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四日维戊,既伯既祷(dǎo)。田车既好,四牡孔阜(fù)。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译文:戊辰吉祥日子好,既祭马祖又祈祷。田猎车辆已备齐,四匹雄马壮又高。驱车登上大土丘,驱逐群兽快快跑。
注释:四日:四利的日子。维:语助词,有“是”的意思。戊:戊日。朱熹认为此处指戊辰日。古人认为戊日为刚日,适合外事活动,如巡狩、盟会、出兵等。伯:马祖。祷:告祭求福。因田猎用马,故祭马祖。田车:猎车。田,同“畋(tián)”,打猎。孔:很。阜:强壮高大。阜:山岗。从:追逐。群丑:这里指兽群。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四日庚午,既差(chāi)我马。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漆沮(jǔ)之从,天子之所。
译文:庚午吉祥日子好,打猎马匹已选齐。寻找野兽聚集地,鹿儿成群堪称奇。驱逐漆沮水边兽,赶到天子射猎区。
注释:差:选择。同:聚集。麀:母鹿,这里泛指母兽。麌麌:兽众多貌。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所:处所,此指会猎场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biāo)儦俟(sì)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译文:遥望原野漫无边,地方广大物富有。奔跑慢走野兽多,成群结队四处游。都要赶到天子处,乐得天子显身手。
注释:中原:即原中,平旷之地,原野之中。祁:大。一说指原野辽阔,或以为指兽大。有:丰富,指野兽多。儦儦:疾走貌。俟俟:缓行等待貌。或群或友:指三两成群。兽三只在一起为群;兽二只在一起为友。悉:尽,全。率:驱逐。燕:使快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bā),殪(yì)此大兕(sì)。以御宾客,且以酌醴(lǐ)
译文:我们弓弦已拉开,也已把箭拿在手。一箭射死小野猪,奋力射死大野牛。野味拿来待宾客,共吃佳肴同饮酒。
注释:张我弓:拉开弓。挟我矢:用手指挟持搭上弓的箭,准备发射。豝:母猪。殪:射死。兕:大野牛,或谓乃犀牛。御:进,指将猪牛烹熟进献宾客。酌醴:酌饮美酒。醴,甜酒。

  全诗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写打猎前的准备情况。古代天子打猎是如同祭祀、会盟、宴享一样庄重而神圣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仪式非常隆重。因此,事先选择良辰吉日祭祀马祖、整治田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升彼大阜,从其群丑”二句在这一章中是将然之辞,一切业已准备就绪,只等在正式打猎时登上大丘陵,追逐群兽。第二章写选择了良马正式出猎。祭祀马祖后的第三天是庚午日,依据占卜这天也是良辰吉日。选择了良马之后,周天子率领公卿来到打猎之地。那里群鹿聚集,虞人沿着漆、沮二水的岸边设围,将鹿群赶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写随从驱赶群兽供天子射猎。眺望原野,广袤无垠,水草丰茂,野兽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随从再次驱赶兽群供天子射猎取乐。第四章写天子射猎得胜返朝宴享群臣。随从将兽群赶到周天子的附近,周天子张弓挟矢,大显身手,一箭射中了一头猪,再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牛。表现出英姿勃发、勇武豪健的君主形象,实是对周宣王形象化的颂扬。打猎结束,猎获物很多,天子高高兴兴地用野味宴享群臣,全诗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此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诗人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另外,全诗大部分章节记叙田猎活动的准备过程以及随从驱赶野兽供天子射猎的情景,间及群兽的各种状态,以作烘托,具体写天子射猎只有四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田猎的过程,描写了田猎的场面,透露了轻松的气氛;更突出了天子的形象,增强了天子的威严,使全诗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64-366

míng xiānqín 

wéi dǎo tiánchēhǎo kǒng shēng cóngqúnchǒu 
gēng chāi shòuzhīsuǒtóng yōu鹿 zhīcóng tiānzhīsuǒ 
zhānzhōngyuán kǒngyǒu biāobiāo huòqúnhuòyǒu shuàizuǒyòu yàntiān 
zhānggōng xiéshǐ xiǎo  bīn qiězhu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戊辰吉祥日子好,既祭马祖又祈祷。田猎车辆已备齐,四匹雄马壮又高。驱车登上大土丘,驱逐群兽快快跑。

