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上帝深宫¹闭九阍(hūn)²,巫咸³不下问衔(xián)冤。
译文:天帝高高在上,天门紧闭,更不派神巫下凡来问一下刘蕡您的冤情。
注释:刘蕡(fén):字去华,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应二年(826年)进士。李商隐的友人。¹深宫:一作“深居”。²九阍:九重宫门。³巫咸:传说中的古代神巫。
黄陵¹别后春涛隔²,湓(pén)³来秋雨翻。
译文:自从去年春天与您在黄陵分别后就一直被滔滔江水阻隔,再也没有见面,一别之后,等来的竟是您客死浔阳的噩耗。
注释:¹黄陵:在今湖南湘阴县北。²春涛隔:言去年黄陵别后,方历一载。时商隐在长安,与蕡所处之地遥隔大江,故云“春涛隔”。³湓问:指江州,即浔阳,今江西九江。刘蕡可能卒于此地。⁴书:此指讣书。从江州传来刘蕡的死讯,正是秋雨降落之时。
只有安仁¹能作诔(lěi)²,何曾宋玉解招魂³
译文:我此时只能像潘岳一样空作哀诔之文,却无法为您招魂使您起死回生。
注释:¹安仁:西晋潘岳的字,他长于写作哀诔文。此句以潘岳自喻,说自己只能空作诗文以致哀悼。²诔:古代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的文体。³招魂:《楚辞》篇名,王逸认为是“宋玉怜屈原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平生风义¹兼师友,不敢同君²哭寝门³
译文:刘蕡您平生高风亮节,于我亦师亦友,我不敢与您同列,更不敢在寝外哭悼亡灵。
注释:¹风义:风度节义。此谓以交情而论,我们是朋友;但以风骨气节而论,我则敬之为师。²同君:与您一样,作为同辈。《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说:“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即师重于友之意。商隐敬重刘蕡的为人,所以说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而在寝门以外哭吊他。³寝门:内室的门。

  首联寓言刘蕡被冤贬的情景:高高在上的天帝,安居深宫,重门紧闭,也不派遣巫咸到下界来了解衔冤负屈的情况。这幅超现实的上下隔绝、昏暗阴冷的图景,实际上是对被冤贬的刘蕡所处的现实政治环境一种象征性描写。比起他另外一些诗句如“九重黯已隔”、“天高但抚膺”等,形象更加鲜明,感情也更加强烈。诗人的矛头,直接指向昏聩、冷酷的“上帝”,笔锋凌厉,情绪激愤,使这首诗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中。

  颔联从去年春天的离别写到今秋的突闻噩耗,大中二年初春,两人在黄陵离别,以后就一直没有再见面,故说“黄陵别后春涛隔”。第二年秋天,刘蕡的死讯从浔阳传来,故说“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鲜明而含蕴的意境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春涛隔”,不只形象地显示了别后江湖阻隔的情景,而且含蓄地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春涛”的形象,更赋予这种思念以优美丰富的联想。“秋雨翻”,既自然地点明听到噩耗的时间,又烘托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使诗人当时激愤悲恸与凄冷哀伤交织的情怀,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得到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句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衬出死别的悲伤。感情先由上联的激愤沉痛转为纤徐低徊,又由纤徐低徊转为悲恸激愤,显得波澜起伏。

  前幅由冤贬到死别,在叙事的基础上融入浓厚的抒情成分。后幅转为直接抒情。颈联以擅长作哀谏之文的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和“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而作《招魂》的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解),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徒唤奈何的心情,下句尤显得拗峭遒劲。

  尾联归结到彼此间的关系,正面点出题中的”哭”字。刘蕡敢于和宦官斗争的精神和鲠直的品质,使他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获得很高的声誉和普遍的崇敬,当时有声望的大臣牛僧孺、令狐楚出镇襄阳、兴元时,都辟刘蕡入幕,待之如师友。诗人和刘蕡之间,既有多年的友谊,而刘蕡的风采节概又足以为己师表,所以说“平生风义(情谊)兼师友”。《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诗人尊刘蕡如师,所以说不敢自居于刘蕡的同列而哭于寝门之外。这两句,不但表达了侍人对刘蕡的深挚情谊和由衷钦仰,也显示了这种情谊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正因为这样,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思想意义就远远超越一般友谊的范围,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诗人的悲痛、愤激、崇敬与同情也就不只属于个人,而具有普遍的意义。直接抒情,易流于空泛、抽象,但由于诗人感情的深挚和表达的朴素真切,则显出深沉凝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9-1150

liúfén--shāngyǐn

shàngshēngōngjiǔhūnxiánxiàwènxiányuān

huánglíngbiéhòuchūntāopénshūláiqiūfān

zhǐyǒuānrénnéngzuòlěicéngsòngjiězhāohún

píngshēngfēngjiānshīyǒugǎntóngjūnqǐnmé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帝高高在上,天门紧闭,更不派神巫下凡来问一下刘蕡您的冤情。

