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万里,三载携琴,人诵廉洁。为葬慈亲,归卧溪山别业。
渭南万里,三载携琴,人诵廉洁。为葬慈亲,归卧溪山别业。
道场勿辞高士吊,哀来时涌丹徒血。苦思君,又蹉跎相失,暮秋时节。
道场勿辞高士吊,哀来时涌丹徒血。苦思君,又蹉跎相失,暮秋时节。
游望冷、蔷薇洞口,丝竹萧条,远过前哲。兔苑鸡场,还揽旧时英杰。
游望冷、蔷薇洞口,丝竹萧条,远过前哲。兔苑鸡场,还揽旧时英杰。
草暖吟成樊水调,花飞梦散华池雪。听西堂,几何时,又鸣蜻蛚。
草暖吟成樊水调,花飞梦散华池雪。听西堂,几何时,又鸣蜻蛚。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wù)¹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²小舟入湖。山色如娥³,花光如颊(ji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hān)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保上了。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保里。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我游西保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注释:¹突兀:高耸的样子。²棹:船桨,这里指划船。名词作动词。³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⁴颊: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¹。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²
译文:西保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注释:¹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²夕岚:傍晚的山光。岚:山气。
(二)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¹,与杏桃相次开发²,尤³为奇观。
译文: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注释:¹勒:抑制。²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³尤:特别。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石篑(kuì)¹数为余言:“傅金吾²园中梅,张功甫³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译文: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保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注释:¹石篑:一个人的号。²傅金吾:傅姓的锦衣卫官员。³张功甫:人名。⁴恋:迷住。⁵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¹之工,山岚设色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chōng)³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但杭州人游保,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保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保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注释:¹湖光染翠:湖水染得像翡翠一般碧绿。²设色:用颜色描绘。³夕舂:夕阳。⁴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⁵受用:享受。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时再点弓手¹,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²者百余人。自壤河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注释: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¹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²道死:死在路上。³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汝坟贫家女,行哭¹音凄怆。
译文: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注释:¹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¹²
译文: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注释:¹丁:成年的男子。²壮:壮年人。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译文: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¹²勿稽留³,龙钟去携杖
译文: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注释:¹督:督促。²遣:遣派。³稽留:停留。⁴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⁵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¹
译文: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老父亲多多相帮。
注释:¹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¹闻闾里²归,问讯疑³犹强
译文: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注释:¹适:刚才。²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³疑:迟疑。⁴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译文: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弱质¹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译文: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注释:¹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¹
译文: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注释:¹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拊膺¹呼苍天,生死将奈向²
译文: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¹拊膺:捶胸。膺,即胸。²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但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十分惨痛的。

fénpín--méiyáochén

shízàidiǎngōngshǒulǎoyòushénhándàozhěbǎirénrǎngzhìkūnyánglǎoniúbēijiāngshīxiāng

fénpínjiāxíngyīnchuàng

yányǒulǎodīngzhuàng

jùnláibàoxiànguāngǎnkàng

qiǎnliúlóngzhōngxiézhàng

qínqínzhǔlínxìngyuànxiāngbàng

shìwénguīwènxùnyóuqiáng

guǒránhánzhōngjiāngrǎngshàng

ruòzhìtuōhéngshīzàng

shēngnánsuīcúnsuǒdāng

yīngcāngtiānshēngjiāngnàixiàng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楚女¹欲归南浦(pǔ)²,朝雨,湿愁红³。小船摇漾(yàng)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译文: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
注释: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²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³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⁴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⁵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障掩金鸡¹蓄祸²机,翠华西拂³蜀云飞。
译文: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注释:¹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²祸:指安史之乱。³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珠帘一闭朝元阁¹,不见人归见燕归。
译文: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注释:¹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huáqīnggōngsānshǒu··èr--cuī

zhàngyǎnjīnhuòcuìhuá西shǔyúnfēi

zhūliáncháoyuánjiànrénguījiànyànguī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xiān)¹四卷天无河²,清风吹空月舒波³
译文: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注释:¹纤云:微云。²河:银河。³月舒波:月光四射。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zhǔ)¹君当歌。
译文: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月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注释:¹属:劝酒。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译文: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洞庭¹连天九疑²高,蛟龙出没猩³(wú)号。
译文: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³猩:猩猩。⁴鼯:鼠类的一种。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¹
译文: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注释: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下床畏蛇食畏药¹,海气²湿蛰(zhé)³熏腥臊(sāo)
译文: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注释:¹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²海气:卑湿的空气。³蛰:潜伏。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sì)¹继圣登²(kuí)(gāo)³
译文: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注释:¹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²登:进用。³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赦书¹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²皆除死³
译文: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注释:¹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²大辟:死刑。³除死:免去死刑。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迁者¹追回流者²还,涤(dí)(xiá)³荡垢(gòu)清朝班
译文: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注释:¹迁者:贬谪的官吏。²流者:流放在外的人。³瑕:玉石的杂质。⁴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州家¹申名²使家³,坎轲(kē)只得移荆(jīng)
译文: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注释:¹州家:刺史。²申名:上报名字。³使家:观察使。⁴抑:压制。⁵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⁶荆蛮:今湖北江陵。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判司¹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²尘埃间。
译文: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注释:¹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²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同时辈流多上道¹,天路²幽险³难追攀(pān)
译文: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注释:¹上道:上路回京。²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³幽险:幽昧险碍。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¹
译文: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注释:¹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译文: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译文: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86-787 .

yuèshízèngzhānggōngcáo

hán tángdài 

xiānyúnjuǎntiān qīngfēngchuīkōngyuèshū 
shāpíngshuǐshēngyǐngjué bēixiāngzhǔjūndāng 
jūnshēngsuānqiě néngtīngzhōnglèi 
dòngtíngliántiānjiǔgāo jiāolóngchūxīngháo 
shíshēngjiǔdàoguānsuǒ yōucángtáo 
xiàchuángwèishéshíwèiyào hǎishī湿zhéxūnxīngsāo 
zuózhězhōuqiánchuí huángshèngdēngkuígāo 
shèshūxíngwàn zuìcóngjiēchú 
qiānzhězhuīhuíliúzhěhuán xiádànggòuqīngcháobān 
zhōujiāshēnmíngshǐ使jiā kǎnzhǐjīngmán 
pànbēiguānkānshuō wèimiǎnchuíchǔchénāijiān 
tóngshíbèiliúduōshàngdào tiānyōuxiǎnnánzhuīpān 
jūnqiěxiūtīng jīnjūnshū 
niánmíngyuèjīnxiāoduō rénshēngyóumìngfēiyóu 
yǒujiǔyǐnnài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