庚午吉祥日子好,打猎马匹已选齐。寻找野兽聚集地,鹿儿成群堪称奇。驱逐漆沮水边兽,赶到天子射猎区。

遥望原野漫无边,地方广大物富有。奔跑慢走野兽多,成群结队四处游。都要赶到天子处,乐得天子显身手。

我们弓弦已拉开,也已把箭拿在手。一箭射死小野猪,奋力射死大野牛。野味拿来待宾客,共吃佳肴同饮酒。

注释

四日:四利的日子。维:语助词,有“是”的意思。戊:戊日。朱熹认为此处指戊辰日。古人认为戊日为刚日,适合外事活动,如巡狩、盟会、出兵等。伯:马祖。祷:告祭求福。因田猎用马,故祭马祖。田车:猎车。田,同“畋(tián)”,打猎。孔:很。阜:强壮高大。阜:山岗。从:追逐。群丑:这里指兽群。

差:选择。同:聚集。麀:母鹿,这里泛指母兽。麌麌:兽众多貌。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所:处所,此指会猎场所。

中原:即原中,平旷之地,原野之中。祁:大。一说指原野辽阔,或以为指兽大。有:丰富,指野兽多。儦儦:疾走貌。俟俟:缓行等待貌。或群或友:指三两成群。兽三只在一起为群;兽二只在一起为友。悉:尽,全。率:驱逐。燕:使快乐。

张我弓:拉开弓。挟我矢:用手指挟持搭上弓的箭,准备发射。豝:母猪。殪:射死。兕:大野牛,或谓乃犀牛。御:进,指将猪牛烹熟进献宾客。酌醴:酌饮美酒。醴,甜酒。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165页
鉴赏

  全诗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写打猎前的准备情况。古代天子打猎是如同祭祀、会盟、宴享一样庄重而神圣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仪式非常隆重。因此,事先选择良辰吉日祭祀马祖、整治田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升彼大阜,从其群丑”二句在这一章中是将然之辞,一切业已准备就绪,只等在正式打猎时登上大丘陵,追逐群兽。第二章写选择了良马正式出猎。祭祀马祖后的第三天是庚午日,依据占卜这天也是良辰吉日。选择了良马之后,周天子率领公卿来到打猎之地。那里群鹿聚集,虞人沿着漆、沮二水的岸边设围,将鹿群赶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写随从驱赶群兽供天子射猎。眺望原野,广袤无垠,水草丰茂,野兽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随从再次驱赶兽群供天子射猎取乐。第四章写天子射猎得胜返朝宴享群臣。随从将兽群赶到周天子的附近,周天子张弓挟矢,大显身手,一箭射中了一头猪,再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牛。表现出英姿勃发、勇武豪健的君主形象,实是对周宣王形象化的颂扬。打猎结束,猎获物很多,天子高高兴兴地用野味宴享群臣,全诗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此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诗人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另外,全诗大部分章节记叙田猎活动的准备过程以及随从驱赶野兽供天子射猎的情景,间及群兽的各种状态,以作烘托,具体写天子射猎只有四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田猎的过程,描写了田猎的场面,透露了轻松的气氛;更突出了天子的形象,增强了天子的威严,使全诗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64-366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周宣王时期,为歌颂周宣王田猎并宴会宾客而作。周宣王在西都镐京的田猎活动是周朝每年在畿内举行的常典,有显示国家文武功业的目的。《毛诗序》说:“《吉日》,美宣王田也。”后代的学者对此没有什么异议。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86-389
猜您喜欢
卒岁勿多求,壶餐与褐裘。
卒岁¹勿多求,壶餐²与褐裘(qiú)³
译文:度过岁月不用要求太多,简单的饭食与粗布衣服即可。
注释:¹卒岁:度过岁月。²壶餐:用壶盛的汤饭或其他熟食。³褐裘:粗陋衣服。
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
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
译文:心里安适是由于自己知道满足,自己能自尊自贵是因为没有贪求或无求于人。
易化千年鹤,难驯万里鸥。
易化千年鹤,难驯万里鸥。
译文:千年鹤容易找,那飞行万里的鸥鸟难训。
闭门方学易,未暇揖浮丘。
闭门方学易,未暇¹(yī)²浮丘³
译文:关上门一心学习易经,没有时间顾及向浮丘拱手行礼。
注释:¹未暇:没有时间顾及。揖²:拱手行礼。³浮丘:浮丘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周灵王时人士,尝与太子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修道山中。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秋风立马越王台¹,混混蛇龙²最可哀。
译文: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注释:¹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²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十七史¹从何说起,三千劫²几历轮回³
译文:十七史从何说起,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
注释:¹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²劫:佛教名词,劫难。³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腐儒心事呼天问¹,大地山河跨海来。
译文: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
注释:¹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临睨(nì)¹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译文:向远方眺望天外的飞云,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
注释:¹临睨: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两句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目接混茫,心潮澎湃。诗中“混混蛇龙”,亦寓有嗟叹世道陵夷,混浊纷乱,英雄埋没草莽之意。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哀回。”两句则是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大气包举,涵融古今。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说起,大千世界,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十七史”是泛言,实则着眼的是有清一代的盛衰,“从何说起”,言外有不堪闻问之意。自康乾盛世、道成以降迄于光绪季世,国运始如日丽中天,垣赫鼎盛,终至白日西倾,沧海横流。“三千劫”,将佛教语的一个绵亘久远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灾难如此频繁,浩劫如此惨重,竟然使人感到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堕入酷烈的生死哀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句慷慨悲歌,直抒孤愤。大地山河,疮痍满目,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不禁仰首苍穹,抚膺浩叹。“腐儒”,诗人自指。康有为诗学杜甫、龚自珍。杜甫即常以“腐儒”自称,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媚俗的个性,“大地山河”,叹息祖国锦绣江山,本自龙蟠虎踞,雄睨一世;惜哉金瓯已缺,列强觊觎,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顿时惊破天朝残梦。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可贵的是诗人的时代敏感,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临睨八荒,青天浩荡,云海苍茫,无涯无际,横跨重洋,令人与飞云俱远。不可能坐并观天,老死户牖,而不思雄飞寰宇。末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慨叹堂堂中华旧邦,竟无破壁而出,放眼世界,吮吸现代文明之雨露,堪为民族脊梁的雄才。

