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¹阳阳²,左执簧(huáng)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注释:¹君子:指舞师。²阳阳:洋洋得意。³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⁴我:舞师(君子)的同事。⁵由房:为一种房中乐。一说由房即游放。⁶只且:语助词。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¹,左执翿(dào)²,右招我由敖³,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¹陶陶:和乐舒畅貌。²翿: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³由敖:当为舞曲名。

  按余冠英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诗共二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 《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释,此诗写夫妻歌舞为乐。丈夫邀请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来,表现了他们自得自乐、欢畅无比的情绪。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因为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拥有较多的闲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此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6-13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138

jūnyángyáng

míng xiānqín 

jūnyángyáng zuǒzhíhuáng yòuzhāoyóufáng zhǐ 
jūntáotáo zuǒzhídào翿 yòuzhāoyóuáo zh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

君子:指舞师。

阳阳:洋洋得意。

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师(君子)的同事。

由房:为一种房中乐。一说由房即游放。

只且:语助词。

陶陶:和乐舒畅貌。

翿: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当为舞曲名。

鉴赏

  按余冠英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诗共二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 《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释,此诗写夫妻歌舞为乐。丈夫邀请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来,表现了他们自得自乐、欢畅无比的情绪。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因为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拥有较多的闲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此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6-13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138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写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现代学者余冠英认为,此诗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6-13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138
猜您喜欢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莫恨雕(diāo)¹翠羽残²,江南地暖陇(lǒng)西³寒。
译文: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注释:¹雕笼:雕花的鸟笼。²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³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君¹不用分明语²,语得分明出转³难。
译文: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注释:¹君:指笼中鹦鹉。²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³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你出去就更难了!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谬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主编.《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第379页

yīng--luóyǐn

hèndiāolóngcuìcánjiāngnánnuǎnlǒng西hán

quànjūnyòngfēnmíngfēnmíngchūzhuǎnnán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翠葆(bǎo)¹参差竹径成²。新荷跳雨³泪珠倾。曲阑(lán)斜转小池亭。
注释:¹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²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³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此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见新颖别致;至曲阑斜转,风约帘衣,水摇扇影,则人、景浑然一体,意趣横生,清新柔丽,委婉多姿。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山石巉(chán)¹巉磴(dèng)道微²,拂松穿竹露沾衣。
译文:我拨开松枝穿过竹林踏上了高峻的山间石径,挂满了露珠的松枝竹叶打湿了衣服。
注释:报恩山寺:在作者故里,早废。¹巉:山势高峻貌。²磴道微:指石梯连续的细小山路。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烟开¹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译文:晓雾散去,一对海鸥飞落在远处浩渺的水面;旭日东升,阳光照在高高的林枝上,惊飞了一只美丽的雉鸟。
注释:¹烟开:烟雾散开。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大麦未收治圃晚¹,小蚕犹卧斫(zhuó)²桑稀。
译文:田里的大麦尚未收割,是因为今年的庄稼种时没有赶早;幼蚕仍在安然盘卧,是因为可以采摘的桑枝已经稀少。
注释:¹治圃晚:因大麦尚未收割,故种植蔬菜晚了。治圃,种植蔬菜。²斫:砍。这里作“采”字解,指采桑。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暮烟已合¹牛羊下²,信马³林间步月归。
译文:夕阳西下,伴着牛羊归去,云烟把大地笼罩,我也牵着马儿踏着月色,走在了归家的林间小道。
注释:¹合:此为笼罩的意思。²牛羊下:指放牧归来。《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³信马:任马行走,让马自由自在地驼着我走。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从早至晚山游所见的情景。诗首联记叙诗人攀登险唆盘的山间小路,拂松穿竹登上山顶的过程;颔联描写登山后所见的优美景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属对工巧,是诗情画意的结合;颈联由写景转为农家生活的记事,表现了诗人对稼穑农事的关心;尾联仍是叙中有景,诗人走出村庄,在暮色中山上的牛羊正向村庄走去,自己则听凭着马儿信步而行,踏着月色归来,又是一幅清辉步月图。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从清写到傍晚,结构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诗的开头,“山石峻嚵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山石险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露水打湿了衣裳。这里,拂松穿竹,不是分指从竹丛中穿过,松枝拂人,而是合指穿过松林竹丛,松枝竹梢拂人。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飞起一只野鸡。描绘出一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是全诗中的突出部分。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写山村暮春初夏之交的生产状况。大麦没有收割,整治菜园子已经晚了春蚕还在喂养,桑树也显得枝叶稀疏。从这一联诗看,作者对农家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大麦收割前就得整治菜园子,春蚕也是到了吐丝做茧时才停止吃桑叶。这一联诗描绘了又一个画面,从远水高林,移到村外麦地桑丛,视点从远到近。

  末一联,“暮烟已合牛羊下”,写村庄中的晚景。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这一句的意境,是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中化出来的,用在这里,写山村的晚景,很妥贴。“信马林间步月归”,是说自己,骑在马上,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写的是山村中的画面,视点从村外移到村中。

