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园过雨,觅江淹遗构,正堪销夏。老辈林亭留片石,何必琳宫珠厦。
郊园过雨,觅江淹遗构,正堪销夏。老辈林亭留片石,何必琳宫珠厦。
小毂行舟,丛芦卷浪,绝胜风帆挂。西山新霁,染将晴翠如画。
小毂行舟,丛芦卷浪,绝胜风帆挂。西山新霁,染将晴翠如画。
触念衡岳湘流,故乡游历处,倍应清暇。只此寻常几茅屋,点缀尽成幽雅。
触念衡岳湘流,故乡游历处,倍应清暇。只此寻常几茅屋,点缀尽成幽雅。
酒罢狂歌,夕阳留客,未肯催西下。吟鞭徐返,软红又逐归马。
酒罢狂歌,夕阳留客,未肯催西下。吟鞭徐返,软红又逐归马。

niànjiāozhānghuìshūshěrénjiāngtíngzhāoyǐn--zhōu寿shòuchāng

jiāoyuánguòjiāngyāngòuzhèngkānxiāoxiàlǎobèilíntíngliúpiànshílíngōngzhūshà

xiǎoxíngzhōucóngjuǎnlàngjuéshèngfēngfānguà西shānxīnrǎnjiāngqíngcuìhuà

chùniànhéngyuèxiāngliúxiāngyóuchùbèiyīngqīngxiázhǐxúnchángmáodiǎnzhuìjǐnchéngyōu

jiǔkuángyángliúwèikěncuī西xiàyínbiānfǎnruǎnhóngyòuzhúguī

周寿昌

周寿昌

(1814—1884)湖南长沙人,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至侍讲。太平军攻湘时尝劾赛尚阿、和春作战不力,称敢言。后随办京畿防务,不畏上官,敢据实开释无辜。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专注著述。诗文书画均为时所重。心力所瘁,则在两《汉书》,有《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三国志注證遗》、《思益堂集》等。 ▶ 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碧海¹无波,瑶(yáo)²有路。思量³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合高水远何处寻。
注释:¹碧海:传说中的海名。²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³思量:考虑;忖度。⁴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qǐ)¹凝尘,香闺²掩雾。红笺(jiān)³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译文: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¹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²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³红笺:红色笺纸。⁵附:带去。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2-433

suōxíng ·hǎi

yànshū sòngdài 

hǎi yáotáiyǒu liángbiàn便shuāngfēi dāngshíqīngbiézhōngrén shānchángshuǐyuǎnzhīchù 
níngchén xiāngguīyǎn hóngjiānxiǎopíngshuí gāolóujìnhuánghūn tóngshàngxiāoxiāo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译文: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如何不向西州¹植,倒挂绿毛幺凤皇²
译文: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注释:¹西州:指扬州。²幺凤皇:又名桐花凤,凤凰的一种。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诗中以“扫落秋星”的梧桐所生非地,无凤凰来栖比喻有才之士所生非时,无所成就。比喻形象贴切。从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对于自己或友人不平遭遇的愤慨。

yǒngtóng--zhèngxiè

gāobǎichǐcāngcāngluànsǎoqiūxīngluòxiǎoshuāng

xiàng西zhōuzhídàoguà绿máoyāofènghuáng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¹人,潇洒青霞(xiá)赏。
译文:秋雨料峭,寒意肃然,北风萧瑟,秋江清爽。你是孤傲高洁的检察官,身姿潇洒,有仙道之气。
注释:¹绣衣:御史所服。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译文: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尽的行为,素有忠义的褒奖。近来却祸事连连,天怒人怨,以往事业如流水消失。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楚邦有壮士¹,鄢(yān)(yǐng)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译文:楚邦曾经有壮士伍子胥,依靠吴王终于报了家仇。申包胥在秦庭大哭七日七夜,眼睛都哭出鲜血,终于获得秦国的支持,回来救楚。
注释:¹壮士:谓伍子胥。按《史记》,伍子胥者,楚人也。父曰伍奢,为太子太傅。楚平王信费无极之谗,杀伍奢及其子尚。伍子胥奔吴,阖闾以为行人,与谋国事。九年悉兴师伐楚,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时平王已卒,子昭王出奔,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biān)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mǎng)。颇似今之人,蟊(máo)¹陷忠谠。
译文:但是楚王被鞭尸的耻辱发生且达极限,庙堂墓地上也长满了荒草。这和如今的某些人一样,佞臣贼子陷害忠良。
注释:¹蟊贼:皆害苗之虫也。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又《诗诂》:蟊贼一虫,以禾将黄而虫害之,故曰蟊贼。取以喻谗恶之人。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miǎo)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yāng)。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译文:长安虽然仅一水渺然相隔,却如何能驾车而返呢?只能日夜听那哀猿啼鸣,夜夜梦里与你相见。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
译文:当年乃是石卵化生成猴而要立志学习为人之道,立志修行果然道法真。
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万劫无移居胜境¹,一朝²有变散精神。
译文:历尽千难万劫志向无移自然居住胜天福境,只因道行尚浅、定力不够一朝有变散精神。
注释:¹胜境:风景优美的地方。名山胜境。²朝:日,天。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轮。
欺天罔(wǎng)¹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轮。
译文:由于贪心所致欺天罔上思取高位,侵凌圣域偷吃蟠桃、仙丹乱了大伦。
注释:¹罔上:欺骗君上。
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译文:恶贯满盈现世自然有报应,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磨炼,不知何日才能能翻身做个修行人?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miǎo)¹难匹。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¹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¹试登览,绝怪²安可悉?
译文: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注释:¹周流:周游。²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míng)¹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译文: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斓如同出自画中。
注释:¹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líng)¹紫霞赏,果得锦囊(náng)²
译文: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注释:¹泠然:轻举貌。²锦囊术: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云间吟琼(qióng)¹,石上弄宝瑟。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注释:¹琼箫:即玉箫,箫的美称。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平生有微尚¹,欢笑自此毕。
译文: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注释:¹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¹如在颜,尘累(léi)²忽相失。
译文: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注释:¹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²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tǎng)逢骑羊子¹,携手凌白日。
译文: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注释:¹骑羊子:即葛由。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试登览”即初次登临。“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