天,犹说“摩天”。⁵先人:死去的祖先。⁶明发:天亮。⁷有:同“又”。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人之齐圣¹,饮酒温克²。彼昏³不知,壹(yī)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译文:聪明智慧那种人,饮酒也能见沉稳。可是那些糊涂蛋,每饮必醉日日甚。请各自重慎举止,天恩不会再降临。
注释:¹齐圣:极其聪明智慧的人。²温克:善于克制自己以保持温和、恭敬的仪态。³昏:愚昧。⁴不知:愚昧无知的人。⁵壹醉:每饮必醉。⁶富:盛、甚。⁷敬:通“儆”,警戒,戒慎。⁸仪:威仪。⁹又:通“佑”,保佑。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中原¹有菽(shū)²,庶民采之。螟(míng)(líng)³有子,蜾(guǒ)(luǒ)之。教诲尔子,式(gǔ)之。
译文: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你们有儿我教育,继承祖先好风采。
注释:¹中原:即原中,田野之中。²菽:大豆。这里指豆叶。³螟蛉:螟蛾的幼虫。⁴蜾蠃: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常捕捉螟蛉入巢,以养育其幼虫,古人误以为是代螟蛾哺养幼虫,故称养子为螟蛉义子。⁵负:背。⁶尔:你、你们,此指作者的兄弟。⁷式:句首语气词。⁸穀:善。⁹似:借作“嗣”,继承。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dì)¹彼脊令²,载(zài)³飞载鸣。我日斯,而月斯征⁷。夙(sù)兴夜寐,毋忝(tiǎn)尔所生
译文:看那小小鶺鸰鸟,边翻飞呀边欢鸣。我天天在外奔波,你月月在外远行。起早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注释:¹题:通“睇”,看。²脊令:鸟名,通作“鶺(jí)鸰(líng)”,形似小鸡,常在水边捕食昆虫。³载:则、且。⁴斯:乃、则。⁵迈:远行,行役。⁶而:通“尔”,你,作者称他的兄弟。⁷征:远行。⁸忝:辱没。⁹所生:指父母。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交交¹桑扈(hù)²,率³啄粟(sù)。哀我填,宜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译文:交交啼叫青雀鸟,沿着谷场啄小米。自怜贫病更无依,连遇诉讼真可气。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
注释:¹交交:鸟鸣声。一说是往来翻飞的样子。²桑扈:鸟名,似鸽而小,青色,颈有花纹,俗名青雀。³率:循、沿着。⁴场:打谷场。⁵填:通“瘨(diān)”,病。⁶寡:贫。⁷宜:犹“乃”。⁸岸:诉讼。毛传:“岸,讼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与“犴”通,犴,狱也。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温温¹恭人²,如集于木³。惴(zhuì)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译文:温和恭谨那些人,就像站在高树上。担心害怕真警惕,就像身临深谷旁。心惊胆战太不安,如踩薄冰恐沦丧。
注释:¹温温:和柔的样子。²恭人:谦逊谨慎的人。³如集于木:像鸟之集于树木,惧怕坠落。⁴惴惴:恐惧而警戒的样子。

  此诗虽然不是什么“刺王”之作,但却反映了混乱、黑暗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还是有其认识意义的。

  首章直述怀念祖先、父母之情,这是疾痛惨怛的集中表现,也暗含着今不如昔的深切感慨。二章感伤兄弟们的纵酒,既有斥责,也有劝戒,暗示他们违背了父母的教育。三章言代兄弟们扶养幼子,教育他们长大继承祖业家风。四章述自己操劳奔波,以慰藉父母在天之灵。五章说明自己贫病交加,又吃了官司,表现出对命运难卜的焦虑。最后一章,总括了自己诚惶诚恐、艰难度日的心情。各章重点突出,语意恳切;全诗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即使从语言的使用上来看,质朴而又整饬,在雅颂作品中是颇为别具一格的。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时,虽然是以诉说为主,但并不是平铺直叙、直来直往,而是采取了意味深长的比兴手法,使读者感到作者的每章诗意都是在因物起兴、借景寄情。第一章以斑鸠的鸣叫、翰飞、戾天来反衬他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忧伤;第二章以“齐圣”之人的“饮酒温克”来对比自己兄弟的“彼昏不知,壹醉日富”;第三章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来比喻自己代养兄弟们的幼子;第四章以鶺鸰的“载飞载鸣”来映衬自己“夙兴夜寐”地“斯迈”、“斯征”;第五章以“交交桑扈,率场啄粟”来象征自己“填寡”而又“岸狱”的心态和心情,都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贴切真实,耐人咀嚼和回味;至于第六章连用三个“如”字,更把自己“惴惴小心”、“战战兢兢”的心境描绘得形神兼备,真切感人。作者的感情是沉重的,但表现得却十分活脱、鲜明和生动,这在雅颂作品中也是别具特色的。

