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一片气¹,何必五车书²
译文:男儿要有英雄气概,不必天天在家读书。
注释:告八:名字事迹不详。告当为姓,与郜同。告八,排行第八。¹一片气:一股勇气。²五车书:是说书读得很多。
好勇方过我¹,多才便起予(yú)²
译文:在勇武方面,你的确胜过了我,而在多方面的才艺上,你对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注释:¹好勇方过我:用《论语》典故,赞扬告八勇力过人。²多才便起予:用《论语》典故,夸奖告八有才而且能对自己有所启发。起予:启发我。
运筹(chóu)¹勇入幕(mù)²,养拙(zhuō)³就闲居。
译文:你勇前往军队,展现你的才能与能力,而我则无事在家里等待着适合的机缘。
注释:¹运筹:指谋划。²幕:指军中帐幕。这句是说告八勇入军幕中参预机密。³养拙:即守拙,指退隐不佳。此句是讲孟浩然自己。
正待功名遂¹,从君继两疏(shū)²
译文:等你我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功名之后,我希望能够向你学习,一同追随古人的智慧,回归山林。
注释:¹遂:成功。²两疏: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

  孟浩然“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读了许多书,以求仕途显达,有益于社会。可是“欲济无舟楫”,仕途上屡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联“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男儿要有英雄气、不必天天在家读书的景致,在武与文的对照中,明确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诗人“儒冠误身”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开闸那样突然迸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表现了诗人才大难为用的愤慨心情。这种思想,是由于唐代社会积蕴着浓郁的“英雄”气氛,投笔从戎显然不是诗人的一时激奋之举,而是边塞诗人英雄意识和功名情结长期孕育而产生的结果。

  第二联借用《论语》典故,运用概括描写,以旷达的情怀称颂晚辈好勇多才,笔调轻松,感情真挚而又得体。从所用典故来看,告八当为诗人的晚辈。诗人用此诗勉励年轻人从军报国,极具壮逸之气,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理想,具有极强的震撼力量。诗人笔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着豪荡侠情和肝胆意气。有志男儿凭此足以立功边陲。诗人对豪勇意气的赞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绪的真实流露。

  第三联承接前面的才气对照,再写两人的不同遭遇。一个“运筹勇入幕”,一个“养拙就闲居”,在鲜明的对照中,表达出对告八的鼓励和羡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隐居的苦情。这对当时人们在儒术之外,还重侠尚武的社会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联写诗人借用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积中蕴含着积极和奋发,在隐逸中充满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诫告八必须像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一样,知进知退,切莫贪恋禄位。功成名就之后又双双归卧田园的典故,以抒发诗人对告八必能恃才建功且会功德圆满的信心。这种热切期盼和信心,同样从一个侧面辉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诗忧而不伤,哀而不怨,虽失意但无苦语,送友人而不见别绪,风格俊爽,颇有韵致。此诗奇句写告八,偶句写自己,句句对照,写得颇有特色。诗中处处闪现着男儿的豪情志节,充溢着一股不同于多婉约情调之宋词的阳刚之气。一方面写告八从军,鼓励他上进;一方面写自己,想求功名后身退。诗中处处照顾到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以功成身退的“两疏”互勉。写得既真挚而又得体。诗人借送别告八从军,抒发了自己“魏阙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发出了书多无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孟浩然著.王维孟浩然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71-172
2、 刘逸生.孟浩然韦应物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66-67

sònggàocóngjūn--mènghàorán

nánérpiànchēshū

hǎoyǒngfāngguòduōcái便biàn

yùnchóujiāngyǎngzhuōjiùxián

zhèngdàigōngmíngsuìcóngjūnliǎngsh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儿要有英雄气概,不必天天在家读书。

在勇武方面,你的确胜过了我,而在多方面的才艺上,你对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你勇前往军队,展现你的才能与能力,而我则无事在家里等待着适合的机缘。

等你我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功名之后,我希望能够向你学习,一同追随古人的智慧,回归山林。

注释

告八:名字事迹不详。告当为姓,与郜同。告八,排行第八。

一片气:一股勇气。

五车书:是说书读得很多。

好勇方过我:用《论语》典故,赞扬告八勇力过人。

多才便起予:用《论语》典故,夸奖告八有才而且能对自己有所启发。起予:启发我。

运筹:指谋划。

幕:指军中帐幕。这句是说告八勇入军幕中参预机密。

养拙:即守拙,指退隐不佳。此句是讲孟浩然自己。

遂:成功。

两疏: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

赏析

  孟浩然“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读了欲多书,以求仕途显达,有益于社会。可是“欲济无舟楫”,仕途上屡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联“男儿一片气,何己五车书”,以开门见山的方愤,描绘出一幅男儿要有英雄气、不己天天在家读书的景致,在武与文的对照中,明确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诗人“儒冠误身”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开闸那样突然迸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表现了诗人才大难为用的愤慨心情。这种思想,是由于唐代社会积蕴着浓郁的“英雄”气氛,投笔从戎显然不是诗人的一时激奋之举,而是边塞诗人英雄意识和功名情结长期孕育而产生的结果。

