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约,明镜已秋霜。但愿生还吴季子,何曾形秽汉田郎。
云海约,明镜已秋霜。但愿生还吴季子,何曾形秽汉田郎。
归老有纑塘。
归老有纑塘。
朱祖谋

朱祖谋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 4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红酥(sū)手,黄縢(téng)¹酒,满城春色宫墙²柳。东风恶,欢情薄(bó)。一怀愁绪,几年离索³。错、错、错。
译文: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注释:¹黄縢:酒名。或作“黄藤”。²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³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yì)¹(jiāo)(xiāo)²透。桃花落,闲池阁³。山盟(méng)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¹浥:湿润。²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³池阁:池上的楼阁。⁴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⁵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上片追叙今昔相聚之异。起首三句为第一层。抚今追昔,表现陆、唐二人丰富复杂的情感。“红酥手”以手喻人,抒写唐婉的靓丽仪容,表达词人的爱怜之心。“黄縢酒”是一种官酿的黄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描写,陡唤了作者无限回忆与感慨: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他们恩爱夫妻携手游赏的地方。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现在嘛,虽然满城春色依旧,但是已经人事全非。“满城春色”为他们沈园把酒,勾勒出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共赏春色的时间地点。“宫墙柳”虽是写眼前实景,但却暗含唐婉之变,现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时词中红(手)、黄(酒)、绿(柳)构成的明艳色彩,顿时黯然全逝,没了欢快、幸福和美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直抒胸意,描写他们被迫离异后的痛苦。上面写春景春情,甜蜜美好,至此笔锋突转,激愤之情,破襟而出。“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悲剧的症结所在。东风本来可使大地复苏,可使万物蓬生。这里却狂吹横扫,破坏春容春态,成为“桃花落,闲池阁”的罪魁。这主要象喻造成爱情悲剧的恶势力,当然包括陆母在内。“欢情薄。一怀愁墙,几年离索”这三句,是对“东风恶”的进一步控诉。美满姻缘被拆散,恩爱夫妻遭分离,他们蒙受折磨,遭受摧残,满怀愁怨。“错,错,错”,这一字三叠,血泪倾诉,到底谁的错?是自己吗?是唐婉吗?是陆母吗?这里没有明说,只有呼天唤地,悲愤无赖,欲怨不能。

  词下片直书别后相思之苦。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唐婉的表现。“春如旧”上承“满城春色”,点明此番相逢的背景。还是从前那个春日,还是从前那个地方,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她憔悴了,消瘦了,没了青春活力!“人空痩”,表面写唐氏容颜形态变化,实则反映她内心世界的变化。“一怀愁墙”的折磨,“几年离索”的摧残,給她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哇!著此“空”字,把陆游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全都托盘而出。“泪痕”一句,通过刻画唐氏表情动作,表现她此番相逢的心态。旧园重逢,往事连连,她能不哭么?她能不泪流满面么?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委婉,沉稳,形象可感。这里一个“透”字,不闻恸哭声,但见泪满巾。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全词情感真挚,多用对比,节奏急促,声韵凄紧。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
2、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05期
3、 戴鸿森. 陆游《钗头凤》疑义试析
4、 蒋文钦. 陆游《钗头凤》及沈园诗辨
5、 范新阳.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词赏析兼论其本事
6、 张朝海. 陆游《钗头凤》一词究竟为谁而作?

chāitóufèng ·hóngshǒu

yóu sòngdài 

hóngshǒu huángténgjiǔ mǎnchéngchūngōngqiángliǔ dōngfēngè huānqíng huái怀chóu niánsuǒ cuò cuò cuò 
chūnjiù rénkōngshòu lèihénhóngjiāoxiāotòu táohuāluò xiánchí shānméngsuīzài jǐnshūnántuō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¹见,人家尽枕(zhěn)²
译文: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注释:¹姑苏:苏州的别称。²枕河:临河。枕:临近。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古宫¹闲地少²,水港³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译文: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注释:¹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²闲地少:指人烟稠密,屋宇相连。³水港: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夜市卖菱(líng)(ǒu),春船载绮(qǐ)¹
译文: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注释:¹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遥知未眠(mián)¹,乡思在渔歌。
译文: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¹未眠月:月下未眠。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中国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仔细吟诵诗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操着苏州话的人们正趁着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诗人所设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31页

