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灯扶梦上。乱风花如潮,暝愁潜长。燕户莺帘,间未霜行柳,对门斜向。
疏灯扶梦上。乱风花如潮,暝愁潜长。燕户莺帘,间未霜行柳,对门斜向。
倦迹闲云,歌韵歌、孤飞还傍。印粉阑干,犹是当时,分无新赏。
倦迹闲云,歌韵歌、孤飞还傍。印粉阑干,犹是当时,分无新赏。
人事垆边凄怆。渐夜蝶黏窗,暗萤飘巷。便似离鸿,又几年秋到,悄然吟望。
人事垆边凄怆。渐夜蝶黏窗,暗萤飘巷。便似离鸿,又几年秋到,悄然吟望。
万感尊前,轻换了、风流疏放。付与寒蛩分诉,清欢自强。
万感尊前,轻换了、风流疏放。付与寒蛩分诉,清欢自强。
陈洵

陈洵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2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云光岚(lán)¹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译文: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注释:¹岚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zhì)¹飞鹿过芳草远,牛巷²鸡埘(shí)³春日斜。
译文: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十鸡畜沐浴春日斜。
注释:¹雉:野鸡。²牛巷:牛儿进巷了。³鸡埘:鸡儿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秀眉¹老父对樽(zūn)酒,茜(qiàn)²女儿簪(zān)³野花。
译文: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注释:¹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²茜袖:大红色的衣袖。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³簪:插戴。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征车¹自念尘土计²,惆怅溪边书细沙³
译文: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¹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²计:生计。³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608-609页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愈再拜¹: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²于门墙³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译文:韩愈再拜:我有幸同您认识已经好多年了,开始时也曾受到您一些称赞。后来由于我贫贱,为了生计而奔波,所以不能早晚经常拜见。此后,您的地位越来越尊贵,依附侍候在您门下的人一天天地增多。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一天天地疏远间隔;伺候在六下的人一天天在增加,那么由于您喜欢的人多了,而对于旧友的情意也就不专了。我的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而所写的文章却一天比一天多出名。品德方面不完善,那么贤德的人就不会赞扬;文章越来越有名,那么我与同路求进的人就会妒忌。起初,您我由于经常不见面而疏远,以后又加上我对您感情不专的私下抱怨,而您又怀着不再赏识的情绪,并且听任妒忌者的闲话,由于这些原因,您的门庭之中,就没有我的足迹了。
注释:¹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²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³门墙:原指师门,此处泛指尊者的门下。⁴贤者:此处指陈给事。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¹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²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³,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译文:去年春天,我也曾经去拜见过您一次。您面色温和,好像是接待新近结交的朋友;谈话连续不断,好像同情我穷困的处境。告辞回来,非常高兴,便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别人。此后,我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又不能朝夕连续与您相见了。等我回来后,我又曾经拜访过您一次。您表情冷漠,好像不体察我个人的苦衷;沉默寡言,好像是不理会我的情意。告辞回来,心中恐惧,不敢再登门拜见。
注释:¹进谒:前去拜见。²闵:同“悯”,怜恤,哀伤。³妻子:指妻子和儿子。⁴邈: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⁵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¹,无所逃避。不敢遂²进,辄自疏³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译文:现在我恍然大悟,非常懊悔,心里想:您那种冷漠的表情,是责怪我不常去拜见的缘故;谈话很少,就是暗示这种意思的缘故。对我性情愚钝的责怪,我是无法逃避的。我不敢马上去拜见您,就自己写信和分析陈述事情的缘由,同时献上近日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作为一卷,卷有标签和轴。《送孟郊序》一文,用生纸写成,没有装饰,并且有涂改和加字的地方,因为我急于向您解释误会表示道歉,所以来不及重新誊写清楚。希望您接受我的心意,不计较我的礼节上的不周之处。
注释:¹诛:责备。²遂:就,立刻。³疏:分条陈述。⁴标轴:古代用纸或帛做成卷子,中心有轴,故一卷叫一轴。标轴是卷轴上所作的标记。⁵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韩愈的朋友。⁶生纸:未经煮捶或涂蜡的纸。唐代书写分熟纸与生纸,生纸用于丧事,或作草稿用。⁷揩:涂抹。⁸注:添加。上述用生纸写信,不加装饰,有揩字注字处数语,乃是表示失礼和歉意。⁹俟:等待。
愈恐惧再拜。
愈恐惧¹再拜。
译文:我诚惶诚恐,再拜。
注释:¹恐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陈给事即陈京。韩文公早年与陈有旧,可后来,韩文公被贬去广东阳山县当县令,而陈京却因精通礼仪得到了皇帝的欣赏。韩文公经“落实政策”“平反昭雪”后回到京师,可这时的陈京却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和寡言。韩文公陷入迷惘的境地,认为陈京是念旧情的,他对自己的漠然完全是对自己不勤于登门的抱怨。

  韩愈在信中述写了与陈京交往和疏远的原因,历敷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希望与对方恢复交往,代为引荐。信中处处体现其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之情。