  第二联借用《论语》典故,运用概括描的,以旷达的情怀称颂晚辈好勇多才,笔调轻松,感情真挚而又得体。从所用典故来看,告八当为诗人的晚辈。诗人用此诗勉励年轻人从军报国,极具壮逸之气,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理想,具有极强的震撼力量。诗人笔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着豪荡侠情和肝胆意气。有志男儿凭此足以立功边陲。诗人对豪勇意气的赞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绪的真实流露。

  第三联承接前面的才气对照,再的两人的不同遭遇。一人“运筹将入幕”,一人“养拙就闲居”,在鲜明的对照中,表达出对告八的鼓励和羡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隐居的苦情。这对当时人们在儒术之外,还重侠尚武的社会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联的诗人借用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积中蕴含着积极和奋发,在隐逸中充满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诫告八己须像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一样,知进知退,切莫贪恋禄位。功成名就之后又双双归卧田园的典故,以抒发诗人对告八己能恃才建功且会功德圆满的信心。这种热切期盼和信心,同样从一人侧面辉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诗忧而不伤,哀而不怨,虽失意但无苦语,送友人而不见别绪,风格俊爽,颇有韵致。此诗奇句的告八,偶句的自己,句句对照,的得颇有特色。诗中处处闪现着男儿的豪情志节,充溢着一股不同于多婉约情调之宋词的阳刚之气。一方面的告八从军,鼓励他上进;一方面的自己,想求功名后身退。诗中处处照顾到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以功成身退的“两疏”互勉。的得既真挚而又得体。诗人借送别告八从军,抒发了自己“魏阙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发出了书多无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孟浩然著.王维孟浩然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71-172
2、 刘逸生.孟浩然韦应物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66-67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南朝天子¹射雉(zhì)²时,银河耿(gěng)耿星参差。
译文:南朝皇帝岀去射猎野鸡的时候,天上银河还泛着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还在不时地闪烁。
注释:¹南朝天子:此指齐武帝萧赜。²射雉: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铜壶¹漏断²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³
译文:铜壶里的水渐渐滴光,大臣们从梦中醒来准备盥洗上朝。可他们还不知道,飞奔的星群正急奔在去田猎的路上,把尘土踢得老高。
注释:¹铜壶: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²漏断:漏声已断。指时间已达五更。³未知:一作“不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鱼跃莲东荡宫沼¹,濛濛御柳悬栖(qī)鸟。
译文:宫苑里,池沼里的鱼儿在莲叶之间跳跃,激起了层层涟漪,朦朦胧胧的柳枝上面,静静地悬栖着飞鸟。
注释:¹宫沼:帝王宫苑中的池沼。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红妆¹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译文:嫔妃宫女们个个对着镜子开始着盛装,容颜如春光般姣好。绿树上天鸡一声啼叫,天终于亮了。
注释:¹红妆: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此指嫔妃宫女。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盘踞(jù)势穷三百年,朱方¹杀气成愁烟。
译文:三百年后,南朝气势终于耗尽,开始式微衰落,美好渐渐被朱方那里战火纷飞的愁绪所取代。
注释:¹朱方: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¹天。
译文:兵灾的彗星划过天际,落到地上,海上狂涛拍岸,渡江作战的鼓声阵阵,飞扬的尘土弥漫了整个天空。
注释:¹尘涨:指飞扬障目的尘土。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绣龙画雉(zhì)¹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²
译文:皇帝的龙袍、后妃的霞帔连同穿的人一起,都被抛进了宫中的井里;象征国家的九鼎宝器被风赶到熊熊的野火中吞没。
注释:¹画雉:借指后妃。曾益等笺注:“王后之上服曰袆衣,画翚雉之文于衣也。《南史》:隋军克台城 ,贵妃与后主俱入井。”²九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亦以九鼎借指国柄。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殿巢江燕砌生蒿(hāo),十二金人¹霜炯(jiǒng)炯。
译文:荒芜的宫殿里只有燕子在梁上做巢,长期没人践踏的阶石上长满了蒿草;旧宫遗物被拋置在废墟里,空自发岀如白霜般的寒光。
注释:¹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销毁天下兵器而铸成十二个铜人。此指南朝旧宫遗物。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芊绵平绿台城¹基,暖色春容²荒古陂。
译文:紫禁城也塌了,隐现的墙基上长满了青草,和一眼望去的芊绵绿色连成了一片。当时融融的春光,成了如今的空暧荒陂。
注释:¹台城:六朝时的禁城。²春容:一作“春空”。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宁知玉树后庭曲¹,留待野棠如雪枝。
译文:谁到曾经歌舞过《玉树后庭花》曲子的地方,竟然会留给长满了如雪枝一般的野棠梨树。
注释:¹玉树后庭曲: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

