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dōngchénxìngtiān--liú

tíngshùxiǎoqíndòngjùnlóucándiǎnshēngdēngtiāohóngjìnluòjiǔnuǎnbáiguāngshēng

shǎoxiánshūyánshuāihènjìngmíngyínshuíyīngluòyángchéng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7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¹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²而不反³
译文: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注释:¹惜:哀叹。²忽忽:匆匆,迅速。³反:通“返”。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¹
译文: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注释:¹日远:指离别家乡日益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
观江河之纡(yū)¹兮,离²四海之沾濡(rú)³
译文: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注释:¹纡曲:纡回曲折。²离:通“罹”,遭遇。³沾濡:沾湿。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攀北极¹而一息兮,吸沆(hàng)(xiè)²以充虚³
译文: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注释:¹北极:指北极星。²沆瀣:夜间的水气。王夫之《楚辞通释》:“沆瀣,北方清气。”³充虚:充饥。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飞朱鸟¹使先驱兮,驾太一²之象舆(yú)³
译文: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注释:¹朱鸟:即朱雀,星宿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之总称。²太一:指天神中最尊贵的神。³象舆:用象牙装饰的车。
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苍龙¹(yòu)(qiú)²于左骖(cān)³兮,白虎骋而为右騑(fēi)
译文: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注释:¹苍龙:即青龙,星宿名。²蚴虬:行动之貌。³左骖:驾在车两旁的两马叫骖,此指左边的骖马。⁴白虎:星宿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总称。⁵右騑:即右骖,右边的骖马。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建日月以为盖¹兮,载玉女²于后车。
译文: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注释:¹盖:指车盖。王逸《楚辞章句》云:“言己乃立日月之光以为车盖。”²玉女: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为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第三宿。“前朱雀,后玄武”,此以女宿指代玄武,故称“载玉女于后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驰骛(wù)¹于杳冥²之中兮,休息虖昆仑³之墟。
译文: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注释:¹驰骛:奔走。²杳冥:旷远之处。³昆仑:山名。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乐穷极¹而不厌兮,愿从容虖(hū)神明²
译文: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注释:¹穷极:极端,顶点。²神明:指神仙。
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涉丹水¹而驼(tuó)(chěng)²兮,右大夏³之遗风。
译文: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注释:¹丹水:神话中水名。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丹水,出昆仑之南,坤维地户也。”²驼骋:奔驰。³大夏:王逸《章句》:“大夏,外国名也,经西南。言己复渡丹水而驰骋,顾见大夏之俗,思念楚国也。”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黄鹄(hú)¹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译文: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注释:¹黄鹄:大鸟,仙人所乘,一举千里。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huán)¹
译文: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注释:¹圜方:圆与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临中国¹之众人兮,讬回飙(biāo)²乎尚羊³
译文: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注释:¹中国:指中原。²回飙:回风,旋风。³尚羊:通“徜徉”,安闲漫步。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乃至少原¹之野兮,赤松王乔²皆在旁。
译文: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注释:¹少原:神话中地名,仙人所居。²赤松王乔:即赤松子、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两个仙人。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二子拥瑟而调均¹兮,余因称²乎清商³
译文: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注释:¹调均:调弦。均,古代的一种乐器。²称:称赞。³清商:歌曲曲调名。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dàn)¹而自乐兮,吸众气²而翱翔。
译文: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注释:¹澹然:安适自得的样子。²众气:六气。王夫之《楚辞通释》:“呼吸六气以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译文: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黄鹄后时¹而寄处²兮,鸱(chī)(xiāo)³群而制之。
译文: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注释:¹后时:延后时间,失时,不及时。²寄处:寄居栖身。³鸱枭:鸱鴞,今俗谓猫头鹰。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¹之所裁²
译文: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注释:¹蝼蚁:蝼蛄和蚂蚁。²裁:制裁,侵害。王逸《章句》:“言贤者不居庙堂,则为俗人所侵害也。”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译文: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寿冉冉¹而日衰兮,固儃(chán)(huái)²而不息。
译文: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注释:¹冉冉:渐渐。²儃回:运转。王逸注:“儃回,运转也。”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¹聚而矫直²
译文: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注释:¹众枉: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枉:邪曲。²矫直:矫直为枉。矫:矫正。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或偷合¹而苟进²兮,或隐居而深藏。
译文: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注释:¹偷合:苟且聚合。²苟进:不择手段追求爵禄。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苦称¹²之不审³兮,同权概而就衡
译文: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注释:¹称:指称物之轻重。²量:指量物之多少。³审:明察。⁴权概:衡器。权:称秤。概:斗概,平斗之器。尺度。⁵衡:衡量。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
或推迻¹而苟容²兮,或直言之谔(è)³
译文: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注释:¹推迻:可推可移,无固定之说。迻同“移”。²苟容:苟且容忍。³谔谔:直言貌。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伤诚是¹之不察兮,并纫²茅丝³以为索。
译文: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注释:¹诚是:确实是。真实情况也。²并纫:合并搓捻。³茅丝:茅草丝线。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方世俗之幽昏¹兮,眩²白黑之美恶。
译文: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注释:¹幽昏:黑暗不明。²眩:迷惑。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¹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lì)²石。
译文: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注释:¹放:放弃,抛弃。²砾:小石,碎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梅伯¹数谏而至醢兮,来革²顺志而用国³
译文: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注释:¹梅伯:殷纣王时诸侯,因为直谏为纣所杀。²来革:殷纣之佞臣。³用国:弄国,滥用国家之特权。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¹
译文: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注释:¹贼:害。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比干¹忠谏而剖心兮,箕(jī)²被发而佯³狂。
译文: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注释:¹比干:殷纣王大臣,因直言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²箕子:殷纣王大臣,见比干被剖心,便装疯逃亡。³佯:假装。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水背流¹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译文: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注释:¹背流:背源而流。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非重躯¹以虑难²兮,惜伤身之无功。
译文: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注释:¹重躯:重视身躯,爱惜性命。²虑难:忧虑磨难。怕难也。
已矣哉!
已矣哉!
译文:算了吧!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¹大皇²之野。
译文: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注释:¹集:群鸟在木上。²大皇:我意,广大辉煌也。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
循四极而回周¹兮,见盛德²而后下。
译文: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注释:¹回周:回游周览。²盛德:大德。指英明的君主。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彼圣人之神德¹兮,远浊世而自藏。
译文: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注释:¹神德:超凡神圣的品德。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译文: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译文
译文
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叹我年老身体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回返。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抛弃山中美玉渊中神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算了吧!
算了吧!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惜誓》一诗,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贾谊写《惜誓》当是他人性本质的体现。《惜誓》当是他借怜惜屈原不得志而誓死之篇来表达他的看法和态度。从篇中可以看出,他对屈原之死的事实表示了惋惜之情,对其本人表达了尊敬之心,但又毫不保留地表达出"以死抗争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做法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态度。其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所谓君子生存得志敬业、失志隐身和绝望自杀三种选择之外更多的思考。在诗中,作者提出了明哲保身、明辨是非、当留则留、当退则退的新主张,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方法。这些新思想、新主张和新思路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它是贾谊《惜誓》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是君子生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所在。它既是社会问题,更是人生问题。

