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香雪团金钏。卸仙铢、轻盈如剪。分明只是洛川人,送微波、灵绡乍捲。
一泓香雪团金钏。卸仙铢、轻盈如剪。分明只是洛川人,送微波、灵绡乍捲。
人间天上谁曾见。生受了、玉柔花软。情知薄福为伊消,拚不做、黑头王掾。
人间天上谁曾见。生受了、玉柔花软。情知薄福为伊消,拚不做、黑头王掾。
彭孙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谢太傅¹盘桓(huán)²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³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jù),便唱使还。太傅神情¹⁰¹¹¹²,吟啸¹³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¹⁴,犹¹⁵¹⁶不止。既¹⁷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¹⁸¹⁹不坐²⁰。公徐²¹云:“如²²此,将无²³归!”众人即承响²⁴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注释:¹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²盘桓:徘徊,逗留。³泛海:坐船出海。⁴王:指王羲之。⁵色:神情。⁶并:一同。⁷遽:惊慌。⁸唱:通“倡”,提议。⁹使:让。¹⁰神情:精神兴致。 ¹¹方:正在,正。¹²王:通“旺”,指兴致高。¹³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¹⁴说:通“悦”,愉快。¹⁵犹:仍然。¹⁶去:指划船前进。¹⁷既:后来,不久。¹⁸喧:叫嚷。¹⁹动:摇晃。²⁰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²¹徐:慢慢地。²²如:像。²³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²⁴承响:应声。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¹
译文: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注释:¹物华:自然景物。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译文: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物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¹霜欲起千村杵²,带月如听绝漠笳(jiā)
译文: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大物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
注释:¹和:相伴。²杵:捣衣声。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我亦稻粱¹愁岁暮,年年星鬓(bìn)²为伊加。
译文:我也和大物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注释:¹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这里是比喻衣食生计。²星鬓:花白的头发。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沈宋¹横驰翰(hàn)墨场²,风流初不废齐梁³
译文:沈宋驰骋在初唐的诗坛墨场,文彩风流,倒也没有尽废华美的齐梁。
注释:¹沈宋:唐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²翰墨场:指诗坛。³齐梁:指南北朝时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论功若准¹平吴例²,合著黄金铸子昂³
译文:若是效仿越王平吴般论功行赏,应该铸造陈子昂的金像。
注释:¹准:按照,仿效。²平吴例:春秋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隐于五湖。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之像,置于座侧,加以礼拜。³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崇尚汉魏风骨,鄙弃齐梁绮靡诗风,诗作清新自然,不事雕饰,盛唐诗人多受其影响。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钓鱼台¹,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²济世才,犯刘阮(ruǎn)³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zhāi)笑我,我笑酸斋。
译文:严子陵隐居的钓鱼台已经十年都没去了,野鸥都在猜想我到那儿去了。白云飘忽在青山上面,我对着美酒开怀畅饮。虽没有伊尹周公的来也之才,但对酒的嗜好却超过了刘伶阮籍等竹林七贤。对吟诗的爱好不在李白杜甫之下。贯云石嘲笑我,我羡慕贯云石。
注释:殿前欢:指双调曲名。¹钓鱼台:指东汉严子陵隐居的钓台。²伊周:伊尹和周公,伊尹是商朝开国名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朝的辅佐大臣。³刘阮:即刘伶与阮籍,同是“竹林七贤”中人物。刘伶字伯伦,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籍字嗣宗,与刘伶同是“竹林七贤”之士,两人都嗜酒如命。⁴酸斋:贯云石号酸斋,这首曲子是和贯云石(殿前欢·畅幽哉)所作。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¹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²³,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译文:在西湖的孤山上,野猿不断的嚎哀,叫我赶快回家乡。二十年来有多少,异常杰出的人物,随风雨花落花开。遥望那高耸云霄,中兴名将拜将台。袖藏满天星斗,心怀安邦妙策,攻破那烟花风月迷魂寨。贯云石讥笑张可久,张可久讥笑贯云石。
注释:¹晚:作“唤”通假字。²风流:风流人物,俊杰。³怪:异常人物。⁴拜将台:借用东汉显宗时代二十八位中兴名将图像绘画于云台之事。⁵袖星斗:袖藏满天繁星。这句的意思是,怀有安邦兴国妙策,喻指辅国大臣。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钓鱼台,即浙江富春江畔名隐士严子陵之钓鱼台。“野鸥猜”,典出《列子·皇帝》:“海上之人有好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此典本说人若有世俗机巧之心,鸥鸟则不肯与之做伴。此句有自愧之意,自己为了生活,长期寄身官场潜规则的想法,不如酸斋清俊脱俗。“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今日终于重上钓鱼台,只见白云悠悠,青山隐隐,忍不住开怀畅饮。“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畅饮过后,张可久审视平生,觉得自己俗心未绝,尚称不上真正的隐士。扪心自问,自己尽管长期寄身官场之中,却并无伊尹、周公那样的安邦济世之才;尽管喜欢饮酒,却又不如刘伶、阮籍那样忘情;尽管终生填词作曲,但那些“清词丽句”早被李白、杜甫用完了,自己仅能拾其牙慧、替其还“债”而已。这三句的“自我检讨”,看似自嘲意味甚浓,实则暴露了张可久内心深处说不出来的酸楚:回首人生,竟无一事可引以自得!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猿啼,声噭噭,又高又急,似哭似号,为哀音。郦道元《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西湖山上,野猿哀啼,声音急切,唤我归去。“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二十年来,多少风流人物辈出。但时间兀自向前,不论是谁,都如花落花开般消长,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因此,生命从来无须固执。“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然而,当目光转向那高耸入云的中兴名将拜将台时,终难抑制内心充溢的壮志。星汉灿烂,皆藏我袖;安邦妙策,皆著我心;而那烟花风月迷魂寨,能奈我何!“酸斋笑我”,酸斋早已体会到退隐之乐,看到我此时既羡慕又扭捏的样子,心领神会,故而不免“笑我”。“我笑酸斋”,这个“笑”字里隐含的情感很复杂。它既是一种畅快的笑,自己受酸斋影响,欲步酸斋之后,自然也就笑出声来。它又是一种羡慕的笑,有多少人能像酸斋那样无忧生活,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欢喜的事呢?它还是一种含而不露的苦笑,自由是酸斋的,我什么都没有,还必须为了生活继续在宦海淹留。“我笑酸斋”张可久只在笑。不着一言,却胜千书。

参考资料:
1、 肖俊玲.张可久《殿前欢·次酸斋韵》赏析[J].语文月刊,2014年07期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寒食时看郭外春¹,野人²无处不伤神³
译文:清明前夕,春光如画,田野上到处都是心神忧伤的扫墓人。
注释:¹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²野人:田野中扫墓的人。³伤神:心神忧伤。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平原累(léi)¹添新冢(zhǒng)²,半是去年来哭人。
译文:仔细望去,平原之上又新增了众多新坟,这些新坟的主人一定有一半都是去年的扫墓人吧。
注释:¹累累:众多、重叠、联贯成串貌。²冢:坟墓。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是其中作者惟一的一首诗。寒食为节令名称,指“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源于前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为避官而抱树焚死,晋文公便定于此日禁火寒食。云表的这首七绝便描绘了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可取,然而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而此诗也写得流畅,准确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