  黄子云说:“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味,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取姿态,则可以。”不用去找多少论证,只要随手翻开《温飞卿诗集》中的第一篇这首《鸡鸣埭曲(歌)》拈出来看看,就可以发现黄子云所说的未免过于武断。这篇古诗,不仅姿态迭丽,而且义理堂堂,更韵味深长,是一篇美丽的借古讽今的佳作。

  这篇作品写出了温庭筠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那忧心忡忡的爱国情怀。鲁迅先生说过:“真的,‘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温庭筠正是为了现实而去发思古之幽情的。但他由于秉素之不同,却把一曲挽歌写得十分艳丽动人。甚至同时而以“艳丽”与他齐名的李商隐,在他的《咏史》一诗中,虽也有同样的意思,如:“北湖南埭(即鸡鸣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比起他的这首《鸡鸣埭曲》来,也直白得多了。无怪薛雪要说:“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他的这整首诗,就像是诗人饱蘸感情,用他那忧伤的色调,画出了一幅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而不是用文字写出的诗。而且,由于他诗中除第一句为了点明情节,运用的是叙述的语言外,通篇都是诉诸视觉的画面,充满了动作性和运动性,再加上他对于声、光、色的调度如此贴切和谐,又仿佛是使人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电影。早在电影出世一千多年以前,诗人就似乎已掌握了这类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确实值得惊奇。

  全诗共分五绝。

  第一绝是写齐武帝萧赜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与气氛下出城的。写出辉煌而鬼祟。

  南朝的天子要出去打猎了。他起得绝早。天还是黑黑的,所以看到银河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还在不齐地闪烁。皇帝的车队,在宫人和侍从们马队的拥簇下,人不知鬼不觉地奔出城去了。

  在另一处,当计时的铜壶里的水渐渐地滴光了的时候,东方泛起了鱼肚色。这正是大臣们早朝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地从梦中醒了过来,推被而起:准备盥洗上朝。

  这里的耿耿星河、铜壶滴漏,都是共景。而在这一景色下,诗人运用了并行的写法:这里人刚起床,正准备早朝哩;而那里,皇帝们早已过了鸡鸣埭了。两组镜头并行:这里正从容盥漱;而那里,飞奔的马群把尘土踢得老高,奔得很急。这两组平行的镜头,是能说明很多的问题的。至少读者会想到这些宵衣旰食的大臣们,当他们早朝扑了一个空时,那种耸肩摊手、摇头咋舌,一幅无可奈何的样子,也就可以感到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由于皇帝的车骑需要绝早偷跑的这一情节的安排,让人分明感到了朝廷有两种力量的斗争。据《南史》载:“齐武帝永明六月五日,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表陈射雉,书奏赐死。”这就足见当年反对萧赜这样荒淫举动的人一定不少。然而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正面的去写,只是用这一特定的情节,精心酿造出这一鬼祟于庄严的气氛,表达出天子的“逃禅”,从而暗示齐之亡,并非亡于齐之无人,而是亡于皇帝的不用并一意孤行的结果。

  如果说这一绝里的这个意思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在第二绝里,诗人就干脆把一个破坏好端端的和平宁静的国家之罪责,完全归之于皇帝了。

  第二绝,诗人用了三组非常和平静谧的形象,来说明齐之亡,非亡于什么天灾。鱼跃莲东,柳悬栖鸟,宫墙之内是和平静谧的;而万户红妆,镜中皆春,则城乡之人口繁衍,整齐健壮也可见。这些描写也许有点儿夸张,但至少不是战火纷飞,饥鸿遍野,人民辗转于沟壑的形象。据史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可见齐之亡也并非经济衰落。然而之所以石破天惊,江山骤变,三百年江南王气顿时成了一片战火愁烟,则罪过就在于当朝的荒于政事而酖于游宴的缘故。这就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碧树”一句转捩得妙。碧树上天鸡一鸣,“雄鸡一唱天下白”,既是前半繁华的收束,想见人民的安居乐业;又启后半战乱的序幕:碧树一声,正不亚石破天惊。一“晓”字,作为光明的留恋;也是省悟的开始。正是无穷悔恨而又寓于安乐之中,非常关合而又哲理深长。

