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世间,穷达有命不自由。黄金便使高北斗,能衣晏子几狐裘。
男儿生世间,穷达有命不自由。黄金便使高北斗,能衣晏子几狐裘。
拂尘下马卸马鞍,举杯自劝歌路难。路诚难,莫复怪。
拂尘下马卸马鞍,举杯自劝歌路难。路诚难,莫复怪。
故山儿女岂不佳,断雪斫冰君自爱。
故山儿女岂不佳,断雪斫冰君自爱。
郑珍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惊雷势欲拔三山¹,急雨声如倒百川。
译文: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
注释:次韵: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公实:作者友人郑湛的字。¹三山:旧传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壶、瀛洲。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¹作奇寒侵²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³
译文:冷气袭人,只能侵扰旅客的梦魂,又怎能叱咤震荡扫净那遍地胡烟!
注释:¹但:只。²侵:侵扰。³胡烟:此处指金兵进攻所带来的战争烟尘。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¹腥客(shān)²今几年。
译文:田园里长满荆棘,洪水四处弥漫,京都一带金兵践踏骚扰已经多年。
注释:¹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地区,当时已沦陷。²腥客:腥臊气味,这是对金人轻蔑的说法。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¹笔非椽(chuán)
译文:也曾想叩开重门向皇帝陈诉心愿,不是大的手笔,谁会听我的意见!
注释:¹大手:大手指大手笔,又称如橡笔。

  开头两句扣题,以“惊雷”发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势。三、四句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作者忽发奇想,这震天霹雳缘何不善解人意,震而静胡烟把金兵赶出中原?五、六句回到现实之中,农家田园荆棘丛生,暴雨袭来,流水茫茫,空成汪洋一片,而北方仍为金人占领,这些大雨流水为何不能洗去胡人的腥膻之气呢。这两句蕴含着作者的报国热望以及对南宋残败政局的深深忧虑。结合三四句写出作者在风雨震电之际,感慨深沉,从个人的处境,想到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心旌摇摇,不能自止,写成的诗句就倍感沉痛。尾联诗人难抑激愤之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上句谓欲向最高统治者上疏献策,语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然作者一介书生,有志陈词帝所,难免有“叩阍无门”之感。但作者激于忠愤之情,仍然有意向皇帝陈情,表达自己优国忧时的心志,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北定中原,一洗“河洛腥膻”之气,使国家复兴。下句典出《晋书·王陶传》:“殉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写作者虽有陈词之志但感到自己人非大手,笔非如椽,唯恐倾诉有所不尽,无从收到补救时艰的效果。

  这首诗以景兴起,继写感受,结以抒怀,结构紧凑,转接自然。写景时笔力雄健,气势不凡,抒情时沉痛激越;时见激愤之气;回荡着爱国激情。结尾两句,前句是愿望,后句是谦逊之词,语言婉曲,显出诗人书生本色。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775-776
2、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753
3、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259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心绪万端¹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译文:心绪万千,只因与你修书几张,装入信封后又觉许多话尚未说完,取信重读,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
注释:禁中:宫中。¹万端:头绪极多而纷乱。
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
五声宫漏¹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译文:直写到五声宫漏响过,窗前灯盏已呈半明欲灭之状。
注释:¹五声宫漏:表示天快亮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诗人迟疑茫然的神情与一盏光焰摇曳,奄奄欲灭的寒灯相映衬,显得多么空旷、多么沉寂、多么凄清啊!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绪必须从几千里外的江陵收回来了;这封信也必须立即收束封缄了;眼前这种尽管寂寞但却可以自由地驰骋自己对朋友思念之情的环境气氛,也马上就要消失了;那个被权势、被名利扭曲了的社会马上就要复苏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些不由地又使诗人的心头涌上一层漠漠的焦躁与哀愁。

  这些都是我们的分析与推测,诗中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还要远比读者所说的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诗有许多因为直白而被人批评指责,而这首《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却是异常含蓄的。作者只给读者描绘了一种环境气氛,一种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至于这个形象在想什么,诗人根本没有说,一切都在不言中。而这种“不言”,却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说的“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jìnzhōngzuòshūyuánjiǔ--bái

xīnwànduānshūliǎngzhǐfēngzhòngchíchí

shēnggōnglòuchūmíngdiǎnchuāngdēngmièshí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lán)¹今朝重,江山此地²深。
译文:今天的山中雾气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
注释:¹岚雾:二者实一物,在江曰雾,在山曰岚。²此地:指忠州。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滩声秋更急,峡气¹晓多阴。
译文: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注释:¹峡气:指雾气。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望阙(què)¹声遮眼,思乡雨滴心。
译文:望向帝京但是云雾遮住了双眼,思念着故乡,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
注释:¹望阙:眷念朝廷。阙,宫门楼观,代指朝廷。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将何慰幽独¹,赖此北窗琴²
译文: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排解心中孤独了。
注释:¹幽独:寂寞孤独。²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此句化用此事。

  这是白居易诏授忠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诗人通过对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切和郁闷之情,也寄托了诗人愿早日回京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诗中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此时此地的景象:山岚雾霭特别浓重,江山辽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中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后四句则笔锋一转,写到自己望向帝京,表达了自己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化用晋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了,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所写,虽是溯江西上所经历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却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诗人萦绕心头的宦海波澜,其中“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写得情景交融,将澎湃于心间的万千波涛,同三峡所见的逆风惊浪完全吻合,情溢于景,动人心扉,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咏的特有风采。

参考资料:
1、 王景霓著.烛光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06:160-161
2、 忻志伟,周骥著.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与编排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09:150
3、 黄武煜著.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词里斩不断的乡愁: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4:123

yīn--bái

lánjīncháozhòngjiāngshānshēn

tānshēngqiūgèngxiáxiǎoduōyīn

wàngquēyúnzhēyǎnxiāngxīn

jiāngwèiyōulàiběichuāngqín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译文: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译文: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xián)
译文:将家书托付给黄红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龙眠¹图画里,安得²一追攀。
译文:眼前就是李公麟画中所描绘的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注释:¹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²安得: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够得到。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夹岸复¹连沙,枝枝摇浪花²
译文: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煞是好看。
注释:¹复:又。²浪花:比喻芦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月明浑¹似雪,无处认渔家。
译文: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白茫茫一片,令人认不出渔翁的家在哪了呢!
注释:¹浑:完全。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手描写。“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写出了芦花的之盛,之茂。后一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形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浪花一般。“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的景象。“无处认渔家”写出了作者处在飘渺的江面之上,已经看不到有渔家的渔船来往,描绘出一片飘渺悠远的意境。总体来说,这首诗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姿态,以及盛开之盛都描绘出了作者此时所能感受到的芦花江边之美。

huā

yōngzhī tángdài 

jiāànliánshā zhīzhīyáolànghuā 
yuèmínghúnxuě chùrèn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