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阳城边白鹭洲,萋萋碧草环洲流。层楼百尺俯寒潦,有客独登楼上愁。
石阳城边白鹭洲,萋萋碧草环洲流。层楼百尺俯寒潦,有客独登楼上愁。
楼前寂历众山暮,万里江流自来去。天半横吹赣浦帆,云中恍辨虔阳树。
楼前寂历众山暮,万里江流自来去。天半横吹赣浦帆,云中恍辨虔阳树。
我来眺望九日余,芳洲犹采红茱萸。遥山不断故乡雁,沿流时羡清江鱼。
我来眺望九日余,芳洲犹采红茱萸。遥山不断故乡雁,沿流时羡清江鱼。
故人乘兴久舒啸,千载南楼鲜同调。看月宁分佐史床,临风空著参军帽。
故人乘兴久舒啸,千载南楼鲜同调。看月宁分佐史床,临风空著参军帽。
相思渺渺萦素波,秋花开映波中螺。凭栏欲作《登楼赋》,不见夫君奈若何。
相思渺渺萦素波,秋花开映波中螺。凭栏欲作《登楼赋》,不见夫君奈若何。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春草绵(mián)¹不可名²,水边原上³乱抽荣
译文:春天的野草长得茂密,连绵成片,无法用语言形容,在水边、在土丘上随意发芽蓬勃生长。
注释:¹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²不可名:无法用语言形容。³原上:原野上。⁴荣,花。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似嫌(xián)车马繁华地¹,才入城门便不²生。
译文:似是不喜欢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方,一到城门旁边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长的痕迹。
注释:¹地:一作“处”。²便不:一作“不见”,这两句是说,春工草似乎厌倦城市的繁华喧嚣,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长。

  第一二两句“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一作抽茎;“荣”,本指草本植物的花,这里指抽芽。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平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因何缘哪?“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绝诀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

  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作者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取意,暗合了罗邺《赏春》诗的“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地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之旨,又与唐末于武陵的《东门路》“东门车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相协。

  刘敞这首七绝同样运用比兴手法,借咏春草,寄寓他对一种人生品格的赞颂。在白居易的绝唱《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后,刘敞从春草中发现了足以陶冶与启迪人心的新鲜诗意,并能营造出独特的意象,把新鲜的诗意含蓄地表达出来,堪称宋诗中咏春草的佳篇。诗作表达的情感,更指它带给我们的自然之理:要想使客观事物健康成长,必须给予它们宽松的生长环境,这是使其赖以生长壮大的客观条件。

chūncǎo--liúchǎng

chūncǎomiánmiánmíngshuǐbiānyuánshàngluànchōuróng

shìxiánchēfánhuácáichéngmén便biànshēng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译文:清晨登上北湖亭,遥遥瞭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天清白露下,始觉¹秋风还。
译文:天空萧肃白露漫地,开始感觉秋风西来。
注释:¹始觉:一作“始知”。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译文:游子生活寄托主人,言语行动必须察言观色。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目色¹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译文:这鸟主人和卫灵公一样,目送飞鸿,不理睬孔夫子,邈然不可攀附。
注释:¹目色:一作“日色”。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译文:游子长吁互相劝导勉励,为什么要来吴关啊?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译文:听说这里有忠贞仗义之女的古坟,她曾经在溧水湾救助困穷的伍子胥。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译文:清美的风彩了然在眼,太阳也笑开了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译文:高坟五六墩高,险峻高耸犹如猛虎栖息。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译文:遗体遮蔽在九泉之下,芳名感动千古之人。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译文:伍子胥曾经向她乞食,此女曾经箪食壶浆救济伍子胥。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译文:伍子胥得以转运,从而报仇泄愤,攻入楚国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译文:她的英名凛冽长存于天地之间,闻她的芳名如胸怀霜雪一样高洁冰清。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译文:豪杰在没有发达的时候,走十步,有九步如同在攀登太行山。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译文:咱们一起拂衣而去,管他个臭主人,咱们一起万里翱翔去!

