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惊綵笔染香胶。自把黛痕描。而今老去中书令,奈描来、半损轻妖。
閒惊綵笔染香胶。自把黛痕描。而今老去中书令,奈描来、半损轻妖。
待倩欧家紫脚,更须蔡氏红腰。
待倩欧家紫脚,更须蔡氏红腰。
好凭青鸟索香毫。嘱付几唠叨。一春腕弱时欹颤,学不成、书圣丰标。
好凭青鸟索香毫。嘱付几唠叨。一春腕弱时欹颤,学不成、书圣丰标。
写得鸳鸯字软,染来蛱蝶图娇。
写得鸳鸯字软,染来蛱蝶图娇。
董以宁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2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小男供饵(ěr)妇搓(cuō)丝,溢榼(kē)¹香醪(láo)²倒接䍦(lí)³
译文: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注释:¹榼:古代酒器。²醪:浊酒。³接䍦,古代一种头巾。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译文: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nánchí

yǐng tángdài 

xiǎonángōngěrcuō xiāngláodàojiē  
chūliǎnggān竿zhèngshí jiāhuānxiàozàinánchí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遑遑匪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呜呼嗟(jiē)¹,遐(xiá)哉邈(miǎo)²矣。时来曷(hé)³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sì)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yú)¹⁰,不期禄(lù)¹¹矣。遑(huáng)¹²(fēi)¹³¹⁴,只增辱¹⁵矣。努力触藩(fān)¹⁶,徒¹⁷摧角矣。不出户庭,庶¹⁸无过矣。
译文:唉,时间如此漫长,距离如此遥远。时运降临得这么迟,消失得又那么快。违背初衷而追随他人,不是我们这类人所做的。唯有端正自己的行为,等待岁月的流逝,渐渐走近生命的尽头。忧思伴随着时光流逝,何时才会醒悟?心中充满忧伤,不再奢望禄位。一生匆匆忙碌,却给自己带来耻辱。努力有所作为,反而徒劳无益,遭受责难,只好闭门不出,希望不再犯错。
注释:¹呜呼嗟乎:感叹词连用,加强语气。²遐、邈:均为久远的意思。³曷:同“何”,为什么。⁴屈意从人:委屈自己的意愿以迎合他人。⁵非吾徒:不是我们的同类中人。一作“悲吾族”。⁶正身:端正自我。⁷俟:等待。⁸将:将要,行将。⁹就木:走向死亡。¹⁰欤:感叹词。¹¹期禄:期盼禄位。¹²遑遑:不安的样子。¹³匪:同“非”,表示否定。¹⁴宁:心境平和宁静。¹⁵增辱:增加耻辱。¹⁶触藩:以角抵撞藩篱。《周易·大壮》:“羝羊触藩”。触,抵撞。藩,藩篱,篱笆。¹⁷徒:只不过。¹⁸庶:庶几,差不多。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彼实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兮,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古。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重曰¹:“生不丁²三代³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gěng)¹⁰而自束¹¹,虽日三省于吾身¹²,繇(yóu)¹³怀进退之惟谷¹⁴。彼实¹⁵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hù)¹⁶而言眇(miǎo)¹⁷兮,口信¹⁸¹⁹而言讷。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lì)²⁰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²¹。出门则不可与偕往²²兮,藏器²³又蚩(chī)²⁴其不容²⁵。退洗心而内讼²⁶兮,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²⁷之清浊²⁸兮,廉士²⁹亦茕(qióng)³⁰而靡(mí)³¹归。殷汤有卞(biàn)随与务光³²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³³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huáng)³⁴兮,矧(shěn)³⁵举世而同迷。若伍员³⁶与屈原³⁷兮,固亦无所复顾³⁸。亦不能同彼数子³⁹兮,将远游而终古⁴⁰。于吾侪(chái)⁴¹之云远兮,疑荒涂⁴²而难践⁴³。惮(dàn)⁴⁴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⁴⁵。嗟天下之偕违⁴⁶兮,怅无与之偕返。孰⁴⁷若返身于素业⁴⁸兮,莫⁴⁹随世而轮转。虽矫(jiáo)⁵⁰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biǎn)⁵¹。昭⁵²“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mèi)⁵³于默足兮,岂舒采⁵⁴而蕲(qí)⁵⁵?苟⁵⁶肝胆之可同兮,奚⁵⁷须发⁵⁸之足辨也?”
