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清槐好为系征舠。浓绿染长桥。
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清槐好为系征舠。浓绿染长桥。
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烛花落尽又频挑。不寝费兰膏。
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烛花落尽又频挑。不寝费兰膏。
彭孙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难抛往事一般般。
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难抛往事一般般¹
译文:只有离愁别绪最让人难以释怀,想看淡一些,却终于无法做到,每一件往事都缠着我不肯离去。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¹一般般:一样样、一件件。
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更无人与共春寒。
今夜灯艰形共影,枕函(hán)虚置翠衾(qīn)¹单。更无人与共春寒²
译文:今夜灯前只有形影相吊,无法入睡,枕头和薄被都闲置一边,更没有人与我一同忍受这难耐的春寒。
注释:¹翠衾:即翠被,指翡翠羽制成的背帔。²春寒:春季寒冷的气候。

  该词上片以议论开始,后又转叙述,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离去的悲痛之情。下片则亦情亦景,直白率真地描写自己孤单的情景,孤凄婉转,妩媚动人。全词语言直白率露,明白如话,但情韵不减,其孤凄婉转之情溢于言表,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词人说得直白,旧时情怀若能说忘便忘,这世问不知道要减去多少百结愁肠,即使几番平和了心态去面对过往,也经不住点滴回忆从不胜防的缝隙里一路叫嚣而来。而所有离别情绪中最令人不堪忍受的,便是生死之隔;所有陈年过往中最折磨人的,便是对亡者的记忆。

  纳兰在妻子卢氏死后虽然没有追随而去,以后的生命里也有过别的女人,但他的伤痛和寂寞,却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减少。毕竟,死亡是终极的解脱,而活着,就要选择与寂寞和绝望为伍,在潮水一般的往事里独自忍受,甚至没有一双可以握着的手。

  “难抛往事一般般”这句则是说有些痛苦,隐藏在内心的角落,不为人知却深入骨髓,轻轻一碰,就会撕扯血脉一样地疼痛。无可告解,无法遗忘。细碎的往事一件又一件,想要抛开实在太难。

  “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话说到这已是字中带泪,词人仿佛做了一场短暂的梦,醒来之后,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孤窗明月,寂寂书案,冰冷而难耐:他知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妻子对他殷勤问暖,为他深夜挑灯,再也没有罗香偎人,盈盈笑语,牵挂他在外的脚步。

  夜晚,灯光,总是能勾起人无限思绪。 “今夜”、 “灯前”,纳兰遥想起过往,也是自然。而当时独坐灯前的词人,看这夜晚,灯光满满的,记忆满满的,屋里却是空空的——妻子已经死了——“更无人与共春寒”,如花美眷,已做尘土,风雨消磨生死别,要他如何熬过那些枯竹冷雨的不眠长夜,如何面对孤灯明灭的客里茕茕。

  比起历代悼亡词,纳兰词语句间总有种超出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他所愿只是一双料峭春寒时能握住的手,只是一个能陪他走到天荒地老的人,这样的情绪反应在词句里,就不同于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也没有苏东坡夹杂的政治失意,诚如叶嘉莹先生所说, “没有大挫折,有清纯的一份纤柔婉转的词心”。

