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西窗风斜峭,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昨晚西窗风斜峭,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相思渐觉诗狂少。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相思渐觉诗狂少。
吴绮

吴绮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¹有茅(máo)屋,前对终南山。
译文: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注释:¹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终年¹无客常闭关²,终日无心³长自闲
译文: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注释:¹终年:全年,一年到头。²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³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⁴自闲:悠闲自得。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不妨(fáng)饮酒复垂(chuí)¹,君但²能来相往还³
译文: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注释:¹垂钓:垂竿钓鱼,喻隐居生活。²但:只,只要。³往还:交游,交往。

  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常关,流露出几分寂寞。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

  从诗的写法上看,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諲朝夕相处。四个“终字”,两个“长”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

  全诗写得轻松自然,毫不着力。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

zhāng--wángwéi

zhōngnányǒumáoqiánduìzhōngnánshān

zhōngniánchángguānzhōngxīnzhǎngxián

fángyǐnjiǔchuídiàojūndànnéngláixiāngwǎnghái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¹采芑(qǐ)²,于彼新田³,呈此菑(zī)。方叔涖(lì),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qí),四骐翼翼¹⁰。路车¹¹有奭(shì)¹²,簟(diàn)(fú)¹³鱼服¹⁴,钩膺(yīng)¹⁵(tiáo)¹⁶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行军间隙,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逶迤,三军儿郎挥盾演武有士气。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高坐战车把青黑骏马驾驭,四匹青黑骏马进退都有序。高大的战车远看遍体彤红,垂方纹竹帘鱼皮箭袋斜披,马儿胸前大带缨络嚼头系。
注释:¹薄言:句首语气词。²芑:一种野菜。³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yú)。”⁴菑亩:见上注。⁵涖:临。⁶止:语助词。⁷干:盾。⁸试:演习。⁹骐:青底黑纹的马。¹⁰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¹¹路车:大车。路,通“辂”。¹²奭:红色的涂饰。¹³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¹⁴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¹⁵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¹⁶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¹。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qí)(zhào)²央央,方叔率止。约軧(qí)³错衡,八鸾玱(qiāng)。服其命服,朱芾(fú)斯皇,有玱(qiāng)葱珩(héng)¹⁰
译文:战士们采苦菜在军营四旁,从那片去年刚开垦的新田,转到这块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势浩荡,蛟龙龟蛇的战旗高高飘扬。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他的战车红皮缠毂纹横辕,马嘴边的八只鸾铃响叮当。尊贵的方叔身着天子命服,大红蔽膝是那样富丽堂皇,身上的青苍佩玉朗朗脆响。
注释:¹中乡:乡中。²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³约軝: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⁴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⁵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⁶服:穿起。⁷命服:礼服。⁸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⁹有玱:即“玱玱”。¹⁰葱珩:翠绿色的佩玉。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yù)¹彼飞隼(sǔn)²,其飞戾(lì)³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zhēng)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¹⁰(tián)¹¹
译文:苍鹰隼鹞长空中疾飞如电,它尽展雄姿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停止飞翔栖落在树尖。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三军儿郎挥盾演武壮如山。尊贵的方叔我们的好统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然,击鼓前进咚咚咚响个不停,鸣金收兵锵锵锵肃然静安。
注释:¹鴥:鸟飞迅疾的样子。²隼:一类猛禽。³戾:到达。⁴止:止息。⁵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⁶陈:陈列。⁷鞠:训告。⁸显允:高贵英伟。⁹渊渊:象声词,击鼓声。¹⁰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¹¹阗阗:击鼓声。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chǔn)¹尔蛮荆²,大邦³为仇。方叔元老,克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tān)¹⁰,啴啴焞(tūn)¹¹,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xiǎn)(yǔn)¹²,蛮荆来¹³¹⁴
译文:你这愚蠢不开化的荆蛮人,胆敢跟我泱泱大国作对头。尊贵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当益壮操劳国事善筹谋。尊贵的方叔带领大军到来,抓捕审讯万千俘虏竞授首。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注释:¹蠢:愚蠢,无知的举动。²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³大邦:大国,指周王朝。⁴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⁵克:能。⁶壮:光大。⁷犹:通“猷”,谋略。⁸执讯:捉住审讯。⁹获丑:俘虏。¹⁰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¹¹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¹²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¹³来:语助词。¹⁴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小雅·采芑》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8-361