yóuyángběitíngwàngshān怀huáizèngtóng--bái

cháodēngběitíngyáowàngshān

tiānqīngbáixiàshǐjuéqiūfēnghái

yóuzituōzhǔrényǎngguānméijiéjiān

sòngfēi鸿hóngmiǎoránpān

zhǎngxiāngquànmiǎnshìláiguān

wényǒuzhēnzhènqióngshuǐwān

qīngguānglezàiyǎnbáiyán

gāofénliùdūnměng

jiǔquánfāngmíngdòngqiān

zishíqīngjiāng

yùnkāizhǎn宿fènchǔbiānpíngwáng

lǐnliètiānjiānwénmíngruò怀huáishuāng

zhuànghuòwèishíjiǔtàixíng

jūnwàntóngáoxiáng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湘山¹晴色远微微²,尽日江头独醉归。
译文: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直到傍晚才缓步而归。
注释:感事:感慨时事,忧虑国家治乱。¹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²微微:幽静的样子。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不见两关传露(lù)¹,尚闻三殿未垂衣²
译文: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如今还没有天下太平,国家的命运前途使我忧愧。
注释:¹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²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边筹(chóu)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²
译文:自古以来边防的政策、谋划没有中下策,如今朝廷内对国家大事仍是意见不统一。
注释:¹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²有是非:对国家大事意见不统一。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译文: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这首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首联从写景叙事起,但意不在景;诗人整天徜徉山水,沉溺酒乡,显然有满腹心事。此联起笔即微逗诗题“感事”二字,空灵而不粘滞。既然少年科场得意,选官在即,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这里也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通过二联即通过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万历后期,明王朝内外交困,危象毕露。帝王昏庸。阉竖专权,贤良惨遭杀戮,内里已被蛀空,边患四起,倭寇严重骚扰于东南沿海。这一年,日本丰臣秀吉又发动了侵朝战争,游击史儒战死于平壤,副总兵袒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救失败,仅以身免,中朝震动;宁夏哱承恩等作乱,杀巡抚和兵备副使;朝臣们对一些重大政事议论纷纭,意见尖锐对立,甚至有人因此而获罪。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边关不见战斗捷报,朝廷未闻无为之治。实情是边关告急文书雪片似飞来。败耗频传,朝廷上君昏臣奸,政治腐败黑暗至极。诗句用“不见”“尚闻”,避免直率浅露,写得颇为深婉曲折。这首诗是袁宏道的早期作品,并不能代表他“独抒性灵”,率意而为,任情挥洒的独特风格。颈联写诗人表示对朝堂政事极为不满。边防政策自古以来就不用消极抵御、被动应战、处处挨打的中下之策,而是采取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积极抵御的上策;朝臣们议论国是,提出不同意见,批评执宰大臣本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可是明神宗却反其道而行之:“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可是,诗人此时在家乡候选,“居石浦之上,偕外祖父龚容卿及舅惟学,惟长辈,终日以论学为乐”。无权无力来过问政治,所以诗的尾联写他面对着长满秋草的平原,在暮色苍茫中,目送一对白鸟,避人远远飞去。也许“避人飞”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从这形象中不仅使人感受到诗人忧心国事的满腔怅恨之情,还使人觉得诗人仿佛又在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场政治漩涡,能像这对白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避人远去。此联以景结情,又与首联取得呼应,使结构更为严密。

  这首诗一反向来律诗喜好堆垛典故的习惯,能于平易中见蕴藉,正体现了袁宏道论诗的主张:“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他的诗能“变极重为轻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454页
2、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415页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岁寒三友,竹居其中。人们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为它“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的凌寒之质(齐·王俭《灵丘竹赋》);或者因为它“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的君子之风(管桦《竹颂》)。传说它的竹实只为凤凰所食;竹竿又能制成箫笛横吹。所以碰到豪爽之士,便以它的“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慨然自许(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遇上才高位卑者流,便又借它发出“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的孤傲啸叹(齐·刘孝先《竹诗》)。这样咏竹自无不可,只是不免都带有情随境迁的主观随意性。以至于意有所讥,就严斥竹笋的“嘴尖皮厚腹中空”;爱有所偏,便厉声扬言“恶竹应须斩万竿”。这真教竹子左右为难了。

