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chú)
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注释: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²姝:美丽,漂亮。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⁴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城:城墙。隅:城墙上的角楼。⁵爱:同“薆”,隐藏。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彤管有(wěi),说(yuè)(yì)(rǔ)美。
译文: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²贻:赠。³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⁴有:形容词词头。⁵炜:色红而光亮。⁶说怿:说同“悦”。怿,喜悦。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牧¹(kuì)²(tí)³,洵(xún)美且异。匪(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译文: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¹牧:城邑的远郊。²归:同“馈”,赠送。³荑:初生的白茅草。象征婚媾。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确实。异:特殊。⁵匪:同“非”。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⁷贻:赠与。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见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见”、“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见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见只是说了句“彤见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见,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参考资料:
1、 庞坚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84

jìng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jìngshū chéng àiérxiàn sāoshǒuchíchú 
jìngluán tōngguǎn tóngguǎnyǒuwěi yuèměi 
kuì xúnměiqiě fēizhīwéiměi měirén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

姝:美丽,漂亮。

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城:城墙。隅:城墙上的角楼。

爱:同“薆”,隐藏。

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踟蹰:徘徊不定。

娈:面目姣好。

贻:赠。

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

炜:色红而光亮。

说怿:说同“悦”。怿,喜悦。

女:同“汝”,你,指彤管。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荑:初生的白茅草。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确实。异:特殊。

匪:同“非”。

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

贻:赠与。

文言常识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
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
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参考资料:
1、 庞坚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84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4-8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84
猜您喜欢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¹
译文:烟雨朦胧,诗人卷起窗帘抬头向外眺望,雨水打湿草木,那蓊蓊郁郁的草看上去柔软、薄弱像丝绵一样,很是茂盛的样子。
注释:¹绵芊:指草木像丝绵那样柔软、薄弱、纤细的样子很茂盛。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古岫(xiù)¹藏云毳(cuì)²,空庭³织碎烟。
译文:那边的一个神秘的石洞上浮着稀疏的白雾,庭院上面到处充满了支离破碎的细烟。
注释:¹古岫:本意为岩穴,表示古老神秘的石洞。²云毳:本意指毛发,表示云朵清淡、稀薄、朦胧的样子。³空庭:幽寂的庭院。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水纹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译文:雨点轻打江水,一波波水纹向四周散去,犹如忧愁四散,其实他并无法真正的忧愁。吹拂的风像千斤重,难以连成一片,断断续续。
注释:¹水纹:水的波纹。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尽日扶犁叟(sǒu)¹,往来江树前。
译文:终日忙碌的老农忙于耕种,在这样阴沉潮湿的天气也不休息一刻,趁着烟雨天耕种江边上肥沃的田地,江边上一片繁忙。
注释:¹叟:指年老的男人。老叟,即老年人。

duì--bái

juǎnliánliáo湿shīcǎomiánqiān

xiùcángyúncuìkōngtíngzhīsuìyān

shuǐwénchóufēng线xiànzhòngnánqiān

jǐnsǒuwǎngláijiāngshùqián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拨灯书尽红笺(jiān)¹也,依旧无聊。玉漏²(tiáo)迢,梦里寒花³隔玉箫。
译文: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¹红笺:一种制做精美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²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³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¹,莫误双鱼²到谢桥³
译文: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注释:¹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寂寞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²双鱼:代指书信。³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谊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痛苦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希望。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依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依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事,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沉思爱恋。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手制作,专门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以“玉漏”表达长夜漫漫、时空横亘的无奈之情,时间是相思最大的敌人,纳兰大概在这首词中是想表达自己爱着一个人,却无法接近。在接下来一句“梦里寒花隔玉箫”中,揭晓了纳兰感慨时光的缘由。

  这个故事从此也令“玉箫”这个词成为了情人誓言的典故,纳兰是在思念一位女子,这女子必然是他所钟爱的人,此刻他们距离两地,纳兰在梦中想要与她相见,但梦境毕竟不是现实,所以,就算再怎么思念,二人还是无法牵手相望。所以,纳兰所谓的“寒花”大概也不过是借了一个“寒”字,来表达内心凄冷的感觉。

  下片不再写心情,转而写窗外的景色,既然无法入睡,那干脆看着外面的景色,来缓解内心的惆怅。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雨后的夜景,树木萧萧,好比自己的心情,无奈之中透着几分茫然。最后结尾“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呼应了开篇的那一句“拨灯书尽红笺也”,也算是一种心意的表达,希望能够凡事完满结束。

  要交代一下的是,“分付秋潮”中的“秋潮”是有来历的,秋潮的意象表示:有信。潮水涨落是有一定时期和规律的。人们便将潮水涨落的时期定为约定之期限,在潮水涨落几番之后,要回来的人便要如约回归。

  这是诗词中的一个主要意象,诸如唐诗名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秋潮”在这里也是如此意境,上片一开始便是说词人正在写信,在词的结尾,词人写的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便是说信要寄出去了。要将信托付给秋潮,告诉那个收信的人,自己的心意是怎样的。

  整首词全是词人的比喻和典故,基本上没有真实场景的出现,但通读全词,每一句都是浑然天成,与下一句连接得十分巧妙。一首爱情小词能够写到如此的境界,纳兰的手笔,不愧为才子之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著;姜薇薇编.纳兰词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180页

cǎisāng ·dēngshūjìnhóngjiān

lánxìng qīngdài 

dēngshūjìnhóngjiān jiùliáo lòutiáotiáo mènghánhuāxiāo 
gān竿xiūzhúsāngēng xiāoxiāo fēnqiūcháo shuāngdàoxièqiáo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¹花信²。小雨一番寒。倚(yǐ)(lán)干。
译文: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思绪飘远。
注释:¹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²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译文:不要总是依靠在栏杆上,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信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léi)¹牛无力渐艰行。
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
注释:¹羸:瘦;弱。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时人¹不识农家苦,将谓²田中谷自生。
译文: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注释:¹时人:当时的人。²将谓:就以为。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nóngjiā--yánrén

bànérchènxiǎogēngléiniújiànjiānxíng

shírénshínóngjiājiāngwèitiánzhōngshēng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héng)¹²首春华³,梧楸(qiū)当夏翳(yì)
译文: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注释: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¹蘅:蘅芜,一种香草。²若:杜若,一种香草。³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⁴梧楸:梧桐和楸树。⁵翳: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鸣笙(shēng)¹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译文:吹响笙管时正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注释:¹笙: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shī

wángwēi nánběicháo 

héngruòshǒuchūnhuá qiūdāngxià 
míngshēngqiūfēng zhìjiǔfēidōngxu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