  三、四两绝连起来写,句法有变化。“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很有点像今天用滥了的电影手法。他先用两个空镜头,天上出现震怒的迹象,不过不是现在习用的电闪雷鸣,而是划过古时象征兵灾的彗星;海上狂涛卷着巨石,发出惊人的怒吼。狂涛的吼声化成渡江的战鼓;卷起的雪浪化作战舰犁开的浪花。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交代了战争的进行。形象生动而笔墨经济;这就是诗词优于散文的地方。接着,“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写齐朝的覆灭,国家处于一片战火之中,十分出色。把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写得如此色彩斑斓。也许正是色彩如此艳丽,这才更加使人触目而惊心的。试看:皇帝的龙袍,后妃的霞帔,这曾是人们心目中非常庄严神圣的物件,人们见了它是要顶礼膜拜的,亵渎了它就会诛及九族。然而如今却是连它穿着的人一起,都抛进宫中的井里,连井都快填满了。青铜的九鼎,那是代表着国家的神器,非大典是不能轻易开启的,如今也被熊熊的战火所吞没了。将一个国家的覆灭,写得惊心动魄。这里的色彩愈艳丽,就愈益令人心惊而不忍目睹。使庄严神圣的东西完全处于邪恶的毁灭之中,那是不由人不痛心疾首的。没有任何叙述的语言,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能有这样富有鲜明而动人的力量。

  诗人在这里是咏史,所以从想象中又回到了现实。眼前是“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过去的宫殿荒芜了,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阶石因长期没人践踏而长满了蒿草。而为了怕人民造反,尽收天下兵器所铸成的十二金人,抛置在废墟里,满身白霜,空自炯炯发出寒光,似乎仍然很神气。然而它愈神气,愈益显出以为没收了兵器就可以天下太平是多么愚蠢可笑。这鲁莽的金人,其实正是无知的象征。它神气得炯炯发光,对着这长满蒿草的废殿,是非常绝妙的讽刺。

  最后一绝,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过去的紫禁城。它塌了,只能隐约见出的墙基,上面也长满了青草,和一眼望去的芊绵绿色连成了一片。当年这里融融的春光,只落得如今空暖荒陂。过去了,六朝金粉,几许繁华,不仅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这禁城的废墟上,野棠梨树都长得这么高大了。这繁花似雪的野棠梨开得多美丽,这亭亭玉树,是不禁使人要想起曾在这儿歌舞过的《玉树后庭花》来的。他就是这样把过去与现实、把荒淫与败亡联系了起来,并过渡得天衣无缝,这简直就是绝好的蒙太奇。

  读这首诗,眼前所见的都是被强调了的艺术景象。正是这些艺术化了的画面,使得读者产生了对于南朝天子昏庸的愤慨,感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痛惜心情。诗是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果然不久,农民起义,唐室也就如同汉朝那样经过纷乱而告终。由于历史是这样的相象,以至读者难以断定诗人在这里,到底是悼齐,还是在哀唐。因此,诗人是站在了时代的最高点而预见到了晚唐末世的未来。

  有的学者说:“温庭筠的诗好用浓艳的词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存在比较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在他的乐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然而就在这首乐府中,实在也看不出浓艳的词藻有什么不好。它不是决定作品有没有思想内容与形式主义的可怕的因素,而只是反映了一个作用的艺术风格。而艺术的风格,是民族传统与现实的社会风气在特定气质的作家身上相结合的结果;它是不能成为评定艺术家的高下之凭据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也实在不能不惊讶于他有这样的预见。如果不是一位以人民、国家、民族为忧的人,他是不能于别人的酖乐中感到灭亡的忧戚的。他既敢吟《鸡鸣埭曲》,想必邯郸超的故事他也是知道的。那么,当别人在高压之下,而粉饰升平的时候,他却敢冒忌讳而偏要去揭历史的疮疤,正像他自己说的:“永为干世之心,厥有后时之叹。”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可能办到。所以诗人那艳丽的风格,实在是因为他有火样瑰丽的忘我的战斗精神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1-44

