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¹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nèn)²心情恶。
注释:¹孤负:一作“辜负”,对不住良辰美景或他人的好意。²恁:那么。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¹落。待他重与画眉²时,细数³郎轻薄(bó)
注释:¹背看灯花:不看灯花。相传油灯芯将烬,结成花朵形,是有喜事来临的吉兆。²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妇画眉故事。³细数:列举诸事责怪他。
此词上片伤久别。寒气暗侵,徒负芳春。庭梅开遍,恨久别不归,此心情之所由恶也。下片怨独居。抱影独眠,灯花空结,现况实感无聊。而画眉有待,来日必将细数其轻薄无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画,谱入弦管,凄怨动人。

jiā··guīyuàn--wāngmàolín

hánànqīnliánfāngchūnxiǎoyuētíngméikāibiànguīláizhínènxīnqíngè

bàoyǐngérmiánbèikàndēnghuāluòdàizhònghuàméishíshùlángqīngbáo

注释

注释

孤负:一作“辜负”,对不住良辰美景或他人的好意。

恁:那么。

背看灯花:不看灯花。相传油灯芯将烬,结成花朵形,是有喜事来临的吉兆。

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妇画眉故事。

细数:列举诸事责怪他。

汪懋麟

汪懋麟

汪懋麟[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为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白云》《黄竹》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注释:¹《白云》《黄竹》:均为歌名,传说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之作。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¹下为怪。
注释:¹房星之精:二十八宿中的房宿,又叫天驷,主车驾。古人认为它掌管人间皇帝的车马。
八骏图,君莫爱。
八骏图,君莫爱。

  本诗为托物讽咏之作。

  据古籍记载,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到西王母处游宴很久。而唐德宗西逃时亦驾八马,与周穆王事迹相似,当时人常以为作者此诗暗指德宗。但据副题,其主旨实为托古事讽刺唐宪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直指周穆王玩物丧志,刺当时帝王,文锋犀利。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句,在批评周穆王玩物丧志同时,寄希望于明君兴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义、骅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夜久¹叶露²(dī),秋虫入户飞。
译文:秋天夜里叶子露水滴,秋季虫子在房间里飞。
注释:¹夜久:指秋季的夜漫长。²叶露:夜晚的树叶上留有露水。
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卧多骨髓(suǐ)¹冷,起覆²旧绵衣。
译文:躺久了感觉全身寒冷,只能起身走动穿棉衣。
注释:¹骨髓:运用对比描写环境冷。²覆:遮盖;掩盖。

qiū--wángjiàn

jiǔqiūchóngfēi

duōsuǐlěngjiùmián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译文:京城上元佳节有感,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一同赋词。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紫禁¹烟花一万重²,鳌(áo)³宫阙(què)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译文:皇宫春色浓郁,华灯宝炬与月色焰火交辉。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种人物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陆上,有的在海上。
注释:¹紫禁:指汴京皇宫。²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烟花:烟云与花朵。³鳌山:元宵节之灯山。⁴玉帝:指玉皇大帝。⁵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⁶陆海:陆地和海洋。因为花灯中的人物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过海)。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¹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译文:斗转星移,龙驾回宫。贵家池馆一派和气繁荣。如今白发三千丈,只能忧愁地与数点寒灯作伴。
注释:¹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谏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谏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4-1235页