cǎi

míng xiānqín 

yáncǎi xīntián ché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chéng  chēyǒushì diàn gōuyīngtiáo 
yáncǎi xīntián zhōngxiāng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zhàoyīngyīng fāngshūshuàizhǐ yuēcuòhéng luánqiāngqiāng mìng zhūhuáng yǒuqiāngcōnghéng 
fēisǔn fēitiān yuánzhǐ fāngshūzhǐ chēsānqiān shīgànzhīshì fāngshūshuàizhǐ zhēngrén chénshī xiǎnyǔnfāngshū yuānyuān zhèntiántián 
chǔněrmánjīng bāngwéichóu fāngshūyuánlǎo zhuàngyóu fāngshūshuàizhǐ zhíxùnhuòchǒu róngchētāntān tāntāntūntūn tíngléi xiǎnyǔnfāngshū zhēngxiǎnyǔn mánjīngláiwēi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翼翼归鸟,戢(jí)¹寒条²
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
注释:¹戢羽:收敛翅膀。²条:树枝。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游不旷¹林,宿则森标²
译文: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注释:¹旷:空阔。²森标:高枝。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晨风清兴¹,好音时交。
译文: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
注释:¹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zēng)(zhuó)¹奚施²,已卷³安劳
译文: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注释:¹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²奚施:何所施用。³卷:同“倦”,收藏。⁴安劳:焉劳,何劳。

guīniǎo··--táoyuānmíng

guīniǎohántiáo

yóukuànglín宿sēnbiāo

chénfēngqīngxìnghǎoyīnshíjiāo

zēngjiǎoshījuǎnānláo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数日秋风欺病夫¹,尽吹黄叶下庭芜(wú)²
译文:连日秋风,吹着我支离病骨;把满树的黄叶摇下,飘洒在庭院的每个角落。
注释:¹病夫:病人,诗人自指。²庭芜:荒芜的庭院。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林疏(shū)¹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译文:稀疏的树林,刚让人能透过它眺望远方的群山;不作美的白云,飘过来又把山顶的一半遮没。
注释:¹林疏:叶子落了,树林变得稀疏。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

  这首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这两句一写人,一写树叶,看上去是分写,各有所主,实质上是用秋风作为共同媒体,在感情上物我相通。人被秋风吹得难受,树被秋风吹得枯黄,树尚不能抵挡风寒,何况是人,且又在病中。于是两句又合成了一句。“永嘉四灵”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情景的共同点,通过微妙的系属加以联贯,创造出所需要的氛围来。同时,以“欺病夫”三字对自然进行调侃戏谑,这种圆熟,也是四灵诗派的特色,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接近杨万里。

  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庭前黄叶飘坠,门外的树林便也脱尽绿叶,透过稀疏的林木,刚能看到远山,然而又飘来白云,山被遮住了一半。赵师秀诗善于炼字,每被评论家所激赏,这儿的“放”与“遮”二字就很见功力。用了这二个动词,自然景观一下子活了起来,变成了主动的有感情的物体。开门望山,本是诗人的情趣,但平日密林遮挡,无法直见远山,如今树林采取合作态度,落尽了树叶,宛如把关禁的远山放出,呈现眼前,偏偏白云又来为难,把平常放在外面、任人观赏的秀丽山峰遮盖住一半,不给人看。于是,诗人不禁感叹,山林是否也有它的思想,不肯让人们过分惬意,特地留下一分遗憾,使人增加几分想象。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面前,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整诗虽然格局不大,但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十分精到,所以在以绝句出名的宋代,仍为众口交誉的好诗。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215-1216页

shù--zhàoshīxiù

shùqiūfēngbìngjǐnchuīhuángxiàtíng

línshūfàngyáoshānchūyòubèiyúnzhēbàn

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
折杨柳¹。百鸟²园林³啼。道欢不离口。
译文:攀折杨柳想要送给心上人。鸟儿们在园中树林啼鸣,口中仿佛在念着所思人的名字。
注释:¹折杨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²百鸟:多种鸟禽。³园林:园中树林。⁴道:说;讲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