译文:结束语:“我生逢乱世,未能亲历夏商周盛世,只见夏商周末期沦落败坏的风尚。人人追求狡诈以谋利,唯有坚守正直、行为光明的人自律自约。即使每日多次省察自己的言行,日常依然是小心翼翼,不敢贸然行事。社会上有许多颠倒黑白之辈,眼神柔美,却失明了;口才流利,却言语含糊。可惜鬼神不能改变人间事物的变异和乖戾,圣贤也不能使愚人改变其邪恶和迷乱。所以在外就仕不可与他们结伴同行,然自己怀藏才学,等待时机,又遭他们的讥笑排斥。只好退下,通过自省自责,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尽管这样,仍不知究竟朝哪条路走。回想上古时代政治安定或混乱时,廉正的人也孤单无依而无所归属,商汤时代有卞随和务光,周武王时代有伯夷和叔齐。卞随和务光想避世。结果投水自溺;伯夷和叔齐因避周而一起登上首阳山,采薇度生。倘若那些圣贤尚周章惶惧,何况整个社会,都陷入而迷糊,分辨不清。好像伍子胥和屈原,虽然已到了对故国不值得眷恋的程度,但仍不舍得与上述四人一样,游历到很远的地方,却依然终古思慕故国。当我们这些人谈及远游,总会担心路途荒僻、难行之处,因此君子竭尽辛苦,为了迅速实现自己的目的,应经常提醒自己要忍受饥渴。感叹普天下的人都违背了这个原则,让人感到竟无人可以与自己共进退。不如回到那儒学的事业上,不要再随着社会形势的起伏而轮转。虽然改变了本性就能获得百利,仍不如端正心意集中到某一有益的事业上来。很多人是受到某种压力才行动的,怎能说那是人的天性就是狭隘的?占卜得“同人”和“大有”两吉卦。“谦”卦上也说,尊者有谦而更光明正大,预示着应照此而办,应默默无闻地起步干,为何要显示才华而祈求显达?只要人在大的主要方面取得一致,哪里需要注意那些琐细的、外部的事情呢?”
注释:¹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是对全文的总括。²丁:当。³三代:指夏、商、周。⁴盛隆:指盛世兴隆之时。⁵三季:夏商周三代的末年。季,末。⁶末俗:指末世的风俗败坏。⁷辩诈:能言善辩,伪善奸诈。⁸期通:期望通达。⁹贞士:品行忠贞高洁的人。¹⁰耿介:正直,守志而不趋时。¹¹自束:自我约束。¹²日三省于吾身: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¹³繇:通“犹”,依然。¹⁴进退之惟谷:进退两难。¹⁵实:实在,确实。¹⁶嫮:通“嫭”,美好。¹⁷眇:盲。¹⁸信:确实。¹⁹辩:巧言善辩。²⁰戾:乖张,暴戾。²¹违惑:错乱迷惑。违,错乱。惑,迷惑。²²偕往:一同前往。²³藏器:“藏器待时”的略语。《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时,待时而动”。器,引申为才能。²⁴蚩:惶惑,害怕。²⁵不容:不被接纳。²⁶内讼:内心矛盾、斗争。²⁷上古:一作“上世”。²⁸清浊:指善恶好坏的情形。一作“清晖”。²⁹廉士:清廉之士。³⁰茕茕:孤独无依貌。³¹靡:无,没有。³²卞随、务光:商汤时代的节士。³³伯夷、叔齐:周武王时著名隐士,本孤竹国君的儿子。兄弟二人因义不食周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³⁴周遑:彷徨,犹疑不定。³⁵矧:难怪。³⁶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杀伍奢,为报父仇,伍员帮吴王阖间攻破楚国,鞭平王尸以解恨。³⁷屈原: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因忧国事,自投汨罗江而死。³⁸固亦无所复顾: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³⁹数子:指伍员、屈原等上文提到的人物。⁴⁰终古:一作“终慕”,指一直到死。钱熙祚云:“九卷本‘终’下脱一字,此章氏以意补也。顾千里云,‘终’下脱‘古’字。终古,《离骚》文。”⁴¹吾侪:我们这一类人。⁴²荒涂:废弃的路途。⁴³践:踏,走过。⁴⁴惮:惧怕。⁴⁵不饭:不吃饭。饭,这里是动词。⁴⁶偕违:普遍违背。偕,普遍。⁴⁷孰:哪里。⁴⁸素业:清素之业。⁴⁹莫:不如。⁵⁰矫情:掩饰真情。⁵¹褊:狭小,狭隘。⁵²昭:显示。⁵³幽昧:阴暗。⁵⁴舒采:施展才华。⁵⁵蕲显:祈求显达。蕲,通“祈”,祈求。⁵⁶苟:如果,假如。⁵⁷奚:何。⁵⁸须发:胡须和头发。

  这篇赋首先描绘了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然后探讨了"士"在两难境地。最终,表现出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将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整篇赋着重于理论阐述,少用夸张铺叙的辞藻,即使抒情部分也比较含蓄深沉,显示出浓郁的儒家色彩,展现了作者的人格与志趣,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对世事的关怀和政治理想的陈述。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开篇便以沉重笔触感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充溢着一种对生命的焦虑。接下来谈到“士”的两难处境:“士”追求独立不迁的人生操守,与“屈意从人”正相悖;而保持自我的耿介,“正身俟时”,无奈人生不永。这种生命的大悲哀直搅得人心乱如麻。静以待时将永无出头之日;刻意追求又有探求禄位之嫌,还可能事与愿违,自取羞辱。自已的努力,就像抵触篱笆的羝羊,徒然自我损伤,要足不出户又做不到心如死灰。之后谈到决定“士”的“遇”与“不遇”的关键是时代的好与坏。在作者生存的那个时代,世风崇尚以辩诈期通,而贞士追求耿介自律。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追求的矛盾冲突。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日三省吾身”,就越背时。