  这首小令将悼亡的情绪在夜晚灯火的映照下肆意铺张,在寥寥言语间蜿蜒流转的是一种渗透骨髓的纯粹伤感,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灵痛苦,一种幸福与爱情一去不复返的遗憾。而在这篇以及纳兰几乎所有的悼亡词中,又都有着一种对青春与爱情能够永生的渴望。或许,他的悲剧不在于卢氏的死亡,也不在于卢氏死亡所带来的悲伤,而在于卢氏死亡后他心灵无法摆脱的幻灭状态。字面上心死如灰的背后,是纳兰的迷惘,也是存活于这世间的人们都未看透的,人生的大真实与大虚幻,大欢乐与大悲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73页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黄鹄(hú)¹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²
译文:黄鹤边飞边鸣免不了饥饿,笑自己这一生想要往何处去。
注释:¹黄鹄:鸟名,即黄鹤。²何之:何往。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闭门种菜¹英雄老,弹铗(jiá)思鱼²富贵迟。
译文:将老于自己归乡种田这种境遇,冯谖不受重视,弹铗而歌“食无鱼”,希望富贵的到来。
注释:¹闭门种菜:用三国时刘备以种菜掩饰自己抱负的典故。²弹铗思鱼:喻穷途乏而有所希望者之辞。《战国策 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生拟入山随李广¹,死当穿冢(zhǒng)²近要离³
译文:活着的时候想要入山跟随李广,死了也要打通墓道离要离更近一点。
注释:¹李广:李广是汉初文、景、武帝时的名将,勇敢正直,爱护士卒,屡立战功,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昱军”。后李广因与匈奴作战失利而被罢官,闲居在长安附近的蓝田南山中以射猎为生,再起用仍不得封侯,终被迫自杀,“天下知与醉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²穿冢:打通墓道。³要离:要离是春秋时勇士,题曾为吴王阖间行刺公子庆忌不成功,伏剑自杀,也是慷慨之士。要离墓相传在苏州闾门外。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一樽(zūn)(qiǎng)¹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译文:一尊明月勉强的醉在南面的楼,感慨地吟咏恐怕是过于可悲。
注释:¹强:勉强。

  诗篇抒写壮志难酬、罢职闲居的感慨。诗的前四句用“黄鹄”事起兴,写闲居情况。后四句写闲居心情,以仰慕李广与要离明志。这首诗对仗工整,呼应自然,典故的引用使语意达观、含蓄。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的结尾说:“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以“哀鸣”无“所投”的黄鹄自比;以“各有稻粱谋”的“随阳雁”比胸无大志、只谋衣食的常人,感慨自己因怀抱大志而遭遇饥寒。陆游在诗的起联,即运用杜诗作典故,抒发和杜甫同样的感慨。杜诗说黄鹄“何所投”,此诗不明说自己罢职后所受饥寒的威胁,只用“黄鹄”的“未免饥”作比兴,倒过来用“自笑”“欲何之”扣住“此身”。语意达观、含蓄,但处境的艰难可知。诗人一贯想为国驰驱,收复失地,以“英雄”自命,现在却被迫“闭门种菜”,命运可能要他“老”于这种境遇之中,不免引起他的愤慨。颔联起句,却以闲淡语出之。对句用《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家,不受重视,弹铗而歌“食无鱼”的故事,以自嘲富贵难求。这句表面说“思鱼”和叹“富贵迟”,实际上是表现对富贵并不强求。这两句也写得含蓄,但愤慨与达观之情并见。“黄鹄”句可与同期《遣兴》的“鹤料无多又扫空”句参看,“种菜”句可与同期《归耕》的“有圃免烦官送菜”句参看。

  颈联以仰慕李广与要离明志。诗说要“入山随李广”,指李广罢居南山射猎事。“穿冢近要离”,则表示死后墓地也要与要离为邻。诗人对这两个失败英雄,常常形诸吟咏,如《躬耕》写“无复短衣随李广”,《江楼醉中作》写“生希李广名飞将”,《言怀》写“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感兴》写“起坟仍要近要离”,这是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悲剧遭遇与悲剧性格的表现。这一联诗也是慷慨辛酸,兼而有之。结联说要对月“强醉”,以解“过悲”之情;但一“强”字,一“过”字,更增辛酸之感。

