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蕉拂拂与窗齐,老碧新香坐欲迷。一钵软烟梧子饭,半锄凉雨菊花泥。
寒蕉拂拂与窗齐,老碧新香坐欲迷。一钵软烟梧子饭,半锄凉雨菊花泥。
闲支短杖调饥鹤,学定空床过午鸡。却愧好山从结梦,明朝秋句不堪携。
闲支短杖调饥鹤,学定空床过午鸡。却愧好山从结梦,明朝秋句不堪携。
吴绮

吴绮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短命¹真偏逢薄幸²,老成³真偏遇真成,无情真休想遇多情。懵(měng)懂真瞌睡,鹘(hú)真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译文:缺德的人只会遇到薄情的人,世故的人就会遇到忠厚老实的人,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不懂事的人喜欢糊涂虫,伶俐的人偏爱机灵鬼,如果轻贱别人就等于轻贱自己。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¹短命:此处指缺德真人。²薄幸:薄情,负心。³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⁴真成:同“真诚”,忠厚老实。⁵懵懂真:痴呆,不晓事。⁶怜:爱,喜欢。⁷瞌睡:糊涂,混日子。⁸鹘伶:机警,伶俐。⁹惺惺:精灵鬼。元代俗语“惺惺惜惺惺”,指气味相投。

  这首曲子题为“阅世”,是作者人生体会真结晶,也可看作生活真箴言。作者把视角从多数元曲家关注真仕途官场移向广大社会和人民大众,从道德人情方面去审视人与人真关系,观察总结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普遍意义真人生哲理。

  此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后三句一部分。两个部分均是前两句谈“阅"真内容、现象,后一句谈作者真看法、结论。全曲充满理趣,无论是“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还是“若要轻别人还自轻”都是警策语;即便是谈现象真“懵懂真怜瞌睡,鹘伶真惜惺惺”等语,也都颇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这首小令真基本思想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启示人们应该有情有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真尊重。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并非虚妄,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真总结,是生活真真谛。宋方壶运用散曲形式,使这些思想、经验得到更通俗、形象真文学表现。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内容也近似,但并不觉得是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真有机构成。层次清晰,以三句一组分为两层。每三句真前两句写人所共知真现象作为陪衬,目真是引出作为对世人警策真第三句。而每一组前两句又是由正反两重意思组成。第一层首句说短命真(民间对无德真人真詈辞)一定会碰到薄情者,次句说老成真人别人定以真诚相待;第二层首句说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次句说聪明人也会受到鹘伶(机灵)人真爱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真垫衬,其“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两句带有人生哲理色彩真警语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从语言看:“短命真”“老成真”“懵懂真”“鹘伶真”,以致“惺惺惜惺惺”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真俗语自然而纯熟真运用,更使得这首小令显出元曲真明快风趣真特色,非堆砌谚语格言者可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93-994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运锄(chú)耕劚(zhú)¹侵星起,陇(lǒng)亩丰盈满家喜。
译文: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注释:农父:年老的农民。¹斸:锄地用的农具。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到头禾黍(shǔ)属他人,不知何处抛¹妻子。
译文: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注释:¹抛:抛弃,这里作卖掉解。
这是一首替农民呼吁的反抗诗。作者从现实生活的斗争中,摄取典型事件,通过讽喻的形式,加以生动的刻划,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不合理现象。这首诗,一二两句,写出农父勤勤恳恳,早出晚归的辛勤劳动和“垄亩丰盈”给全家带来的欢喜。这是单纯叙事,全由正面写起。三四两句,发出议论,用一“属”字,写出“禾黍”的归属,又用一“抛”字,写出农父一件极为普通的“运锄耕斸”之事,把封建社会官府和庄园盘剥、压迫农民的惨状,作了深刻的揭露。

nóng--zhāng

yùnchúgēngzhǔqīnxīnglǒngfēngyíngmǎnjiā

dàotóushǔshǔrénzhīchùpāozi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译文: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¹无消息到今朝²。
译文: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遗憾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注释:¹恨:遗憾。²今朝:今日。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yángliǔzhī--liú

qīngjiāngliǔqiāntiáoèrshíniánqiánjiùbǎnqiáo

céngměirénqiáoshàngbiéhènxiāodàojīncháo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越女¹新妆出镜心²,自知明艳更³沉吟
译文: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
注释:酬(chóu):酬答。朱庆馀:诗人朋友,宝历进士,秘书省校书郎。¹越女:越国美女,西施。²出镜心:出现任明镜中,意即揽镜自照。³更:又。⁴沉吟:犹豫不决。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
齐纨(wán)¹未是人间贵,一更菱(líng)²³万金。(版本一)
译文: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注释:¹齐纨:齐地出产的细绢。²菱歌:采菱所唱的歌。³敌:通“抵”,比得上。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齐纨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意指真才实学。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万金都有价值。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金榜题名没有问题。结合后两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告诉朱庆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我很欣赏你。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馀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1、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2、 陶文鹏.《唐诗鉴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302页

chóuzhūqìng

zhāng tángdài 

yuèxīnzhuāngchūjìngxīn zhīmíngyàngèngchényín 
wánwèishìrénjiānguì língwànjīn  (bǎnběn )

yuèxīnzhuāngchūjìngxīn zhīmíngyàngèngchényín 
wánwèishírénguì língwànjīn  (bǎnběnèr )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译文:夏至时节,处处能听到蝉声,它在告诉人们一年已走到五月中。
注释: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龙潜¹渌水²穴,火助太阳宫。
译文:龙儿也畏惧炎热,潜在碧绿的潭水深处;大地仿佛流火一般,助力太阳释放出更大的热量。
注释:¹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²渌水:清澈的水。³太阳宫:太阳神居住的宫殿。传说,燧人氏曾乘鸟去取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过雨频飞电¹,行云屡带虹²
译文:每当下雨前,频频飞驰的闪电;雨过天晴后,看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注释:¹飞电:飞驰的闪电。²带虹:带样的彩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蕤宾¹移去²后,二气³各西东。
译文:阳律“蕤宾”换移离去后,阴阳二气开始各奔东西。
注释:¹蕤宾: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蕤宾属阳律。²移去:改变离去。³二气:阴阳二气。

yǒng廿niànshīxiàzhìyuèzhōng--yuánzhěn

chùchùwénchánxiǎngzhīyuèzhōnglóngqiánshuǐxuéhuǒzhùtàiyánggōng

guòpínfēidiànxíngyúndàihóngruíbīnhòuèr西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