世俗人情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连鬼神都无可奈何,圣贤也难能为力,士就只有痛苦煎熬自我了:出门与之同流合污心有不甘,自藏其器又增不合时宜之病。而历史与现实有惊人的一致性:历史时空中的清廉之士同样没有出路。像商代的卞随与务光,周代的伯夷与叔齐这些上古贤人,他们也只能以甘守贫贱作为生命的归宿;刚烈些的,如伍员、屈原,则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但对于具有理性精神的“士”来说,极端方式未必可取。与天下时尚相违,有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归宿,这令作者忧虑彷徨。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向“返身于素业”作自觉认同——默足与幽昧,不求显达。而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为“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同时申明此举措是理性的明智选择而非禀性褊狭之举。毕竟,追求道德完人不失为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生境界。道德完人的追求能使人身心肝胆如一,不用顾虑琐屑的胡须与头发的区别。

  这篇赋描写了西汉时期知识分子在特定条件下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矛盾痛苦。即使放在现在看,仍能感受到那时文人面临的无奈与悲哀。其中,“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以辨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这段文字豁达而令人折服,其中的阴郁和悲剧色彩也让人为之动容。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97-102
2、 斗南 主编.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 经典珍藏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202-204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苍苍¹金陵(líng)月,空悬帝王州²
注释:¹苍苍:苍白色。²帝王州:指金陵曾为六朝古都。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天文列宿¹在,霸(bà)业大江流²
注释:¹列宿:指天上的星宿。²霸业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业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绿水绝¹驰道²,青松摧古丘³
注释:¹绝:冲断。²驰道:《三辅黄图》: “驰道,天子所行道也。”³古丘:指六朝时的陵墓。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台倾鳷(zhī)鹊观¹,宫没凤凰楼²
注释:¹台倾鳷鹊观:意思是鹪鹊观楼台已倾坏。一鹩鹊观,六朝时所建宫室,今无考。²宫没凤凰楼:意思是凤凰楼宫室荒投。凤凰楼,在凤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别殿悲清暑(shǔ)¹,芳园罢乐游²
注释:¹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²芳园罢乐游:意思是乐游园里已经没有了游乐。芳园,指游乐园,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造正阳、林光等殿。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一闻歌玉树¹,萧瑟后庭秋。
注释:¹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月光照着南京,诗人不尽悲从中来。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金陵的王气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路之尽头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苍松翠柏老态龙钟;昔日那么繁华的妈鹊观、凤流楼、清暑殿和乐游苑,也都荒废残破,少有人来。萧瑟的秋风中,还可以听到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金陵自三国东吴以来,连续是好几个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将相的经营下,它的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达到了顶点。东晋在这里定都以后,建造清暑殿,重楼复道,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驰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长达十余里。凤流山上有凤流楼,覆舟山下有乐游苑,从山南到山北,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宫观台榭。南朝齐诗人谢眺作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可见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学艺术也发展繁荣起来。这首先是因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几位皇帝就是文学家或艺术家,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为金陵地处江南,民歌流行,艺术土壤丰厚,滋养出华丽璀璨的艺术之花。