  总之,《小雅·小宛》在内容主题上是今人比较难于索解的,但在艺术技巧上,却是比较优秀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09-412

xiǎowǎn

míng xiānqín 

wǎnmíngjiū hànfēitiān xīnyōushāng niànxiānrén míngmèi yǒuhuái怀èrrén 

rénzhīshèng yǐnjiǔwēn hūnzhī zuì jìngěr tiānmìngyòu 

zhōngyuányǒushū shùmíncǎizhī mínglíngyǒu guǒluǒzhī jiàohuìěr shìzhī 

lìng zàifēizàimíng mài éryuèzhēng xīngmèi tiǎněrsuǒshēng 

jiāojiāosāng shuàichángzhuó āitiǎnguǎ àn chū néng 

wēnwēngōngrén  zhuìzhuìxiǎoxīn lín zhànzhànjīngjīng bī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小小斑鸠鸟,展翅高飞在云天。忧伤充满我内心,怀念已故我祖先。直到天明没入睡,又把父母来思念。

聪明智慧那种人,饮酒也能见沉稳。可是那些糊涂蛋,每饮必醉日日甚。请各自重慎举止,天恩不会再降临。

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你们有儿我教育,继承祖先好风采。

看那小小鶺鸰鸟,边翻飞呀边欢鸣。我天天在外奔波,你月月在外远行。起早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交交啼叫青雀鸟,沿着谷场啄小米。自怜贫病更无依,连遇诉讼真可气。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

温和恭谨那些人,就像站在高树上。担心害怕真警惕,就像身临深谷旁。心惊胆战太不安,如踩薄冰恐沦丧。

注释

宛:小的样子。

鸠: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俗名斑鸠。

翰飞:高飞。

戾:至。戾天,犹说“摩天”。

先人:死去的祖先。

明发:天亮。

有:同“又”。

齐圣:极其聪明智慧的人。

温克:善于克制自己以保持温和、恭敬的仪态。

昏:愚昧。

不知:愚昧无知的人。

壹醉:每饮必醉。

富:盛、甚。

敬:通“儆”,警戒,戒慎。

仪:威仪。

又:通“佑”,保佑。

中原:即原中,田野之中。

菽:大豆。这里指豆叶。

螟蛉:螟蛾的幼虫。

蜾蠃: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常捕捉螟蛉入巢,以养育其幼虫,古人误以为是代螟蛾哺养幼虫,故称养子为螟蛉义子。

负:背。

尔:你、你们,此指作者的兄弟。

式:句首语气词。

穀:善。

似:借作“嗣”,继承。

题:通“睇”,看。

脊令:鸟名,通作“鶺(jí)鸰(líng)”,形似小鸡,常在水边捕食昆虫。

载:则、且。

斯:乃、则。

迈:远行,行役。

而:通“尔”,你,作者称他的兄弟。

征:远行。

忝:辱没。

所生:指父母。

交交:鸟鸣声。一说是往来翻飞的样子。

桑扈:鸟名,似鸽而小,青色,颈有花纹,俗名青雀。

率:循、沿着。

场:打谷场。

填:通“瘨(diān)”,病。

寡:贫。

宜:犹“乃”。

岸:诉讼。毛传:“岸,讼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与“犴”通,犴,狱也。

温温:和柔的样子。

恭人:谦逊谨慎的人。

如集于木:像鸟之集于树木,惧怕坠落。

惴惴:恐惧而警戒的样子。

鉴赏

  此诗以然不是什么“刺王”之作,但却反映其混乱、黑暗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还是有其认识意义的。