  关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说:“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背之也。”认为是贾谊代屈原抒情和叙事。此篇和《吊屈原赋》一样,揭露了世俗之幽昏,黑白之颠倒,强调神德之人,应当远浊世而自藏,不要受制于小人,徒伤身而无功。

  《惜誓》一诗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四个方面:以生命为中心、神游太空、神游昆仑、思今忆古以明君子之道。全篇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1、 王春才.贾谊《惜誓》美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37-41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雨滴长门¹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²
注释:¹长门:汉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后世常以为冷宫的代名词。²昭阳:汉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住的地方。后世泛指得宠宫妃所居之处。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长门怨》这首乐府旧曲,从它的起因和来历看,就是专门描写和抒发宫怨的作品。刘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个人霸占了无数妇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为青春虚掷、幸福无望而极端痛苦。出于对这些妇女的同情,出于对不合理的妃嫔制度的不满,宫怨——或者直揭惨状,或者代妇女舒怨洩愤,便成为古代诗人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当然,同是宫怨,诗人所揭示的问题却有多种,表现角度也颇多样,具体方法更是变化无穷。刘皂的《长门怨》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写失宠官人的形状,后二句写失宠宫人的心情,而重点则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将已断的君恩与不断的泪行作一鲜明对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明快。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点狡狯,前二句写宫人慵懒之态:蝉鬓慵梳,蛾眉不扫,故意制造了一种轻松随便的气氛和“惯承恩”的假象。后两句乃揭出宫人的内心痛苦。她的心事人们未必知道,实际上她是每日以泪洗面,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残妆”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