  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面对着傲岸的诗人李白,只剩下萧瑟的秋风和素净的月光。秋风里,隐隐传来《玉树后庭花》的乐声,这种靡靡之音,这种亡国之音,这昭示着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现在还在被人唱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 . 《李白文集 4》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8 .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因依老宿¹发心初,半学修心²半读书。
注释:¹老宿:称释道中年老而有德行者。²修心:修养心性。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雪后每常¹同席卧,花时未省²两山居。
注释:¹每常:常常。²未省:未曾,没有。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猎人箭底求伤雁(yàn),钓户¹竿头乞活鱼。
注释:¹钓户:指渔家。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jiùshānsēng--wángjiàn

yīnlǎo宿xīnchūbànxuéxiūxīnbànshū

xuěhòuměichángtónghuāshíwèishěngliǎngshān

lièrénjiànqiúshāngyàndiào竿gāntóuhuó

xiàngfēngchénfánnǎozhīshuāibìngnánchú

太元八年,秋,七月。
太元八年,秋,七月¹
译文:太元八年秋天,七月。
注释:¹秋七月:指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秋七月。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秦王坚¹下诏大举入寇²,民每十丁³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yè),谢安为吏部尚书¹⁰,桓冲¹¹为侍中¹²;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¹³。”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¹⁴主簿¹⁵赵盛之为少年都统¹⁶。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cháng)及良家子劝¹⁷之。阳平公融¹⁸言于坚曰:“鲜卑、羌虏¹⁹,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²⁰,所陈策画²¹,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²²军旅,苟为谄(chǎn)(yú)之言以会²³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²⁴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译文:秦王苻坚(氐族所建前秦国的皇帝)颁布诏令大举入侵(东晋),百姓每十个年轻人中抽调一人当兵;家世清白而有一定财产的民间地主子弟,有才干而勇武的人,(朝廷)都授予他们羽林郎的职务。诏书中又说:“(胜利后)朝廷任命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任尚书左仆射,谢安任吏部尚书,桓冲任侍中;依情势看,我国出征凯旋还师,为时不远,可以事先(派定东晋皇帝和大臣归降后的官职)为他们修建府第。”民间富家子弟前来效命的有三万多人马,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担任少年都统。这时,朝廷的大臣都不希望苻坚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慕容垂、姚苌以及民间富家子弟支持他(这样做)。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指慕容垂),羌虏(指姚苌),是我们的仇敌(此二人之国都被苻坚所灭,他们虽然臣服于秦,但心怀仇怨),总想着发生变故来实现他们复仇的志向,他们所陈述的策略,怎么可以听从呢!。良家少年都是富贵子弟,不懂军事,只是说些谄媚的话来迎合陛下的心意罢了。”如果陛下轻信并重用他们,轻率采取重大行动,我担心既不能成功,又会有后患,后悔就来不及了!”苻坚不听他的劝谏。
注释:¹秦王坚:前秦皇帝苻坚,字永固,一字文玉,少博学多才,有大 志。淝水战后,国为慕容垂、姚苌所分裂。坚为苌所执,缢死。²入寇:入侵。这是作者站在东晋的立场上说的。³丁:成年男子。⁴良家子:出身清白、从事正当职业人家的子弟。⁵已:通“以”。⁶羽林郎:羽林军的军官。羽林,禁卫军名。⁷司马昌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⁸尚书左仆射:尚书省副长官。⁹谢安:字安石。当时任中书监、录尚书事(相当于宰相)。淝水 之战时,加封征讨大都督。战后,以功拜太保。¹⁰吏部尚书:吏部正长官。¹¹桓冲:字幼之。时以车骑将军领荆州刺史。¹²侍中:相当于宰相。¹³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看形势,不久就能凯旋,可先为他们造 好宅第。¹⁴秦州:地名。在今甘肃天水一带。¹⁵主簿:官名。