  倘能摒弃这类借题发挥之习,仅把竹子当作客观审美对象来观赏,则它的“葳蕤青翠,风来动音”、“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的清姿,也自有不同于苍松、老梅的风神。沈约这首诗,大约就没有深意的寄托,只是客观地为檐前之竹画了一幅动人的“肖像”。不过,这肖像带有一种“生成”的动态,在诗人开笔时才正拔节抽枝:“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箨”指笋壳,当竹茎拔节而出时,它便已经垂脱;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几株幼嫩之竹,就这样带着清新的生气,从诗人笔下钻出。转眼之间,它又挺拔直上:“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蓊茸”画檐竹枝叶披离之态,使人简直能感觉到,正有一片清荫从高处淌下。“离离”状竹节历历分明之貌,因为是在低处(下),竹节间距离较近,故又用“促节”形容。这四句描绘绿竹的生态,带有强烈的动感。但没有声响,也不用浓彩。只见到诗人沾着萧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挥洒那么几笔,数竿绿竹便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还带来了一阶清荫。

  画成翠竹,这对诗人来说并不费力。但要表现它的风韵,光靠这平面的勾勒就不够了。接着的“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两句,着力的便是环境、音响的烘托映衬,于是这“画”便有了“伴乐”和“灯光”:诗人选择的是露水初凝之夜,因为是夜间,竹叶上那湛湛露珠就显得朦胧不清。好在有风,诗人便让读者听那静夜中风动竹叶、露珠滴阶的清韵,这可是异常动听的。诗人还嫌不够,又在乌蓝的中天添上一轮明月,那月光洒在竹上,便在阶前印下斑驳的竹影。前面说到“有风”,清风徐来,那地上的竹影便参差而动。这两句妙在均不直接写竹,只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映衬、烘托,而檐竹之沾满清露,在朗月清风中飒飒舞弄的美好风韵,已栩栩如在耳目之间。按照这一思绪写下去,结句便该是诗人的赞美之语了。但沈约偏不这样,他的结句正如蔡邕之咏“翠鸟”一样,却是被咏之物的深情倾诉:“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这美好的翠竹,本该生长在花草芳美的池畔,度那月下花前的风光才是哩。而今却在诗人居处简陋的檐前,伴着他度过清寂的晨昏。诗人在观赏檐前之竹的深深怜爱之中,大约曾浮起过一种微微的惋惜和不安吧。而檐竹似乎有解人心意的灵性,立即前来安慰诗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窗门前,正是我的心愿哪!”这两句初看显得突兀,但在诗人观赏入神之际,将竹叶飒飒之音,想象为它的嫣然解人之语,也正符合情理。这话语之中所显示的,正是檐竹那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高节,其实也还是诗人对檐竹的一种赞美。不过,采用檐竹自身倾诉的方式,既情意动人,又含蕴不露,较之于那种“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的直赞之语,似乎有更多的情韵。

  这就是沈约的《咏檐前竹》:诗中只把竹子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观照,形象地勾勒它的清姿,映衬它的风韵,别无政治上的寓意或个人身世的感慨。从咏物寄兴的传统眼光来看,这样咏竹似乎“浅”了些。但读够了寄兴、说教的诗作以后,吟诵—下这类美好单纯而寓意不多的咏物诗,倒也可使耳目一新。

yǒngyánqiánzhú--shěnyuē

méngkāituòchuíjiéshǐchéngzhī

fányīnshàngwěngrōngjiéxià

fēngdòngyuèzhàoyǐngcānchà

shēngjūnyǒuyuànjiāhuáchí

云树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迟。
云树¹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²迟。
译文:高耸入云的树木和岩石间流淌的泉水都是奇观,登临此处更加悔恨没有早点来。
注释:¹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²访寻:查访寻觅、访寻失去的踪迹。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译文:我还没有看到长楼,又能记录什么呢?但仍然可以和费君一起聊诗作词。

fèijūnyóushānzhīshén--zhōudūn

yúnshùyánquánjǐngjǐndēnglínshēnhèn访fǎngxúnchí

zhǎnglóuwèiyóuyǒujūnnéng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