  诗从闲淡到慷慨到辛酸。情境可悲,而意气犹豪,不失陆游诗的特色。至于对仗与呼应的灵活自然,尤其是他的长技。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63-65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译文:我在胶西县高处远望你所在的四川西部,那也是我的故乡眉州应该在天边孤云落照处。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译文:瓦屋山上春雪堆积寒气笼罩,峨眉山上一片苍翠一扫雨后的阴沉。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治经方笑春秋学¹,好士今无六一贤²
译文:研究经学者正嘲笑如你一般研究《春秋》者,爱护人才者再没有六一居士那样贤能者。
注释:¹春秋学:黎錞(chún)是一位研究《春秋》的儒者,曾著有《春秋经解》。这时王安石执政,王安石素不喜《春秋》,说那是一本古代的“断烂朝报(朝廷公报)”。 ²六一贤:欧阳修以“藏书一万卷,集采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译文:请你暂且等着我回归家乡田园,到时我们一起趁着美好时光饮酒赋诗。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¹,寒气脆貂(diāo)(qiú)²。傍(bàng)枯林古道,长河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译文:记得在北方边关,专事去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好似河水悠悠。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红叶题诗,却连一个字也无题写之处,那飘落的片片红叶已写满了忧愁。
注释:¹记玉关踏雪事清游:指北游的生活。他们未到玉门关,这里用玉关泛指边地风光。清游,清雅游赏。²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³长河:指黄河。短梦:短暂的梦。⁴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的地区。⁵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此代指故国旧都。晋谢安死后, 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后遂用为典实。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¹,弄影²中洲³?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ōu)。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译文: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
注释:¹楚佩:《楚辞》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约而捐玦遗佩于江边的描写,后因用“楚佩”作为咏深切之情谊的典故。²弄影: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³中洲:即洲中。⁴赠远: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⁵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旧沙鸥,这里指志同道合的老朋友。⁶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⁷登楼: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295-2297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325-327页 .

shēnggānzhōu ·guānxuěshìqīngyóu

zhāngyán sòngdài 

xīnmǎosuì shěnyáodàotóngběiguī chǔháng yuè suì yáodàoláiwèn xiàoshù yòubié  bìngzhàoxuézhōu 

guānxuěshìqīngyóu háncuìdiāoqiú bànglíndào chángyìn yōuyōu duǎnmèngránjiāngbiǎo lǎolèi西zhōu chǔ luòdōuchóu 
zàibáiyúnguī wènshuíliúchǔpèi nòngyǐngzhōngzhōu zhēhuāzèngyuǎn língluòshēnqiū xiàngxúncháng qiáoliúshuǐ dàizhāolái shìjiùshāōu kōnghuái怀gǎn yǒuxiéyángchǔ quèdēnglóu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昨宵里恁(nèn)¹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²。小饮归来,初更过,醺(xūn)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³、闪闪灯摇曳(yè)
译文: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注释:¹恁:如此,这样。²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³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⁴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空床展转¹重追想,云雨²梦、任攲(qī)³难继。寸心万绪,咫(zhǐ)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译文: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注释:¹展转:即“辗转”。²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³攲枕:斜倚枕头。攲,依靠。⁴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本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词人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

  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前一个夜里是这样和衣而睡,当天夜里又这样和衣而睡。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闪闪灯摇曳”则是其视觉感受。

  过片撇开景语,继惊梦写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主人公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而不复可得。“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备极欢洽。此处作者用反衬手法,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紧接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又有强烈对比:“寸心”对“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难堪:“咫尺”对“千里”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此处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辜负如此良宵。所谓“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虚设”之省言。“彼此”二字读断,更能产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词至此,由写一已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两句意思对照,但只更换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韵。由于数字相同,则更换的字特别是作韵脚的末一字大为突出,“有意”、“无计”的内心矛盾由此得到强调。结尾巧用重复修辞的手法,前后照应,层次丰富,而意境浑然,颇耐人寻味。

  全词通篇从睡前、睡梦、醒后几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笔、有补笔,前后照应;从一已相思写起,以彼此相思作结,飞扬灵动,层次清晰,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
2、 桃花潭水著.柳永 情到真时自为词: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82页
3、 王孝付著.白衣卿相 柳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2,:第95页
4、 曾大兴著.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03:第80页

luóménlìng··zuóxiāonènshuì--liǔyǒng

zuóxiāonènshuìjīnxiāoyòunènshuìxiǎoyǐnguīláichūgèngguòxūnxūnzuìzhōnghòushìháijīngshuāngtiānlěngfēngchùshūchuāngshǎnshǎndēngyáo

kōngchuángzhǎnzhuǎnzhòngzhuīxiǎngyúnmèngrènzhěnnáncùnxīnwànzhǐchǐqiānhǎojǐngliángtiānkōngyǒuxiāngliánwèiyǒuxiāng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