míngdài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náncháotiānshèzhìshí yíngěnggěngxīngcēn 
tónglòuduànmèngchūjué bǎochéngāorénwèizhī 
yuèliándōngdànggōngzhǎo méngméngliǔxuánniǎo 
hóngzhuāngwànjìngzhōngchūn shùshēngtiānxiàxiǎo 
pánshìqióngsānbǎiniān zhūfāngshāchéngchóuyān 
huìxīnglàngliánhǎi zhànjiāngchénzhǎngtiān 
xiùlónghuàzhìtiángōngjǐng huǒfēngshāojiǔdǐng 
diàn殿cháojiāngyànshēnghāo shíèrjīnrénshuāngjiǒngjiǒng 
qiānmiánpíng绿táichéng nuǎnchūnrónghuāngbēi 
nìngzhīshùhòutíng liúdàitángxuězhī 
七月
七月
译文:七月
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十四日¹,晚,晴。开南窗观溪山²。溪中绝³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gǔ)鱼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¹⁰辈日皆餍(yàn)(yù)¹¹。土人¹²云,此溪水肥,宜鱼¹³。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¹⁴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¹⁵,盖青山也。
译文: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鱼)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喝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很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而鱼多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注释:¹十四日:七月十四日,作鱼乘船在长江中西行到太平州州治当涂县(现在安徽当涂)。²南窗观溪山:南窗,船舱中向南的窗。溪山,河山风景。溪,姑熟溪。书中七月十三日这样记述:“州(太平州州治)正据姑熟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小鱼)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山,就是下文“溪东南数峰如黛”的青山(山名)。³绝:极。⁴裂:冲开。⁵垂钓:垂竿钓鱼。⁶挽罟:拉网。罟,捕鱼的网。⁷弥望:充满视野。弥,满。⁸以故:因为这个缘故。⁹僮:年纪小的仆役。¹⁰使:公家的差役。¹¹餍饫:都是饱足的意思。¹²土人:当地的人。¹³宜鱼:适于鱼的生长。宜,适宜。¹⁴信以肥故: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¹⁵黛:青黑色的颜料,可以画眉。这里是说山色青黑。
八月
八月
译文:八月
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十四日¹,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²,与余姚³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jiù)(duì)皆具¹⁰,中为阡陌¹¹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¹²也。舟人¹³云,此尚其小鱼耳,大鱼于筏上铺土作蔬圃¹⁴,或作酒肆¹⁵,皆不复能入夹¹⁶,但¹⁷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¹⁸,自平旦至日昳(dié)¹⁹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jī)²⁰,旁(bàng)²¹(qí)²²界也。儿辈²³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bēi)湖渺然²⁴,莲芰(jì)²⁵甚富²⁶。沿湖多木芙蕖(qú)²⁷,数家夕阳中,芦藩²⁸茅舍,宛²⁹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³⁰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³¹,会³²见道旁设机³³,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鱼,传(chuán)³⁴云汉昭烈³⁵入吴³⁶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yuán)³⁷浮沉水中。
译文: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矶,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注释:¹十四日: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富池,富池口镇,在现在湖北阳新。²自顶直削去半:像是从山顶一直削去一半。形容山的一面直上直下。³余姚:县名,现在浙江余姚。⁴江:余姚江,东流入甬江。⁵绝相类:极像。⁶抛:放,行船。⁷筏:用竹或木编的水行的工具,俗称竹排、木排或筏子。⁸妻子:妻和儿女。⁹臼、碓:舂(chōng)米的工具。臼是石槽,盛还没去皮的谷子。碓是一块圆形石头,系在杆上,一上一下地捣臼中的谷。¹⁰具:具备、齐备。¹¹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向的称阡,东西向的称陌。这里指筏上纵横的通道。¹²素所未睹:向来没看见过。¹³舟人:使船的人。¹⁴蔬圃:菜园。¹⁵酒肆:酒铺。¹⁶夹:江边的小水湾,可以停船。¹⁷但:只。¹⁸挽船:用力拉船。¹⁹自平旦至日昳:从天亮到日落。²⁰矶:水边的大岩石、小山。²¹旁:同“傍”,靠近。²²蕲州:州治在现在湖北蕲春南临江处。²³儿辈:子侄等晚辈。²⁴陂湖渺然:湖泽广阔辽远。陂湖,湖泽。渺然,形容面积很大。²⁵芰:菱角。²⁶富:繁多。²⁷木芙蕖:一种落叶灌木,秋天开花,花大而艳,有红、黄、白等颜色。²⁸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藩,篱。²⁹宛:逼真,相似。³⁰艇:轻快的小船。³¹穷之:看个究竟。穷,尽。之,代陂湖的环境。³²会:恰好。³³机:捕捉野兽的工具。³⁴传:传说。³⁵汉昭烈:蜀汉昭烈帝刘备。昭烈是谥号。³⁶入吴:往吴国去。³⁷鼋:鳖。
(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八月)二十一日¹。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²,虽行夹中,亦皆旷远³,地形渐高,多种菽(shū)(sù)(qiáo)之属。晚,泊杨罗(fú),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译文:(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注释:¹二十一日: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²黄:黄州。³旷远:空阔辽远。⁴菽粟荞麦:菽 ,豆类。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荞麦,粒三角形,有棱,磨成面粉食用。⁵杨罗:江边地名,在鄂(è)州(现在武汉市武昌一带)以东几十里。⁶稠众:稠密众多。⁷百钱可饱二十口: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口人吃饱。
九月
九月
译文:九月