  此诗以悲壮昂扬的基调,透露出砰訇的新潮音,表现了诗人愿为时代弄潮儿的神圣使命感。

参考资料:
1、 赵小文编著.中华古诗词鉴赏: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04:第394-395页

qiūdēngyuèwángtái--kāngyǒuwèi

qiūfēngyuèwángtáihùnhùnshélóngzuìāi

shíshǐcóngshuōsānqiānjiélúnhuí

xīnshìtiānwènshānkuàhǎilái

línfēiyúnhéngbiǎojiàntànxióngcái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街南绿树春饶(ráo)¹(xù),雪²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³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译文: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路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注释: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¹饶:充满,多。²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³闲:闲懒。⁴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阑干倚尽犹慵(yōng)¹,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²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注释:¹慵去:懒得离去。²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词,唐诗宋词中思春、渴慕、怀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明写或暗示男女二人曾经心心相映,正处于或者曾经有过一段共处的美好时光,此词却迥然不同,完全不提两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意无意地暗示,词中主人公本是单相思,一副少年怀春的徘徊、惆怅之态。词的开篇先写景,并以景物来点明季节性,更以季节性来引出内心情感,从飞絮、开花可知,此为春深之时,暗示此为思春、怀春的季节。写完树木以后,似有意,似无意,加上一句“树底人家朱户”,自己所渴慕之人便在此宅之中,但是并不明写“朱户”即红漆大门。

  上阕写春日美景。在古代,原木只有王侯功臣才能受赐门涂红漆,但随着礼法的废弛,普通官宦大户也均可照此办理了。词人爱慕上了这街南树下某大宅中的女子,面对大户人家不敢造次,心情亢奋、激动,而又紧张、忐忑,一片少年心绪不敢明言,只能先说树,再说树下人家,却始终不敢吐露所恋慕的对象究竟是谁。于是他“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闲”字本意为闲暇,指无目的地随意为之,但词人之上北楼,绝对是有明确目的的,是为了能够看到所恋慕女子的身影,但因为紧张和羞涩,所以故作闲暇状,假装是无事登楼,卷起竹帘来随意眺望,所见的,也不过绿树而已。假装登楼望树,其实是想见所恋慕的女子,希望她能够走出朱漆大门,她袅娜的身影可以再次落入自己眼中。可惜等了很久,却始终未能如愿——“阑干倚尽犹慵去”,每一寸栏杆几乎都靠遍了,还是见不到她,对爱的人,想要离去却不甘心。

