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柳树千条叶。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坞暗相通。新花隔几重。
一株柳树千条叶。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坞暗相通。新花隔几重。
宝函春信杳。水漫红鱼小。半格轴头丝。环环无尽时。
宝函春信杳。水漫红鱼小。半格轴头丝。环环无尽时。

mán--máolíng

zhūliǔshùqiāntiáotáogēnqiǎoxiàngméigēnjiēhuāànxiāngtōngxīnhuāzhòng

bǎohánchūnxìnyǎoshuǐmànhóngxiǎobànzhóutóuhuánhuánjǐnshí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yuánhǎowèn

chūchùshūtīngsuǒānshānlínjiànguān

huáxīnzhìjīnsuízhòngshìnóngbèiyǎnmán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柳外轻雷¹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lán)²倚处,待得月华³生。
译文: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
注释:¹轻雷:雷声不大。²阑干:同“栏杆”。³月华:月光、月色之美丽。这里指月亮。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燕子飞来窥画栋¹,玉钩²垂下帘旌(jīng)³。凉波不动簟(diàn)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duò)(chāi)横。
译文: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间;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注释:¹画栋:彩绘装饰了的梁栋。²玉钩:精美的帘钩。³帘旌:帘端下垂用以装饰的布帛,此代指帘幕。⁴簟:竹席。⁵水精:即水晶。⁶堕:脱落。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

  柳在何处,词人不曾“交待”,然而无论远近,雷则来自柳的那一边,雷为柳隔,音量减小,故曰“轻雷”,隐隐隆隆之致,反异于当头霹雳。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难分彼此。雨来池上,雷已先止,唯闻沙沙飒飒,原来是“雨声滴碎荷声”。奇不在两个“声”字叠用。奇在雨声之外,又有荷声。荷声乃其叶盖之声。又着“碎”字,盖为轻雷疏雨,雨本一阵,而因荷承,声声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楼西角断虹明”。断虹一弯,忽现云际,则晚晴之美,无以复加处又加一重至美。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写尽,因为它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光线、色彩、时间,境界深远。

  断虹现于小楼西角。由此引出上片闻雷听雨之人。其人独倚画阑,领此极美的境界,久久不曾离去,一直到天边又见了一钩新月,宛宛而现。“月华生”三字,继“断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笔致温丽明妙,匪夷所思。

  下阕继月华生而再进一层,写到阑干罢倚,人归帘下,夜深了。凉波比簟纹,已妙极,又下“不动”字,下“平”字,写透静处生凉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画栋玉钩,是以精美华丽之物写理想的人间境界。而结以钗横,则写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状。

  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下阕写室内景象,以精美华丽之物又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飞来窥视而不忍打扰。结尾两句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艳而不俗。

línjiāngxiān ·liǔwàiqīngléichíshà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liǔwàiqīngléichíshàng shēngsuìshēng xiǎolóu西jiǎoduànhóngmíng lángānchù dàiyuèhuáshēng 
yànfēiláikuīhuàdòng gōuchuíxiàliánjīng liángdòngdiànwénpíng shuǐjīngshuāngzhěn bàngyǒuduòchāihéng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¹,傍有积薪(xīn)²。客谓主人:“更为曲突³,远徙(xǐ)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不应。俄为,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为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为不录言曲突者。
译文:有个客人经过主人家,看见他家的灶是直烟囱,旁边有存放的柴火。客人对主人说:“要改成弯曲的烟囱,柴火搬到远的地方存放,不然,就会有失火的隐患。”主人沉默没有回应。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救火,幸好熄灭了火。(主人)于是杀牛置酒,感谢邻居,灼伤的人安排在上座,其余的按照功劳排定座次,但没有请那说要做弯曲烟囱的人。
注释:¹直突:直统统不拐弯的烟囱。²薪:柴火。³曲突:弯曲的烟囱。⁴徙:迁移。⁵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嘿:同“默”。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为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为请之。
译文:人有人对主人说:“原来要是听那客人的话,就不必花费牛、酒,最终没有火患。今天论功请客,说做弯曲烟囱搬开柴火的人没有得到恩惠,头被烧焦,额被烧烂的反而成为上宾吗?”主人马上醒悟赶紧去请那客人。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海棠何事忽摧隤¹?今日繁花为底²开?
注释:¹隤:通“颓”。²底:何。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应是北堂¹增寿考²,一阳旋复³占先梅。
注释:¹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²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³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烟波渺(miǎo)¹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²
译文:九江上烟波渺茫,飞向家乡的梦,也一样辽远悠长;我思念的故乡,在江南天涯海角的地方。
注释:九江:地名,在今江西境内。¹渺渺:幽远貌;悠远貌。²海尽头:指遥远的地方。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译文:书信稀少,兄弟相隔,猛然传来一声大雁的鸣叫,九江的秋天,又来到我的身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