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九日¹,早,谒(yè)后土祠²。道旁民屋,苫(shān)³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chóng)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¹⁰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fù)¹¹可爱,为之颓(tuí)然径醉¹²。夜雨,极寒,始覆絮衾(qīn)¹³
译文: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早上,往拜土神的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乱草。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矶停泊,塔子矶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买羊买酒,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注释:¹九日: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现在湖北石首)界内。²谒后土祠:往拜土神的庙。后,古代尊称君主。³苫:覆盖房顶。⁴挂帆:张起船帆。⁵买羊:买羊肉。⁶村步:村庄。步,停船的水边。⁷以重九故:因为重阳节的缘故。重九,阴历九月初九。古代说九是阳数,所以重九称为重阳节。⁸屠一羊:(村庄里)宰了一只羊。⁹俄顷:一会儿。¹⁰求菊花:重阳节是菊花开的时候,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¹¹芬馥:芳香。¹²颓然径醉:就喝醉了。颓然,醉后坐立不稳的样子。径,就。¹³始覆絮衾:开始盖棉被。
十月
十月
译文: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二十一日¹。舟中望石门关²,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zǐ)归。但井邑³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xiè)而下皆茅茨(cí),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¹⁰右迪功郎¹¹王康年、尉兼主簿¹²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¹³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¹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¹⁵,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¹⁶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gǎo)¹⁷。然南山重(chóng)¹⁸,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¹⁹,群山环拥,层出间(jiàn)(xiàn)²⁰,古木森然²¹,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²²,跳珠溅玉²³,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²⁴,奔流与江会²⁵。余自吴入楚²⁶,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xiè)²⁷之胜²⁸无如白云鱼,而止²⁹在县廨(xiè)听事³⁰之后。巴东了无一事³¹,为令鱼³²可以寝饭³³于亭中,其乐无涯³⁴,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鱼³⁵,何哉?
译文:二十一日,(船过归州)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四川人。拜见寇莱公词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涧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亭台没有超过白云亭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没有人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
注释:¹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现在湖北秭(zǐ)归)西行往巴东县(现在湖北巴东,往西就是重庆巫山县界)。²石门关:两山夹着的一条狭路,当在巴东县之东。³井邑:街市。井,民居。邑,县城。⁴于:助词,无义。⁵萧条:冷落。⁶令廨:县官办公的地方,县衙门。令,知县。⁷茅茨:茅屋。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⁸了无片瓦:一片瓦都没有。了,完全。⁹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¹⁰秭归尉:秭归县的县尉(县令的属官)。¹¹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只是品级,没有实职)衔,从九品,品级最低。¹²尉兼主簿:(巴东县的)县尉兼主簿。主簿是县令属下管文书的官。¹³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¹⁴重阴:天阴得很。¹⁵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¹⁶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¹⁷槁死:枯死。¹⁸南山重复:南山峰峦很多。¹⁹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²⁰间见: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²¹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²²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²³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²⁴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²⁵会:会合。²⁶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²⁷亭榭: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²⁸胜:(景物)优美。²⁹止:只,仅。³⁰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³¹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³²为令鱼:作知县的人。³³寝饭:睡觉吃饭度日。³⁴无涯:没有边际,无尽。³⁵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鱼: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¹。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鱼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鱼不可悉见。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
注释:¹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¹,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yì)²,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luán)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祠堂里原来有数百乌鸦,送走客人,迎来新舟。
注释:¹是日:这一天。²翳:遮盖,这里指云。