  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慵”字本意为懒散,“慵去”就是懒得离开,其用意也和上阕的“闲”字相同,假装只是犯懒而不曾离去,其实是夙愿难偿而根本不忍离去。词人就这么等了一天又一天,从白天等到黄昏,又从春深等到春尽,“黄昏雨”既表时辰,也表季节,所谓“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一转眼夏季即将到来了。始终望不见心爱之人的身影,词人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干脆出门上马,在街上游荡,希望能得到“偶遇”的机会。“晚春盘马踏青苔”,“盘”字用得佳妙,表示词人骑着马只是原地转圈,并非真的要出门办事,同时也体现出忐忑、徘徊的惆怅心态,又等了很长时间,仍然未能如愿,他干脆连马都不“盘”了,而改之为“驻”,也即停在原地不动——“曾傍绿阴深驻”。然而他最终如愿了吗,却只见“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去楼空,仿佛唐代崔护之涛:“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正如崔护此诗前面所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词人与所恋慕的女子,应该也就这般地见过一两面吧,全词中并没有丝毫透露是否更有深交,而完全是单方面的思恋。

  此篇以三幅不同的景象,将词人对佳人的眷恋之情缓缓引出。词人没有直言相思、孤寂、幽怨,只用清新的词汇叙述着他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感情含蓄而浓烈。

参考资料:
1、 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61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14页

jiēxíng ·jiēnán绿shùchūnráo

yàndào sòngdài 

jiēnán绿shùchūnráo xuěmǎnyóuchūn shùtóuhuāyànjiāoyún shùrénjiāzhū běilóuxiánshàng shūliángāojuǎn zhíjiànjiēnánshù 
lángānjìnyóuyōng huánghūn wǎnchūnpánqīngtái céngbàng绿yīnshēnzhù luòhuāyóuzài xiāngpíngkōngyǎn rénmiànzhīchù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白沟¹河边蕃(fān)²(sài)地,送迎蕃使³年年事。
译文:白沟河是宋辽之间的界河,年年都有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注释:¹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²蕃:指辽国。塞,边塞。³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以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往来。故诗中云“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蕃马¹常来射狐兔²,汉兵不道³传烽燧(suì)
译文: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注释:¹蕃马:指辽国军人。²射狐兔:狩猎野兽,实际是指辽军越境骚扰。³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⁴烽燧:烽火,边境上报警的信号。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万里鉏(chú)¹(yōu)²接塞垣(yuán)³,幽燕桑叶暗川原。
译文:广阔的农田延伸到了边界地区,幽燕之地的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
注释:¹鉏:同锄。²耰:古代用来平整土地和覆盖种子的农具。³接塞垣:延伸到了边界地区。⁴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带地区。桑叶:代指农桑,即庄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绿。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jí)¹(bà)²徒儿戏,李牧廉颇³莫更论。
译文:¹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²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要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³李牧、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将,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
注释:¹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²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要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³李牧、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将,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

  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接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两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写实和议论,写实简明,议论独到;古今将领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结构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严谨;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平仄韵相递,既转得自然,又使层次更加清晰。这些都值得读者留意。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0
2、 卢冀宁,汪维懋著.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11.

báigōuxíng--wángānshí

báigōubiānfānsāisòngyíngfān使shǐniánniánshì

fānchángláishèhànbīngdàochuánfēngsuì

wànchúyōujiēsāiyuányōuyànsāngànchuānyuán

ménshàngérliángènglùn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家资是何物¹,积帙(zhì)²列梁梠(lǚ)³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注释:¹何物:什么东西;什么人。²积帙:积聚的书籍。³梁梠:房屋的梁和檐。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高斋(zhāi)¹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译文: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注释:¹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英贤¹虽异世,自古心相许²
译文: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注释:¹英贤:指德才杰出的人。²相许:赞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案头见蠹(dù)¹,犹胜凡俦侣²
译文: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注释:¹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这里借指书籍。²俦侣:同伴。

shū

xiū tángdài 

jiāshì zhìlièliáng 
gāozhāixiǎokāijuàn gòngshèngrén 
yīngxiánsuīshì xīnxiāng 
àntòujiàn yóushèngfá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