主管文书,为长官的僚属。¹⁶少年都统:年轻士兵(即上文的“良家子”)的总管。¹⁷劝:鼓励,鼓动。¹⁸阳平公融:苻融,苻坚之弟,封阳平公。¹⁹鲜卑、羌虏:指慕容垂、姚苌等人。垂为鲜卑人,苌为羌人。他 们的国家都是被秦灭亡的,二人都有乘乱复国的打算。²⁰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意思是常常盼望发生战乱兵变,以便 乘机实现自己的志向。逞,满足。所²¹陈策画:他们所陈述的计划谋略。²²闲:通“娴”,熟习。²³会:迎合。²⁴仍:又,而且。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八月,戊午¹,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háo)、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²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³、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dòu)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译文:八月,戊午日这天,符坚派遣阳平公符融统领张蚝、慕容垂等的二十五万步兵骑兵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担任龙骧将军,统领益州、梁州各方面的军事。符坚对姚苌说:“过去我担任龙骧将军而开创基业,从来不轻易把这个职位授给别人,你可要自勉啊!”左将军窦冲说:“君王说话都不是开玩笑,这是不祥的征兆啊!”符坚沉默不语。
注释:¹戊午:八月初二日。²兖州:地名。今山东、河南部分地区。³益: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⁴梁州:地名。今陕西汉中一带。⁵以龙骧建业:苻坚在龙骧将军任上杀其堂兄苻生而得帝位。⁶勉:努力。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¹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³,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译文:慕容楷、慕容绍(两人都是慕容垂的侄子)对慕容垂说:“苻坚骄傲自大太过分了,叔父建立复兴的大业,就在这次行动了!”慕容垂说:“对。要不是你们,我与谁一块成就大事呢!”
注释:¹骄矜:骄傲。²已:太,过分。³建中兴之业:指恢复鲜卑族人的前燕政权。中兴,复兴,由衰 而兴。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甲子¹,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²,凉州³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sōu)。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yǐng)
译文:八月初八日,苻坚自长安发兵,士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 帜战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到达咸 阳,蜀、汉的军队正顺流而下,幽、冀的军队到达彭城,东西万里,水陆 并进,运粮船上万艘。阳平公苻融等军队三十万,先到达颍口。
注释:¹甲子:八月初八日。²项城:地名。今河南项城一带。³凉州:地名。今甘肃武威一带。⁴蜀、汉:今四川、湖北一带。⁵幽:今河北北部及东北部。⁶冀:今河北中、南部。⁷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一带。⁸运漕:指运漕粮的船。漕,水道运粮。⁹颍口:地名。今安徽颍上一带。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¹以尚书仆射谢石²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³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yǎn)、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译文:晋武帝下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 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人共领 八万将士抵挡前秦军;派遣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 琰,谢安的儿子。
注释:¹诏:这里是晋孝武帝下的诏书。²谢石:谢安之弟。³徐、兖二州:指东晋所置南徐州、南兖州。⁴谢玄:谢安之侄,其兄谢奕之子。⁵琰:东晋宰相谢安次子。⁶寿阳:地名。今安徽寿县。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¹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²,答曰:“已别有旨³。”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zhì),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¹⁰,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¹¹,不闲将略。今大敌垂¹²至,方游谈不暇(xiá),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rèn)¹³矣!”