  首章直述怀念祖先、父母之情,这是疾痛惨怛的集中表现,也暗含着今不如昔的深切感慨。二章感伤兄弟们的纵酒,后有斥责,也有劝戒,暗示他们违背其父母的教育。三章言代兄弟们扶养幼子,教育他们长大继承祖业家风。四章述自己操劳奔波,以慰藉父母在天之灵。五章说明自己贫病交加,又吃其官司,表现出对命运难卜的焦虑。最后一章,总括其自己诚惶诚恐、艰难度日的心情。各章重点突出,语意恳切;全诗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即使从语言的使用上来看,质朴而又整饬,在雅颂作品中是颇为别具一格的。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时,以然是以诉说为主,但并不是平铺直叙、直来直往,而是采取其意味深长的比兴手法,使读者感到作者的每章诗意都是在因物起兴、借景寄情。第一章以斑鸠的鸣叫、翰飞、戾天来反衬他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忧伤;第二章以“齐圣”之人的“饮酒温克”来对比自己兄弟的“彼昏不知,壹醉日富”;第三章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来比喻自己代养兄弟们的幼子;第四章以鶺鸰的“载飞载鸣”来映衬自己“夙兴心寐”地“斯迈”、“斯征”;第五章以“交交桑扈,率场啄粟”来象征自己“填寡”而又“岸狱”的心态和心情,都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贴切真实,耐人咀嚼和回味;至于第六章连用三个“如”字,更把自己“惴惴小心”、“战战兢兢”的心境描绘得形神兼备,真切感人。作者的感情是沉重的,但表现得却十分活脱、鲜明和生动,这在雅颂作品中也是别具特色的。

  总之,《小雅·小宛》在内容主题上是今人比较难于索解的,但在艺术技巧上,却是比较优秀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09-412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作者恪守着父母的教诲,终日为国事或家事操劳奔波,力图维系着家门的传统。但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邪恶势力的威逼和迫害,已力不从心。思前想后,感慨万端,因而写出了这首忧伤交织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47-45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09-412
猜您喜欢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秋风兰蕙(huì)¹化为茅²,南国³凄凉气已消
译文: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注释:郑所南:南宋遗民,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的民族气节。¹兰蕙:兰草、蕙草。 ²茅:茅草。³南国: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⁴ 气已消:万物生气已经消失。这里比喻遗民的复国之志已经消失。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只有所南心不改¹,泪泉²和墨写离骚(sāo)³
译文: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注释:¹所南心不改:郑所南的复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²泪泉:泪水。³离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篇。

  诗一开始就对郑所南所画的兰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郑所南所画的兰加以改造后而抒发的。郑所南画的是不着土地的兰花。而作者想象这画中的兰花,在肃杀的秋风里已变成了茅草。这里作者用了屈原《离骚》中“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的诗意,以此手法,表明宋亡之后,不仅国土惨遭蒙古族统治者的蹂躏,而且许多人有的受到摧残,有的变节,有的抗元复国的意志消磨殆尽。而且是整个“南国”一片凄凉,毫无复国的生气了。这两句写出南宋灭亡之后,在蒙古族残酷统治下,抗元复国的斗争已逐渐消沉的情状。

  后面两句转而赞扬郑所南。说只有郑所南忠于南宋之心依然坚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泪水和着墨水画兰,以绘画的方式写出又一部《离骚》。从而表现了郑所南坚贞的民族节操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作者赞扬郑所南,实际也表达了自己绝不屈服于任何暴力的民族气节。

  全诗用反衬手法。前两句用比的手法表现在蒙元残酷统治下人们抗元复国斗争日益消沉的景象,后两句写郑所南坚贞之节依然不变,以前面两句反衬后面两句,见出所南坚贞之志和爱国精神的可贵。正如孔子所说的:“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

参考资料:
1、 潘人和.儒道释诗汇赏 儒诗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223-224

zhèngsuǒnánlán

zàn yuándài 

qiūfēnglánhuìhuàwéimáo nánguóliángxiāo 
zhǐyǒusuǒnánxīngǎi lèiquánhuóxiěsāo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白日¹不到处,青春²恰自来。
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注释:苔:苔藓。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¹白日:太阳。²青春:指苔藓富有生机的绿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 一作:亦)
苔花如米小,也¹学牡丹开。
译文: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注释:¹也:一作“亦”。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苔