zhètiān··jìnyānhuāwànzhòng--xiàngziyīn

yǒu怀huáijīngshīshàngyuánhánshūxiàjiànwángxiàqīngshìlángcáozhòngshǎoqīngtóng

jìnyānhuāwànzhòngáoshāngōngquēqíngkōnghuángduāngǒngtóngyúnshàngrényóuhǎizhōng

xīngzhuǎndòujiàhuílónghóuchíguǎnzuìchūnfēngérjīnbáisānqiānzhàngchóuduìhándēngshùdiǎnhóng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陟彼北山,言¹采其杞(qǐ)²。偕(xié)³子,朝夕从事。王事靡(mǐ)(gǔ),忧我父母
译文: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注释:¹言:语助词。²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³偕偕:健壮貌。⁴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⁵靡盬:无休止。⁶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pǔ)¹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bīn)²,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³
译文: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注释:¹溥:古本作“普”。²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³贤:多、劳。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四牡(mǔ)¹彭彭²,王事傍(bàng)³。嘉我未老,鲜(xiǎn)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译文: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
注释:¹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²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³傍傍:急急忙忙。⁴鲜:称赞。⁵方将:正壮。⁶旅力:体力。旅通“膂”。⁷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燕燕¹居息²,或尽瘁(cuì)³事国;或息偃(yǎn)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g)
译文: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
注释:¹燕燕:安闲自得貌。²居息:家中休息。³尽瘁:尽心竭力。⁴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⁵不已:不止。⁶行:道路。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不知叫号(háo)¹,或惨惨²(qú)³;或栖(qī)(yǎn)仰,或王事鞅(yāng)
译文: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
注释:¹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²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³劬劳:辛勤劳苦。⁴栖迟:休息游乐。⁵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或湛(dān)¹乐饮酒,或惨惨畏咎(jiù)²;或出入风议³,或靡事不为
译文:有的人完全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注释:¹湛:同“耽”,沉湎。²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³风议:放言高论。⁴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9-443

běishān

míng xiānqín 

zhìběishān yáncǎi xiéxiéshì zhāocóngshì wángshì yōu 

tiānzhīxià fēiwáng shuàizhībīn fēiwángchén jūn cóngshìxián 

bāngbāng wángshìbàngbàng jiāwèilǎo xiānfāngjiāng fānggāng jīngyíngfāng 

huòyànyàn huòjìncuìshìguó huòyǎnzàichuáng huòháng 

huòzhījiàoháo huòcǎncǎnláo huòchíyǎnyǎng huòwángshìyāngzhǎng 

huǒdānyǐnjiǔ huòcǎncǎnwèijiù huòchūfàng huòshìwéi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¹亡子房²奋,秦帝鲁连耻³
译文:韩国灭亡了张良奋起报仇,秦灭六国鲁仲连觉得羞耻。
注释:临川:地名,临川(即今江西抚州市)郡是临川王刘义庆的封地。收:逮捕。¹韩:战国时韩国。²子房:即张良,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者。奋:奋起报仇。³鲁连耻:鲁仲连觉得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本自¹江海人²,忠义感君子³
译文:本来都是不在朝政之人,忠义能让君子感动。
注释:¹本自:本来都是。²江海人:不在朝政之人。即《庄子》所谓“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那种人。³感君子:能让君子感动。

  这首诗前两句,诗人以张良、鲁仲连自比,表示自己原是晋臣,也应与张良、鲁仲连一样,将耻为宋臣而要奋起反抗。后两句是说写自已因耻为宋臣,故终日游山玩水,今天起兵为晋主尽忠,这将使天下志士为之感奋。这首诗比喻用得相当准确和自然,语言慷慨激昂。

  诗的首句“韩亡子房奋”,说的是西汉张良之事。次句“秦帝鲁连耻”,说的是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诗人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比喻用得相当准确和自然。而且明确表示:刘宋代晋,犹如秦灭六国,自己原是晋臣。也应与张良、鲁仲连一样,将耻为宋臣而要奋起反抗。

  三、四两句,就张良、鲁仲连二人事迹发表议论。谢灵运认为张良与鲁仲连都曾浪迹四方,是放情江海之人,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他们的忠义行为深深地感动后世的君子。当然,诗人本人也在被感动的君子之列。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张良、鲁仲连忠义之举的钦佩,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忠义之士。

  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并非是虚假之辞,而是发自内心的愤激之语。诗在慷慨激昂之间,又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蔡清富,吴万刚等著.毛泽东与中国古今诗人:岳麓书社,1999年08月:91

shī--xièlíngyùn

hánwángzifángfènqínliánchǐběnjiānghǎirénzhōnggǎnjūnz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