译文: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算。”然后就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就让张玄再次去询问。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墅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作赌注。谢安的棋艺通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成了他的敌手而不能取胜。谢安(下完棋后)于是登高游览,直到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京城安危而忧虑,派三千精锐士兵前来保卫京师;谢安坚决地拒绝了,说:“朝廷谋划已定,兵力和装备都不缺,你镇守的荆州是京师建康西边的屏障,应该留下这些精锐部队作为防备。”桓冲对辅佐的官吏感叹曰:“谢安石有执掌朝政的才能和度量,(但他)不懂得用兵的韬略。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都披发左衽,而中原华夏民族则束发右衽。桓冲在这里借用典故,意指东晋将会战败。)
注释:¹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即今南京。²夷然:平静的样子。³已别有旨:已经另有指示。旨,意旨。⁴张玄:一名张玄之,与谢玄齐名,时人称为“南北二玄”。⁵敌手:力量相当的对手。敌,对等。⁶游陟:登山游玩。⁷根本:事物最重要的部分。这里指京城建康。⁸固却之:坚持推辞桓冲所派遣的增援部队。⁹处分:处置谋划。¹⁰阙:通“缺”西藩:指国家西部的防御。桓冲时为荆州刺史,荆州在建康之西,故说西藩。¹¹庙堂之量:指处置朝廷大事的才干。庙堂,朝廷。¹²垂:将近。¹³左衽:衣襟开在左边。衽,衣襟。这是古时少数民族的习 俗。中原人左衽,表示被少数民族所降服。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¹,克之,执²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³太守。慕容垂拔郧(yún)。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xiá),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jiàn),栅淮(huái)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译文:太元八年,冬,十月,前秦的阳平公符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这天,攻下寿阳,活捉了东晋的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符融让参军河南人郭褒担任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了郧城。胡彬听说寿阳被攻陷,退守硖石,符融率军进攻。前秦的卫将军梁成等人率领五万人马在洛涧驻扎,在淮水边设置栅栏来阻挡东晋的军队。谢石、谢玄等在距离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驻军,因害怕梁成的军队而不敢前进。胡彬粮草用尽,暗中派使者报告谢石等人说:“如今敌人强盛而我方没有粮草,恐怕再也见不到东晋的大军了!”前秦士兵抓住了这个使者,把他送交阳平公符融。符融派人骑马向秦王符坚报告说:“敌人兵力少很容易擒获,只是担心他们逃跑,应该赶快前去攻打!”符坚于是把大军留在项城,带领轻装的八千骑兵,昼夜行军在寿阳与符融会合。符坚派尚书朱序(东晋大臣,兵败被俘降前秦,淝水战后,复归东晋)来劝说谢石等人,认为:“强弱之势不同,不如赶快投降。”朱序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的百万大军全部来到,你们实在难以与他们为敌。如今乘各路大军还没有到齐,应该尽快攻击他们;如果打败他的前锋,就削弱了他们的士气,可以就此彻底打败他们。”
注释:¹癸酉:十月十八日。²执:捕获。³淮南:郡名。治所在寿阳。⁴郧城:地名。在今湖北安陆。⁵硖石:山名。在今安徽寿县西北。⁶洛涧:古水名。今淮河支流洛河。⁷栅淮以遏东兵:在淮河上设栅栏来阻挡增援的晋兵。⁸朱序:本为东晋梁州刺史,太元四年,秦兵入侵,朱序战败 被俘,苻坚委任为度支尚书。⁹夺气:意思是失去锐气。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¹。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qū)²洛涧,未至十里³,梁成阻涧为陈(zhèn)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qíng)敌,何谓弱也!”怃(wǔ)始有惧色。
译文:谢石听说符坚在寿阳,很害怕,想不交战而使秦军疲乏力衰。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离洛涧不到十里,梁成抢先占据洛河,布成阵势,等待刘牢之。刘牢之径直前进渡过涧水,攻击梁成,打败了他们,将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斩首,又分兵阻断他们归去的渡口,秦的步兵骑兵溃不成军,士兵争先恐后地逃进淮水,死亡的士卒有一万五千人。抓住秦的扬州刺史王显等人,全部收缴他们的器械等各种军用物资。于是谢石的各路大军,水陆两路同时进发。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登上寿阳城望去。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符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
注释:¹老秦师:使秦国军队疲惫。²趣:奔向。³未至十里:差十里路未到,即距目的地尚有十里。⁴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⁵军实:军用物资。⁶八公山:在寿县东北,淮河之南、淝水之北。俯瞰平野,形势 险要。⁷勍:强有力。⁸怃然:失意的样子。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¹,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cù)²而杀之,蔑³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huī)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chóng)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¹⁰、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¹¹。