tái

yuánméi qīngdài 

báidàochù qīngchūnqiàlái 
táihuāxiǎo xuédānkāi  (zuò  )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星依云渚(zhǔ)¹溅溅²,露零³玉液涓(juān)涓,宝砌(qì)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lán)
译文:空中的流星沿着银河闪动,有如浪花飞溅,露珠零落就像玉液涓涓。夜天里兰草虽已衰谢但还齐整如剪。碧蓝天空如绸练,波光摇动北斗星正横斜西天。
注释:¹云渚:银河。²溅溅:指急速奔流的流水声。³零:落下。⁴宝砌:同玉砌,指玉石砌成的台阶。⁵剪剪:整齐的样子。⁶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tiānjìngshā ·xīngyúnzhǔjiānjiān

mèngfǎng yuándài 

xīngyúnzhǔjiānjiān língjuānjuān bǎoāilánjiǎnjiǎn tiānliàn guāngyáoběidǒulángān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金山楼观何眈(dān)¹,撞钟击鼓闻淮南²
译文:金山的寺院楼阁多么壮伟深邃,撞钟击鼓的宏亮声音一直传到淮南。
注释:¹眈眈:深邃貌。²淮南:指扬州。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焦山¹何有有修竹,采薪汲(jí)水僧两三。
译文:焦山到底有什么?只有茂密长竹,打柴汲水的僧侣不过二三。
注释:¹焦山:在长江中,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故名,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云霾(mái)¹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²祈春蚕。
译文:翻卷的波涛汹涌人迹罕到,时有沙田农户前去祈求春蚕。
注释:¹云霾:阴云,形容翻卷的浪涛。²沙户:沙洲上的人家。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¹不到心怀惭。
译文:我来金山还在此地留宿,不去焦山让我心中自惭。
注释:¹此:指焦山。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同游尽返¹决独往,赋命²穷薄轻江潭。
译文:同游的人都已返回,我决然独自前往,天生命穷运薄不惧怕险恶的江潭。
注释:¹尽返:一本作“兴尽”。²赋命:天生的命运。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译文:清晨无风波浪兀自腾涌,舟行中流我高歌长啸趁着饮酒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译文:老僧下山惊异我这远客来到,笑着迎接知是同乡,欣喜地亲切交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¹为同龛(kān)²
译文:老僧说久客异地已忘怀故里,终年只是跟弥勒佛相随相伴。
注释:¹弥勒:佛名。弥勒是姓,为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胜。²同龛:意为同室相伴。龛,盛着佛像或神主的小阁。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困眠得就纸帐¹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译文: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注释:¹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绵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译文:居住在山林从古以来就会有饥饿,未置田产因此不肯退隐岂不太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展禽虽未三见黜(chù)¹,叔夜自知七不堪。
译文:我虽然没像展禽那样三次被罢,却如嵇康般自知出仕有七种不堪。
注释:¹黜:废免。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行当投劾(hé)¹谢簪(zān)²,为我佳处留茅庵³
译文:我就要自己请求辞去官职,请为我在山水佳处留一茅屋且把身安。
注释:¹投劾:指自劾。劾,检举过失,古代官员检举某官过失,向上司或朝廷打报告,称“劾状”。凡是被劾或自劾的,视其过失大小,予以不同的处分。²谢簪组:辞去官职。谢,辞谢。簪,固冠的签子。组,系印的带子。簪组犹言冠带,指有官职的人。³茅庵:草舍。

  一、二两句略写游金山寺之情形。“金山楼观何耽耽”,金山楼寺耽耽而立,突兀江中,“中泠南畔石盘沱”(《游金山寺》)者是也。“撞钟击鼓闻淮南”,写寺院晨钟暮鼓,其声远播淮南之地,此二句,总写金山形制规模之盛。金山言毕,笔锋转入与之对峙之焦山。“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与金山之崇阁险石,洪钟大鼓相比,焦山仅有落落修竹,寂寂寺僧。“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沙田由江水冲积而成,肥沃非常,故有农户亦于其上经营农桑。焦山云霾在空,长浪逐空,拍岸击石,环境如此之劣,故而绝少人迹,偶有江上沙户,于此祈求春蚕无灾而已。关于焦山之险,苏辙有《和子瞻》诗,所言甚备。其云:“金山游遍人焦山,舟轻帆急须臾间。涉江已远风浪阔,游人到此皆争还。山头冉冉万竿竹,楼阁不见门长关。”同行诸人登览金山之后皆已回转行程,而诗人留宿金山而不访焦山,心下有惭,故决意独自前往。“赋命穷薄轻江潭”,诗人不惧江潭之险,只自独往,本是豪情所致,反言“赋命穷独”,云己身本贱,不足怜惜。其时诗人直言批评新法,遭毁非议,请求外任,因成此行。诗人深感仕途凶险,故有此一句。