sòngrényóu

xún tángdài 

jūndàojiàn rénjiājìnzhěn 
gōngxiànshǎo shuǐgǎngxiǎoqiáoduō  (shuǐgǎngzuò shuǐxiàng )
shìmàilíngǒu chūnchuánzàiluó 
yáozhīwèimiányuè xiāngzài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nóng),披襟(jīn)拦得一西风。
译文:细草被微风吹动,好像在摇头晃脑地向我报告“风来了”。赶忙敞开衣襟,拦住了一丝西风。
注释:细草摇头:写风吹草动的情景。细草,指小草。报侬:似把风来的消息报告我。披襟:敝开衣襟。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译文: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炎热的天气,都低着头,把脸藏在绿伞一样的荷叶下面。
注释:碧伞:喻荷叶。

yóuchíshàngshǒu ·sān

yángwàn sòngdài 

cǎoyáotóubàonóng jīnlán西fēng 
huāyóuchóu miànshēncángsǎnzhōng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京华¹游侠窟²,山林隐遁³(qī)
译文:京城是游侠出没的地方,山林是隐者居住的处所。
注释:¹京华:京师。²游侠窟:游侠活动的处所。³遁:退。隐遁:指隐居的人。⁴栖:在山林居住。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朱门¹何足荣²?未若³托蓬莱
译文:豪贵之家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归隐山里。
注释:¹朱门:豪贵之家。²何足荣:有什么值得荣耀的?³未若:不如。⁴托蓬莱:托身仙山,指归隐。蓬莱:海中仙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临源¹(yì)²清波,陵冈³(duō)丹荑(tí)
译文:渴了到水源掬饮清波,饿了登山采食灵芝。
注释:¹源:水之源。²挹:斟。³冈:山。⁴掇:拾。⁵丹荑:初生的赤芝。据《本草》,芝是灵草,吃了可以长寿。丹:指丹芝,又叫赤芝。荑:凡草之初生通名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灵溪¹可潜盘²,安事登云梯³
译文:灵溪完全可以隐居,何必升天求仙呢?
注释:¹灵溪:水名。²潜盘:隐居盘桓。³登云梯:指登仙。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叫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漆园有傲吏¹,莱氏²有逸³妻。
译文:庄子决心遁隐,不愿为官;老莱子的妻子有超逸之志。
注释:¹漆园吏:指庄周。即所谓“傲吏”。²莱氏:指老莱子。即所谓“逸妻”。³逸:节行高超。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¹则保²龙见,退³为触藩(dī)
译文:只有安心作潜龙的人,在行动上才能保持作“见龙”的自由,否则只知仕进,结果必然象“羝羊触藩”那样,碰得头破血流。
注释:¹进:指仕进。²保:保持。³退:指避世。⁴藩:篱笆。⁵羝:壮羊。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高蹈¹风尘²外,长揖(yī)³夷齐
译文:辞别伯夷、叔齐而去,完全超乎尘世之外。
注释:¹高蹈:远行。²风尘:人间、尘世。³谢:辞。⁴夷齐: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之子,曾互相推让王位,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当武王伐纣时,又义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结果饿死在山上。

  从西晋后期到东晋前期,正是文学史上玄言诗风形成和开始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界的情状,如《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郭璞是两晋之交的人物,他在这一时期文学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世说新语》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这等于说郭是玄言诗的倡导者。然而钟嵘《诗品》却说:“(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意见截然相反。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评价,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郭璞诗的特点而得到的不同结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既有表述老庄旨趣的玄言成份,却慷慨多气而非“辞意夷泰”,文采华茂而非平淡寡味。也就是说,它顺应了时代风尚而又超拔于时代风尚。

  这里介绍的《游仙诗》十四首的第一首,具有总括全部组诗的纲领性意义。可以看出,诗虽以“游仙”为题,却并不沉迷于完全与人世相脱离的虚幻的仙境。作者把隐逸和游仙合为一体来写,两者常常密不可分。抒发的情绪,是生活于动乱时代的痛苦,和高蹈遗世的向往,但内中又深藏着不能真正忘怀人世的矛盾。这就是所谓慷慨之气的由来。