  全诗八句,时间是从清早露水未干时出发,一直到了晚上月亮上来,才到达住处。一路上,信马慢行,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画面,视点随着移动。正表现出一位画家诗人作品中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峨,倪林选编,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01,第187-188页

zǎoqíngzhìbàoēnshān

wéntóng sòngdài 

shānshíchánchándèngdàowēi sōngchuān穿zhúzhān 
yānkāiyuǎnshuǐshuāngōuluò zhàogāolínzhìfēi 
màiwèishōuzhìwǎn xiǎocányóuzhuósāng 
yānniúyángxià xìnlínjiānyuèguī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帝里¹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²谁传,恨绵绵。
译文:京城的暮春时节,在重重门庭、深深院落中,台阶前绿草萋萋,黄昏的天空,不见大雁的踪影。伫立楼上等候远方的书信,却音讯全无,心中幽恨绵绵不绝。
注释:怨王孙:词牌名,有多体。据《词谱》,此调以秦观同名单调词为正体。此词为变格,双调五十三字。¹帝里:犹帝乡、帝京,指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这里指东京汴梁。²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pàn)¹,又是寒食²也。秋千巷陌(mò),人静皎(jiǎo)月初斜,浸梨花³
译文:多情人当是多烦恼,想不思念心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寒食节又到了。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
注释:¹拚舍:割舍,舍弃。²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³梨花:此处为见梨花思远人之意。梨,谐音“离”。

  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暮时节的景物和描绘主人公对“远信”的痴想,刻画了少妇独处深闺的形象。爱人不在身边,闺中寂寞无聊,又正是红花衰败,“草绿阶前”的暮春时候,闺中少妇更提不起兴趣外出赏春游玩,只是深院重门紧闭,独对空闺,任凭离别的思绪纠缠环绕于心头。思念丈夫之情难却,盼人不归,登楼眺望也是无济于事。更何况天色已昏黑,连能够为人传送书信的大雁也看不见。所以,即使是将自己一腔的相思情怀写成书信,也无由寄达。词人自知“多情”无法“拚舍”,只得默默忍受。这时,闺房外面的秋千无人问津,周围静悄悄的,惟见明月升起,将银辉洒向梨花,也洒向大地。词人在闺楼里枯坐了一天,从白天到昏暮到皎月升起。闺阁思妇对丈夫感情之浓厚,思念之愁苦,于此可见。

  开篇“帝里春晚”点明时地。京城汴梁是热闹繁华的所在,暮春是莺啼花开的季节。“重门深院”,是李清照独处时的周遭环境氛围。“重门”显其府第之森严,“深院”微露幽深闺中之寂寞惆怅。在京城的暮春时节,本是热闹繁华,莺飞燕舞的大好时光,而女词人却是独自在“重门深院”里,无法与丈夫一同去亲近大自然,不禁叫人顿生愁怨。“草绿阶前,暮天雁断”两句意味十分深厚。庭前草绿,让人忆及“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暮天雁断,古时传说称雁能传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处是说雁书已断,音讯不知。“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李清照在西楼望见庭阶前春草绿了,天色渐晚,天边归雁已无踪影。雁且知归,人竟不返,勾起她无穷怨意。如今雁影都不见,音讯杳无,心中幽恨绵绵不绝。

  过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三句把词人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很精当巧妙地表现出来。她自怨多情善感,登楼望远易生挂念,而多情则多烦恼。然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发觉又一个寒食已近。这一句“又是寒食也”很是生动,虽然语言浅近,但是格调雅致。最后“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三句托出一个凄清皎洁、如梦如幻的境界。夜来寂静一片,秋千无人打,巷陌无人行,唯有清辉皎洁的月光,宛如一汪清水,浸润着梨花。这里运用谐音双关,“梨”借作“离”。那月光下的梨花不由触起了人的离情别绪。这离愁轻如云,薄如雾,如月光绵绵不绝,在心头萦回不去。这个结尾写得幽静、清奇、梦幻。帝里暮春,夜深人静。秋千架空荡荡地随风摇曳,街巷里已经不见人影。天上斜挂的明月皎洁轻寒。那树树梨花沐浴在月光下,如梦如幻。“梨花”有时也隐指眼泪,如“泪带梨花”。梨树在春末开花,其花色白而艳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飘落来形容女子楚楚动人的眼泪。“泪带梨花”的名句有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故此处“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也有离情难抑以致眼中噙泪之意。李清照笔下的这种离人凭楼望远、月浸梨花的景象和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中的“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的情境非常相似。词的最后以白描手法,将月色描摹得如此传神,可见作者动笔的灵巧,遣词的精工。

参考资料:
1、 王晓芳.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兼论宋词教学[D]. 华中师范大学,2003

yuànwángsūn ·chūn

qīngzhào sòngdài 

chūnwǎn chóngménshēnyuàn cǎo绿jiēqián tiānyànduàn lóushàngyuǎnxìnshuíchuán hènmiánmián 
duōqíngshìduōzhān nánpànshě yòushìhánshí qiūqiānxiàng rénjìngjiǎoyuèchūxié jìnhuā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luóyǐn tángdài 

luòjiǎoxīnghàndàntiān jiāhuānxiàoshèhóngyán 
yīngqīngxièzhūqiè jìnxiětánlángjǐnxiùpiān 
xiāngzhàngchéngpáiyǎotiǎo jīnzhēnchuān穿bàichánjuān 
tónglòubàotiānjiāngxiǎo chóuchàngjiāyòu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