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秦兵紧靠着淝水列阵,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符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淝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淝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符坚说:“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符融也认为对,于是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渡过淝水攻击秦军。符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大声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朱序趁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向东晋的大军)奔来。缴获秦王符坚乘坐的云母车。又攻下了寿阳,活捉淮南太守郭褒。
注释:¹悬军深入:意思是孤军深入。²蹙:迫近,逼近。³蔑:无,没有。⁴麾:指挥。⁵略:巡视。⁶青冈:在今安徽寿县西北。⁷蹈藉:践踏。⁸重:加上。⁹什七八:十分之七八。¹⁰张天锡:原为凉州割据势力首领,后被前秦击败,苻坚委为北部 尚书。¹¹云母车:云母装饰之车。云母,矿石,有玻璃光泽,并呈不同 颜色。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sūn)¹、豚髀(bì)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²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shān)然流涕。
译文:符坚被流矢射中,单骑逃到至淮北,饿极了,有个百姓给他进献稀饭和煮熟的猪腿,符坚吃完,赏赐他帛十匹、绵十斤。那位百姓推辞说:“陛下害怕艰苦享受安乐,自己陷入危困的局面。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哪里有儿子给自己的父亲吃饭而求回报的呢!”(对帛、绵等)不看一眼就离开了。符坚对张夫人(苻坚的宠姬)说:“我如今还有何面目治理天下啊!”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注释:¹壶飧:用壶盛的汤饭熟食。飧,熟食。²张夫人:苻坚的宠妃。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忘社稷之重!”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若之何害之!天苟弃之,何患不亡?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徐俟其衅而图之!既不负宿心,且可以义取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曰:“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耻,非负宿心也;兄奈何得而不取,释数万之众以授人乎?”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忘社稷之重!”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若之何害之!天苟弃之,何患不亡?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徐俟其衅而图之!既不负宿心,且可以义取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曰:“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耻,非负宿心也;兄奈何得而不取,释数万之众以授人乎?”
译文:这时,各路军队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率领的三万人马得以保全,符坚率领千余人马到他那里去。世子宝(慕容垂第四子)对慕容垂说:“咱们的家国倾覆了,天命人心都归于我们的君主,但时机和运气还没有到来,所以我们晦暂时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如今秦主苻坚兵败,他把他自身交给我们,这是上天借给我们这个便利来恢复燕国的国运,这个时机不能失去,希望你不要因为苻坚对你的微小恩惠而忘记国家大事!”慕容垂说:“你们说的很对。但他凭一颗诚心来投奔我,怎么能害他呢!上天如果抛弃他,何必担心他不灭亡?不如保护他,在他危难时用美德报答他,慢慢等待时机再谋划这件事!(这样)既不辜负他一向对我们的好心,而且可以凭大义取得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秦强大的时候吞并了燕国,秦衰弱了我们攻取他,这是为国家报仇雪耻,不是辜负他的好心;兄长为什么可以得到却不攻取,放下(兵权)把数万人马交给别人呢?”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
译文:慕容垂说:“我过去被太傅慕容评不容,无处安身,为逃命来到前秦,秦的国君把我当国士对待,恩惠礼遇都很周到。后来又被王猛出卖,无法表明自己的清白,秦主苻坚却能明察,这样的大恩怎么能够忘记呢!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氐族命运必定更加衰弱,我一定以怀柔之策招集关东兵民,来复兴氐族先前的大业,而关西应该不是我们所有的。”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应当复兴燕国的国运,在图谶(古代巫师、方士制作的一种验证吉凶的图符)上已经显示出征兆;如今天时已经来到,还等待什么呢!如果杀了秦主,占据邺都,向西进军,三秦之地也不是苻坚所有的了”!慕容垂的亲党大多劝说慕容垂杀掉符坚,慕容垂都没有听从,把全部兵马都交给了苻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兵郧城,听说苻坚被打败,把他的部众抛下不管自己逃跑了;到了荥阳,慕容德又劝说慕容暐起兵来复兴燕国,慕容暐不听。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¹置床上,了无²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³,不觉屐(jī)齿之折。
译文:谢安收到驿马送来的战报,知道秦兵已经被打败,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收起书信放在坐榻上,脸上没有一点喜悦的神情,仍像原先那样下围棋。客问他,他从容地回答说:“孩儿们已经如愿把秦兵打败了。”下完棋,他回内室,过门槛时(难以控制内心的喜悦而步履不稳),不知不觉间竟折断了屐齿。
注释:¹摄书:收叠书信。²了无:全无,一点没有。³户限:门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