  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大旱,年成歉收,民间饥馑,韩愈上书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因此得罪了权贵,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陈给事却在这年得到了升迁。此年皇家准备举行祭祀大典,陈给事奏请祭祀必尊太祖,而且祖宗灵位的排列,以及参加祭祀人员的排列,都要分出尊卑长幼的先后次序,必须讲究礼仪。他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自考功员外郎迁给事中,可谓宦海扬帆,春风得意。而韩愈却因爱民而被贬,极为苦闷,茫然若失。但他对仕途仍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有人荐举,重返朝廷做官。所以他对这位备受皇帝欣赏的新迁给事中陈京,还抱有很大的希望。

  其实此信中并没有实质的内容,只是要同陈给事联络个人感情而已。然而文章的通篇围绕着一个“见”字,历敷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上半篇从见说到不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好像通幽曲径,峰回路转;如柳暗花明,若断若续。信中处处自贬自责,表现了韩愈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态。

参考资料:
1、 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M]:线装书局,1906

chénshìshū

hán tángdài 

    zàibài zhīhuòjiànxiàyǒunián shǐzhěchángyánzhī pínjiàn shíbēnzǒu zhāojiàn hòu xiàwèizūn hòuménqiángzhějìn wèizūn jiànzhě hòuménqiángzhějìn àiérqíngzhuān dàojiāxiū érwényǒumíng dàojiāxiū xiánzhě wényǒumíng tóngjìnzhě shǐzhīzhīshū jiāzhīzhuānzhīwàng zhězhīxīn értīngzhězhīshuō yóushìxiàzhītíng zhī 

    niánchūn chángjìnzuǒyòu wēnróng ruòjiāxīn zhǔyán ruòmǐnqióng tuì退ér gàorén hòu dōngjīng yòuzhāojiàn huán chángjìnzuǒyòu miǎoróng ruòchá qiǎoyán ruòjiēqíng tuì退ér gǎnjìn 

    jīnshìrán fānránhuǐyuē miǎo nǎisuǒláizhī qiǎo nǎisuǒshì mǐnzhīzhū suǒtáo gǎnsuìjìn zhéshūsuǒ bìngxiànjìnsuǒwéi zhì xiàshíshǒuwéijuàn juànyǒubiāozhóu  sòngmèngjiāo shǒu shēngzhǐxiě jiāzhuāngshì jiēyǒukāizhùchù jiěérxiè nénggèngxiě xiàérlüè 

    kǒngzàibài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
断魂¹无据²,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³,尽日东风上绿除
译文:忧伤的梦魂飘忽无定,飞越了万水千山,却无法寻觅到你,你去了哪里?依旧没有你的任何音信。春风终日吹着被绿色苔藓覆盖的台阶。
注释:¹断魂:销魂,忧伤的梦魂。²无据:没有凭据。³音书:音信,书信。⁴尽日:终日,整天。⁵绿除:被绿色苔藓覆盖的台阶。除,台阶。
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自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
故园¹春好,寄语²落花须³自扫。莫更伤春,同是恹(yān)(yān)多病人。
译文:怀想故园,想来春色正好,多想给你一封信啊,可却无法音出。只能独自赏花,独自面对花的凋零,最后一人扫去满地残红。不要再伤春了,你我同是天涯伤心客,同患相思疾。
注释:¹故园:旧家园,故乡。²寄语:传话,转告。³须:需要。⁴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首词写征人思家的心情。开篇一个“断”字一个“无”字将征人漂泊恍惚、没有着落的心态凸现出来了。继而视点由山水转至庭院阶前。词人抓住一个“情”字,落笔处皆是体量对方的宽慰,由自己的思家情重想到妻子的刻骨思念,因而劝慰道“落花须自扫”,寄托了希望对方刚强自持的关切,更有“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的劝慰,将自己与闺中人摆在相同的位置,同样的多病相思。全词像一封平常家信,但由于情真意长故十分感人。

  首先,在主题上仍旧是伤春怀人。伤春题材的诗词是传统诗词主题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写伤春的甚至比悲秋还要多,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等等。纳兰容若这首在对伤春这一风格的继承上有他自己的特点。他说“莫更伤春”,他用不伤春来表现自己的伤春,他要走出伤春的情节,然而始终又没能走出,只能是嘴巴上的一句话罢了。试想,他自己能不伤春么,他所思念的恋人能不伤春么。春的事实摆在面前,如同离别一样真实,不伤春,情何以堪。

  这首词结构上很有其特色,使用了对话式的结构。全词分上下片,在一首词中创造了异空间中妻子和自己进行对话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由词人自己去把握,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情感主题两方面的思念,并用对话来缓和由于空间差距造成的交流矛盾。

  上片是从妻子的角度来说的。断魂飘忽无定,思量无限,万水千山,天涯海角,伊人何处去,为何一点音信也没有,一纸信笺也没来,整日独立东风,春风吹来,枝叶又绿。

  下片是从自己角度来说的,承上对前面的妻子抱怨似的语言进行回答,似乎是在异空间中进行对话似的。怀想故园,想来春色正好,满园浓郁正春风,此时此刻,多想给你一封信啊,我要告诉你,去年一同赏花,一同看春华凋零,一同扫去那谢落满地的花,一同葬花,可惜今年,只你一人,独自赏花,独自面对花的凋零,最后一人扫去满地残红。这何等残忍,何等伤心,我又怎能提笔,如何给你这样的一封信呢。不要再伤春了,春去春又回,春色年年再,不能同在固可惜,你我同是天涯伤心客,同患相思疾。