  宫怨诗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不合理,这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类诗总是把基点放在宫人失宠,望宠以及与得宠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从根本上触动妃嫔制度。这又是其明显的局限性所在。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钿毂(gǔ)¹香车过柳堤,桦(huà)²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注释:¹钿毂:金饰的车轮轴承,有眼可插轴的部分。²桦:落叶乔木,皮厚而轻软,可卷蜡为烛。谓之“桦烛”。这里的“桦烟分处”,指朝廷考场。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花满驿(yì)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chán)¹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注释:¹玉蟾:月亮。古时传说月中有蟾蜍(癞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
这首词写驱车送别。上片写车过柳堤,马嘶桦烟,人已远去。“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如“成泥”,岂不是可以不走了吗?下片头二句写驿亭环境,用以表现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无语”的淡淡哀愁。

huànshā··diànxiāngchēguòliǔ--zhāng

diànxiāngchēguòliǔhuàyānfēnchùpínwèichénzuìchéng

huāmǎn驿tíngxiāngjuānshēngduànchánhánqínglóu西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wēng)回棹(zhào)¹碧湾中²。春酒香熟³(lú)美,谁同醉?缆却(piān)舟篷底睡。
注释:¹回棹:回船。²碧湾中:长满水草的水湾处。³春酒香熟:春酒已酿成,香气扑鼻。⁴鲈鱼:鱼名。体长侧扁,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味美。⁵缆却:以绳系住船。⁶篷底:船篷下。

  这首词写南方渔翁的自在生涯。

  开头三句写尽渔翁或出没于风雨之中,或回棹在碧湾之处的劳动情景;后三句写他自足自乐的旷达生活。也可以说词人身临其境,也陶醉融化在这个环境里了。

nánxiāngzi··yúndài--xún

yúndàilàngyíngfēngdiàowēnghuízhàowānzhōngchūnjiǔxiāngshúměishuítóngzuìlǎnquèbiǎnzhōupéngshuì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雄跨洞庭野,楚望¹古湘州²。何王台殿,危基³百尺自西刘。尚想霓(ní)(jīng)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译文: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滨,位于古湘州地界上。定王台虽然在历经千年之后已经堙没,但是遗迹尚存,那残存的台基,依然高耸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然而,屈指已几度春秋,昔日的繁华盛地变成了一派衰败苍凉,盛衰无常,兴废两茫茫。
注释:¹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²湘州:东晋永嘉时初置,唐初改潭州,词中指长沙。³危基:高大的台基。自西刘:始建于西汉刘发。⁴霓旌:旗帜如云霓,形容仪仗之盛。⁵依约:连绵不断。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¹。一夜寒生关塞²,万里云埋陵阙(què)³,耿(gěng)恨难休。徙(xǐ)(yǐ)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译文:登台远望,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枯落,长江无止息地向东奔流。对此情景,想到国家的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而自己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路请缨、壮志难酬,不由得发出了悲愤苍凉的感慨:书生报国无门,空自白头,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犹如一夜北风生寒,导致万里河山支离破碎、残破不堪。京都沦陷,皇家陵阙黯然被埋没在厚厚的云雾之中,令人愁恨不已。念及此,我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徘徊往来在秋风寒霜中,夕阳将落,更增人恨愁。
注释:¹空白九分头:徒然白首。²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³云埋陵阙: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⁴耿耿:不安的样子。⁵徙倚:走走停停。

  词的上阕“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四句,气势不凡,雄浑卓绝。“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丽。接下来三句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的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然而,这些都已经是历史陈迹。“屈指几经秋”将作者的思绪从壮丽的历史收回到严酷的现实。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定王台再壮丽,到作者登临的时候,已经残破不堪。回想往昔的繁华,今日的颓墙败瓦,作者不禁慨然,感叹人事的兴衰废替。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面对金国的威胁无力反击,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这也是引发作者喟叹的一个情绪基点。所以词中的兴替之感超越了普通诗文中抽象的今昔之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下阕“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古人登高作赋,喜欢大肆铺陈的居多,但在这里,作者仅以极其简略的手法白描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作者并没有放纵自己的情绪,但这种沉默中却蕴涵着更加深沉的悲痛。作者跟同时代的复国志士一样,满怀报国之心,但让人痛苦的是,“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岁月蹉跎,功业未就,空白了少年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其中“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北宋宗庙祖坟所在,从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因为报国无门,作者永远不能在关塞为国尽忠,永远也无法收复北宋宗室的陵墓。这种无奈和遗憾,使他的“恨”意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报国无门,年华苍老,词人无可奈何,只能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其中的“伴”字写尽词人的落寞和孤独,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并肩作战,只得和无情的夕阳相伴,在苍茫暮色中自怨自艾。词结尾仍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十分紧凑,并以景寓情,饶有余韵。最后点出一个“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绝望,而是英雄洒泪。慷慨生哀,与全词悲壮的格调完全统一。

  这首词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充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18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93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