  “清晨无风浪自涌”,焦山之险若此,诗人却仅以此七字托出。虽则浪险如此,诗人反而“中流歌啸倚半酣”。舟至中流,正是浪急之所,诗人反而吟啸自若,倚楫半酣。至此,非有如是之豪情,即无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苏词也。已而舟至焦山,诗人弃舟登岸,老僧惊而下山相迎:实是惊险之地,施主如何来此?惊罢即喜,而相与畅谈。此“老僧”,诗人自注“中江人也”,中江在四川,故此云僧作“巴人谈”。巴即蜀之代称。以下数语即是诗人记老僧所谈内容。老僧久客于此,乡井何方,已然相忘,惟有此青灯古寺相与为伴。“同龛”语出《法帖·褚遂良书》“久弃尘滓,与弥勒同龛”。困倦之时,就眠纸帐,亦感暖意;三餐若饱,食有山蔬亦甘。虽宿简食陋,亦是安之若素。山林之寺,忍饥而卧古亦有之,此虽无田,我亦能饱,故长居此地,并非我心存贪念,实是慕此山林雅趣,有心归隐所致。

  末四句是诗人抒其决不弃直以从枉,屈身以事人之志。“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二句用典。《论语》中记载展禽任士师时遭到“二三黜”,有人劝其离开鲁国另觅新君。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展禽既已三次见黜,而诗人此云“虽未”,是以反其事而用,言下之意为:即便展禽未见黜罢,其正直光明之志亦未有丝毫相异罢。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之一,因恶乱世而归隐不仕。后山涛依附司马氏得获高禄,欲举荐嵇康。嵇康因此作了闻名于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信中以戏谑之笔言其于官场有“必不堪者七”。诗人用此典亦明其归隐之意。

  末二句即云:我愿谢却簪组,弃官而去。愿此焦山佳处,为我留庵以宿,然诗人终其一生,皆为民请命,直谏不止,故亦仕途艰辛,天地飘零。但其心存高远,出入儒释道之间,故于此浊世存真。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自然流利。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27
2、 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3-15
3、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3-34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大江¹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²又远游³
译文:长江的水日夜向东流去,号称“聚义”的“英雄”又要“远游”了。
注释:¹大江:指长江。²聚义群雄: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1931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不久,反蒋的孙科等人离开南京,又于广州召开“国民会议”,成立新“国民政府”,与蒋记“国民政府”唱对台戏。³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把戏。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六代¹(qǐ)²成旧梦,石头城³上月如钩。
译文:历史上的六朝繁华早已成为旧梦,石头城上挂着如钩的弯月显得景象更加凄凉。
注释:¹六代: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故称六代。²绮罗:轻软的丝织品,这里指人们衣着讲究,形容都市繁华。³石头城:南京旧称,故址在西石头山后,临江。
这首诗用讽刺的口吻,含蓄地描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的争权的闹剧。首句“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中,因南京在长江边上,故以大江东去起兴,“聚义群雄”是作者用讽刺的口吻称呼国民政府军阀政客,表达了对他们的鄙视;“又远游”则写了政客之间互相利用的丑行。他们在利益一致的时候,相互利用;利益不一致时,互相拆台分裂,甚至上演兵戈相见的丑剧,“又”字突出了这种互相勾结,既而又分裂争斗的状况的频繁。第二句“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中,“六代绮罗”写六朝时,南京古都歌舞升平、温香软玉的太平盛况,“月如钩”则写了现时南京城凄凉的状况,二者之间对比强烈。“六代绮罗”暗喻了蒋介石政府梦想维持的政权团结、太平成象的局面,却因政客之间的权力纷争,而变成了凄清的状况,一片冷落荒凉。诗中用象征的手法,以古喻今,揭露了国民政府政客们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争权夺利,各派自立政府分崩离析的局面。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7-6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