  开头两句双起,以“京华游侠窟”与“山林隐遁栖”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相互对照。“游侠”的现象,古人常从不同角度去看它。在这里,主要是指贵族子弟呼啸酒市、奢华放浪的行径,就像曹植《名都篇》所写的“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那种景象。相比于这一种热烈浪漫、尽情享乐的人生,山林中的隐者,却是孤独而清冷,远隔于尘世之外。两者之间,作者如何取舍?“朱门何足荣”是对前者的否定,“未若托蓬莱”是对后者的肯定。双起之后,一扬一抑,转入主题。“蓬莱”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它与“朱门”的对照,隐含着这样的意味:朱门虽荣,贵游虽乐,却是倏忽迁变,过眼烟云,不具有仙界超世的永恒。那么,“山林”与“蓬莱”又是何种关系呢?既可以说,隐逸是求仙的前提,又可以说,隐逸和求仙,在超越尘世的浮华喧嚣,探寻生存之本质的意义上,原是一回事。并不一定真的要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临源”以下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的生活。他们在澄澈的水源上掬饮清波,又攀上高高的山岗采食初生的灵芝——据说食灵芝可以延年益寿。“灵溪”,《文选》李善注引庾仲雍《荆州记》云:“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云梯”,李善注谓:“言仙人升天,因云而上。”这二条注有些问题。“灵溪”未必是专名,应只是泛指幽深山谷中的溪流。山水钟天地之灵气,可以养性,故谓“灵溪”。“云梯”更不能指成仙之路,否则“安事登云梯”作为否定的句子,与诗题直接冲突。其实,乘云而上作为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比喻,由来已久。《史记·范雎传》中,“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便是此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巅水涯,深可流连,无需费心求禄,自致于青云之上。

  然则,仕宦的道路,究竟为何是必须抛弃的呢?接着,诗人引用古代贤哲的事例,加以说明。“漆园有傲吏”指庄子,他做过漆园地方的小吏。注意“傲吏”为了与“逸妻”相对,重在“傲”不重在“吏”。因为庄子做漆园吏,根本还够不上“仕宦”,且他也是根本反对仕宦的。据《史记》,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使者带了重金聘庄子到楚国去任国相。他回答说:卿相固然很尊荣,但就像祭祀所用的牺牛,养得肥肥壮壮,到了宰杀的时候,想要做一头野猪,再也不能够了!“莱氏”指老莱子。据《列女传》,他避世隐居,躬耕蒙山,后应楚王之请,准备出仕。他的妻子劝告说: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禄,明日就被人制约,难免于祸患了。老莱子就听了妻子的话,仍旧过着隐遁生活。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在仕宦道路上,丧失自由,并隐伏巨大危险。因之,所谓富贵尊荣,只是使人失去自由天性的诱饵罢了。联系魏晋以来政治生活中风波险恶的情状,不难想像诗人心中深深的忧惧。

  在诗歌的字面上,这些意思都没有明白说出,只是表彰漆园“傲吏”、莱氏“逸妻”,作为自己的楷模。而后用《周易》中典故,点出其中道理。《周易·乾》之“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大壮》之“上六”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两句,意思是说:隐居的贤士,如果进而求仕,固然可能如潜龙之出现,风光一时,为天下所重,然一旦陷入困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犹如壮羊的角卡在了篱笆上,进不得,退不得。所以在人生的选择上,不能只看到进而“龙见”的辉煌,更要预想退而“触蕃”的窘境。这里都包涵着动乱时代的“忧生”之感。

  经过以上的思考,作者得出明确的结论:“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伯夷、叔齐,是古人称颂的贤者,曾互让王位而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后来武王伐纣,他们又为了忠于商朝而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但在魏晋人看来,这种大忠大贤,仍然是牵绊于世网,伤残人生的本性,正是羝羊触蕃的可怜相。远不如高蹈于人世风尘之外,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

  令人感叹的是:郭璞虽有高蹈的志向,却并不能摆脱仕宦,入隐山林。后更因反对王敦谋叛,遭致杀身之祸,“游仙”的豪情,化作刀下的哀吟。只是在他的诗歌里,留下那一代文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追求解脱的期望,和进退失据的叹息。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诗引用庄子的事迹和思想,引用《周易》的成言,借以表述自己的人生观念,体现了玄言诗兴起时代的文学风气。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39-441页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yàn)¹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²,鸷(zhì)鸟攫(jué)³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yín)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zhuān)民生。
译文: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以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冀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冀州太平了;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¹焱:火焰。²颛民:善良的老百姓。³攫:用爪抓取。⁴鳌足:大龟四足。⁵芦灰:芦苇焚烧后的灰烬。

tiān

 wèizhī 

    wǎngzhīshí fèi jiǔzhōuliè tiānjiān zhōuzài huǒlànyànérmiè shuǐhàoyángér měngshòushízhuānmín zhìniǎojuélǎoruò shì liànshícāngtiān duànáo shāhēilóngzhōu huīzhǐyínshuǐ cāngtiān zhèng yínshuǐ zhōupíng jiǎochóng zhuānmí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