shǔ (jiéxuǎn )

yóu sòngdài 

    yuè

    shí wǎn qíng kāinánchuāngguānshān zhōngjuéduō shílièshuǐmiànyuèchū xiéyìngzhī yǒuyíndāo chuídiàowǎnzhěwàng jiàshènjiàn tóngshǐ使bèijiēyàn rényún shuǐféi  yǐnzhī shuǐwèiguǒgān xìnféiduō dōngnánshùfēngdài gàiqīngshān 

    yuè

    shí xiǎo  guòxiǎoshíshān dǐngzhíxuēbàn yáojiāngbīnzhīshǔshānjuéxiānglèi pāojiāng  guǎng广shízhàng chángshízhàng shàngyǒusānshíjiā quǎnjiùduìjiē zhōngwéiqiānxiāngwǎnglái yǒushén suǒwèi zhōurényún shàngxiǎozhěěr zhěshàngzuòshū huòzuòjiǔ jiēnéngjiā dànxíngjiāngér shìfēngwǎnchuán píngdànzhìdiécáixíngshíliù liúguān pángzhōujiè érbèidēngàn guīyún  xiǎojìng zhìshānhòu yǒubēimiǎorán liánshèn yán沿duō shùjiāyángzhōng fānmáoshè wǎnyǒuyōuzhì érránrénshēng yǒu mǎizhī  zhōngxiǎotǐngcǎilíng zhīyìng gèngqióngzhī huìjiàndàopángshè yǒuláng suìgǎnwǎng  liúguānzhě chuányúnhànzhāolièchángchāzhōu wǎn guānyuánchénshuǐzhōng 

     yuè èrshí guòshuāngliǔjiā huíwàngjiāngshàng yuǎnshānchóngshēnxiù huáng suīxíngjiāzhōng jiēkuàngyuǎn xíngjiàngāo duōzhǒngshūqiáomàizhīshǔ wǎn yángluó gāoliǔ mínchóuzhòng jiàn bǎiqiánbǎoèrshíkǒu yòujiē xiǎomāo  

    jiǔyuè

    jiǔ zǎo hòu dàopángmín shānmáojiēhòuchǐ zhěngjiézhīluàn guàfān pāojiāngxíngsānshí  jiāngbīnshān èzhōu zhìshìshǐjiànshān mǎiyángzhìjiǔ gàicūnchóngjiǔ yáng zhūzhōumǎizhī éqǐngérjìn qiúhuājiāngshàngrénjiā shùzhī fēnài wéizhītuíránjìngzuì  hán shǐqīn 

    shíyuè

    èrshí zhōuzhōngwàngshíménguān jǐntōngrénxíng tiānxiàzhìxiǎn wǎn dōngxiàn jiāngshānxióng shèngguī dànjǐngxiāotiáo zhōngcáibǎi lìngxièérxiàjiēmáo liǎopiàn quánxiànshìguīwèiyòugōnglángwángkāngnián wèijiānzhǔ簿yòugōnglángxiānlái jiēshǔrén kòuláigōngtáng dēngqiūfēngtíng xiàlínjiāngshān shìchóngyīnwēixuě tiān guāntíngmíng shǐ使rénchàngrán shǐyǒuliúluòtiānzhītàn suìdēngshuāngbǎitáng báiyúntíng tángxiàjiùyǒuláigōngsuǒzhíbǎi jīngǎo ránnánshānchóng xiùài báiyúntíngtiānxiàyōujuéjìng qúnshānhuányōng céngchūjiànjiàn sēnrán wǎngwǎngèrsānbǎinián lánwàishuāngxièshíjiànzhōng tiàozhūjiàn lěngrén xiàshìwéi bēnliújiānghuì chǔ xíngqiān guòshízhōu tíngxièzhīshèngbáiyúnzhě érzhǐzàixiànxiètīngshìzhīhòu dōngliǎoshì wéilìngzhěqǐnfàntíngzhōng  érquēlìngdòngzhéèrsānnián kěnzhě zāi 

    èrshísān guòshānníngzhēnguān miàoyòngzhēnrén zhēnrénshìsuǒwèishānshén zhèngduìshān fēngluánshàngxiāohàn shānjiǎozhíchājiāngzhōng zhěwèitài huà héng  jiē ránshíèrfēngzhějiàn 

    suǒjiànjiǔfēng wéishénfēngzuìwéixiānqiào wéixiānzhēnsuǒtuō zhùshǐyún  měiyuèshíyuèmíngshí yǒuzhúzhīyīn wǎngláifēngdǐng shānyuánjiēmíng dànfāngjiànzhǐ  miàohòu shānbànyǒushítán píngkuàng chuányún  xiàjiànshén shòushū  tánshàngguānshíèrfēng wǎnpíngzhàng shì tiānqíng xiān wéishénfēngshàngyǒubáiyúnshùpiàn luánxiángpáihuái jiǔzhīsàn  jiùyǒushùbǎi sòngyíngzhōu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¹
译文: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注释:牧童词:犹牧童歌。¹稠:茂盛。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bēi)¹中饥乌啄牛背²,令我不得戏³(lǒng)
译文: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注释:¹陂:池泽边的坡岸。²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乌鸦落在牛背上啄食之。³戏:玩耍。⁴垄头:田埂。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dú)¹时向芦中鸣。
译文: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注释:¹犊:小牛。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隔堤吹叶¹应同伴²,还鼓³长鞭三四声。
译文: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注释:¹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²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³鼓:甩响鞭。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牛牛食草莫相触(chù)¹,官家截²尔头上角。
译文: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注释:¹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²截:截割。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全诗自然清新,构思新颖,以儿童天真的口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达到了更强烈的讽刺效果。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373