  无论如何,这种对话都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只是词人由于思恋太深而导致的情感爆发。词人无论怎么“解释”,在家中的恋人都不能听见,所以也不会“原谅”他,而这一点是纳兰容若自己也清楚的。所以说这首词的情感基调还是悲哀伤感的。

  对话体的结构是这首词的典型特征,词人通过对话形式表达两地相思,事实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一片的深情。这首词上片立足于妻子的“问”,下片立足于自己的“答”,问答两方面中交点在于自己这一方面,主要是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爱情以及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下的无奈,情感是悲伤、灰色的。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合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09-210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风前欲劝春光住¹。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xù)
译文: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注释:¹住:停,止,停留。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镜中已觉星星¹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译文: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注释:¹星星:头髮花白貌。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芳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芳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lóuchūn ·fēngqiánquànchūnguāngzhù

xīn sòngdài 

fēngqiánquànchūnguāngzhù chūnzàichéngnánfāngcǎo wèisuíliúluòshuǐbiānhuā qiězuòpiāolíngshàng 
jìngzhōngjuéxīngxīng rénchūnchūn mènghuírényuǎnduōchóu zhǐzàihuāfēngchù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nǐ)¹醉同春住,又醒来岑(cén)²
译文:常常对春天的逝去感到惋惜,因为春天离开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打算以酒和春,在醉梦中与春常住,可是醒来春已销声匿迹,唯剩四周一片岑寂。
注释:¹拟把:打算。²岑寂:寂寞,孤独冷清。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明把不怕不逢春,娇春¹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译文:不用担心明把遇不到春天,只怕春光依旧美好,而身体娇弱无力。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把今天的美好暂且放在回忆里。
注释:¹娇春:美好的春光。

  这首词以“春”为线索,写春之恋,春之逝,书写了词人对于春的喜爱和留恋,以及“韶华莫倾负”的人生态度。

  上片,词人首先陈述他对春的喜爱和忧思。“日日惜春残”,日日叹惜已是残春无几,可见他是爱春之人,惟恐一朝“春去无明日”,再也欣赏不到这般美景。于是他“拟把醉同春住”,打算以酒和春,在醉梦中与春常住,可是醒来春已销声匿迹,唯剩四周一片岑寂,再无春滋味。下片词人表达了对春之逝的态度,直接点明“明把不怕不逢春”,也不怕那春不够今把的娇嫩无力。四季轮回,春天,始终是会来的,词人深谙此道,但他仍控制不了自己的一颗心为春之逝而颤抖不安,只好“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趁着晚春犹在未去的时节,点起一盏灯,享受春夜。

  “春”是本词的词眼,也是词人书写情感的线索。一把之计在于春,春天里,鸢飞草长,万物复苏,象征着生命中最把轻的那段时光。愈是美好,则愈怕失去。词人惜春恋春,表达了他对如飞梭般流逝的时光之痛惜以及对自身未知前途的彷徨和不安,刻画了他的矛盾心理——他害怕时光飞逝,自身无所作为,明明无力挽留,却试图把酒麻醉心灵,沉沦在梦中的春天里。这种态度很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醒来后更觉心中寂寥空旷,只剩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知道明把的春天一定会来,而且娇嫩得如同初生的柔弱少女,但他还是不能忍受荒废光阴的感觉,不敢入睡,只因不敢荒废春天还在的一分一秒,于是他选择及时行乐,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来留住这一刻的美好。

  但我们从中读到的不是彷徨之感,而是闲适之情。上阕的“把醉同春住”写出了他浪漫的思想,而下阕的尾句点亮了他如玉般温润的处世态度。不像柳三变“拟把疏狂图一醉”那般热切,但也有“故人秉烛而夜游”的欢乐趣味,他不怕不逢春,但心中带着一丝不安,担心明把的那春已不是今把这春,因为看绿的人心境不同,未来无法预测,也许明把便只剩“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凄婉。他率真,便痴痴地点起一盏灯,在黑夜中独自品尝这份将逝而未逝的美好,心中也做好了只见最后一面的准备。这种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的感觉,是浅浅的忧伤,也是堪破的平淡。

  总的来说,词人是如玉的君子,也有稍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羁,他恋春成痴,将春写为可知可感的娇嫩少女,可以留夜、带给人美好,也会衰败凋零、离去,与其说这是词人对春的狂热执念,倒不如说是对生命中那些温暖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依恋。他用慧眼发现了自然的生命之美,读出了四季轮回、人生不再的韵味。正因是识春懂春,他毫不吝惜地挥霍笔墨赞美春之声,表现了他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珍视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11月版

hǎoshìjìn ·sòngchūn

càiyòuxué sòngdài 

chūncán chūngèngmíng zuìtóngchūnzhù yòuxǐngláicén 
míngniánféngchūn jiāochūn dàixiàngdēngqiánxiūshuì liúlián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