tóng--zhāng

yuǎnniúràocūnmiànshǔchóu

bēizhōngzhuóniúbèilìnglǒngtóu

bēicǎoduōniúsànxíngbáishíxiàngzhōngmíng

chuīyīngtóngbànháizhǎngbiānsānshēng

niúniúshícǎoxiāngchùguānjiājiéěrtóushàngjiǎo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译文: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注释:卢象:开元年间诗人,王维友人。崔兴宗:王维内弟,当时隐居未仕。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科头¹(jī)(jù)²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译文: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注释:¹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²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yuánwàixiàngguòcuīchùshìxìngzōnglíntíng--wángwéi

绿shùzhòngyīngàilínqīngtáihòuchén

tóuzhǎngsōngxiàbáiyǎnkànshìshàngrén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楚材称晋用¹,秦臣即赵冠²
译文:楚国的人材被晋国重用,秦国的臣子戴上了赵国君王的桂冠。
注释:¹楚材称晋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注:言楚亡臣多在晋。²秦臣即赵冠:《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离宫延子产¹,羁(jī)旅接陈完²
译文:毁坏了离宫才迎接子产入晋,羁旅的陈完被齐国优礼接待。
注释:¹离宫延子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子产使尽坏其馆。”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到晋国,因为晋侯没有见,子产命人毁坏馆舍。离宫:原指古代帝王于正式宫殿外别建的宫殿,以便随时游处。这里指招待外国贵宾的客馆。延:接待。²羁旅接陈完:《左传.庄公二十年》:陈公子完(敬仲)奔齐,齐国使他为国卿,他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寓卫非所寓¹,安齐独未安²
译文:黎侯寄寓在卫国不是自己的安居之地,重耳想要安居在齐国偏偏不能安居。
注释:¹寓卫非所寓:《毛诗.正义.式微.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春秋时期狄人追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国,随行臣子你劝他归国。后人因此以作思归的典故。²安齐独未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到齐国,齐桓公将女儿齐姜嫁给他。重耳有安居于齐之意,不复图晋国,齐姜部下赵衰等与齐姜共设计令重耳离开齐国。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雪泣悲去鲁¹,凄然忆相韩²
译文:孔子因为要远离鲁国而悲伤拭泪,韩国被秦所破,张良想起自已的先人是韩国五代的宰相,因而以全部家财求客刺杀秦王。
注释:¹雪泣悲去鲁:《韩诗外传》:“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雪,拭也。雪泣即拭泪。这句以孔子去鲁事喻自己远离家乡故国。²凄然忆相韩:《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也。”庾信父庾肩吾曾在梁朝任散骑常侍、度支尚书。庾信十五岁入太子宫为讲读(太子的伴读),后又任诵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散骑侍郎等。这句,庾信以张良五世相韩为比,深念旧恩,思之凄然。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唯彼穷途恸(tòng)¹,知余行路难。
译文:只有那阮籍驾着车子走路,遇到没有路径可通就痛哭而返,才知道我的处境的艰难。
注释:¹唯彼穷途恸:《三国志.魏志》引《魏氏春秋》:“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辙所穷,辙痛哭而返。”这句说自己已处此境地,唯有途穷之悲痛也。恸:极度悲哀;大哭。

  这首诗叙写流落异域,思念乡国的悲愤感情。通篇用典,目的是借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自已远离父母之邦的梁朝而被羁留在北方做官,实在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无可奈何,他对于有恩于他的梁主是耿耿不忘的。

  诗文开篇说:楚国的人材被晋国重用,秦国的臣子戴上了赵国君王的桂冠。毁坏了离宫才迎接子产入晋,羁旅的陈完被齐国优礼接待。这两句是说自已在北方受到北周诸帝的重视和优待。

  黎侯寄寓在卫国不是自己的安居之地,重耳想要安居在齐国偏偏不能安居。上二句是说自己被留于北方是出于不得已。

  孔子因为要远离鲁国而悲伤拭泪,韩国被秦所破,张良想起自已的先人是韩国五代的宰相,因而以全部家财求客刺杀秦王。庾信与其父肩吾均曾仕梁,深念旧恩,故以张良五世相韩为比。

  只有那阮籍驾着车子走路,遇到没有路径可通就痛哭而返,才知道我的处境的艰难。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