自从去年春天与您在黄陵分别后就一直被滔滔江水阻隔,再也没有见面,一别之后,等来的竟是您客死浔阳的噩耗。

我此时只能像潘岳一样空作哀诔之文,却无法为您招魂使您起死回生。

刘蕡您平生高风亮节,于我亦师亦友,我不敢与您同列,更不敢在寝外哭悼亡灵。

注释

刘蕡(fén):字去华,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应二年(826年)进士。李商隐的友人。

深宫:一作“深居”。

九阍:九重宫门。

巫咸:传说中的古代神巫。

黄陵:在今湖南湘阴县北。

春涛隔:言去年黄陵别后,方历一载。时商隐在长安,与蕡所处之地遥隔大江,故云“春涛隔”。

湓问:指江州,即浔阳,今江西九江。刘蕡可能卒于此地。

书:此指讣书。从江州传来刘蕡的死讯,正是秋雨降落之时。

安仁:西晋潘岳的字,他长于写作哀诔文。此句以潘岳自喻,说自己只能空作诗文以致哀悼。

诔:古代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的文体。

招魂:《楚辞》篇名,王逸认为是“宋玉怜屈原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风义:风度节义。此谓以交情而论,我们是朋友;但以风骨气节而论,我则敬之为师。

同君:与您一样,作为同辈。《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说:“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即师重于友之意。商隐敬重刘蕡的为人,所以说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而在寝门以外哭吊他。

寝门:内室的门。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初闻刘蕡病故的噩耗而作。刘蕡的卒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冯浩《李商隐年谱》定在会昌二年(842年),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则定在大中三年(849年)秋。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此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91-392
2、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9-1150
赏析

  首联寓言刘蕡被冤贬的情景:高高在上的下帝,安居深宫,重门紧闭,也不派遣巫咸到下界来了解衔冤负屈的情况。这幅超现实的上下隔绝、昏暗阴冷的图景,实际上是对被冤贬的刘蕡所处的现实政治环境一种象征氛描想。比起他另外一些诗句如“九重黯已隔”、“下高但抚膺”等,形象晋加鲜明,感情也晋加强烈。诗人的矛头,直接指向昏聩、冷酷的“上帝”,笔锋凌厉,情绪激愤,使这首诗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中。

  颔联从去年春下的离别想到今秋的突闻噩耗,大中二年初春,两人在黄陵离别,以后就一直没有再见面,故说“黄陵别后春涛隔”。第二年秋下,刘蕡的死讯从浔阳传来,故说“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融叙事、想景、抒情为一体,具有鲜明而含蕴的意境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春涛隔”,不只形象地显示了别后江湖阻隔的情景,而且含蓄地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春涛”的形象,晋赋予这种思念以优美丰富的联想。“秋雨翻”,既自然地点明听到噩耗的时间,又烘托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使诗人当时激愤悲恸与凄冷哀伤交织的情怀,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得到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句一想生离,一想死别,生离的思念晋的出死别的悲伤。感情先由上联的激愤沉痛转为纤徐低徊,又由纤徐低徊转为悲恸激愤,显得波澜起伏。

  前幅由冤贬到死别,在叙事的基础上融入浓厚的抒情成分。后幅转为直接抒情。颈联以擅长作哀谏之文的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和“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而作《招魂》的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想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解),相互映的,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徒唤奈何的心情,下句尤显得拗峭遒劲。

  尾联归结到彼此间的关系,正面点出题中的”哭”字。刘蕡敢于和宦官斗争的精神和鲠直的品质,使他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获得很高的声誉和普遍的崇敬,当时有声望的大臣牛僧孺、令狐楚出镇襄阳、兴元时,都辟刘蕡入幕,待之如师友。诗人和刘蕡之间,既有多年的友谊,而刘蕡的风采节概又足以为己师表,所以说“平生风义(情谊)兼师友”。《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诗人尊刘蕡如师,所以说不敢自居于刘蕡的同列而哭于寝门之外。这两句,不但表达了侍人对刘蕡的深挚情谊和由衷钦仰,也显示了这种情谊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正因为这样,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思想意义就远远超越一般友谊的范围,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诗人的悲痛、愤激、崇敬与同情也就不只属于个人,而具有普遍的意义。直接抒情,易流于空泛、抽象,但由于诗人感情的深挚和表达的朴素真切,则显出深沉凝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9-1150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系。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系。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临酒论深意。流光转、莺花任乱委。泠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临酒¹论深意。流光转、莺花任乱委。泠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²。专³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注释:¹酒:一作“醉”。²猗:一作“漪”。³专:一作“转”。

  《金盏子》,见《梅溪词》及《梦窗词集》,双调,一百零三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或下片第一句五字,拆为二字一句,三字一句,增一韵在前二字句,则下片为十二句六仄韵。此词属前者。又有平韵体,见《高丽史·乐志》。  

  “卜筑”三句。“卜筑”,即择地建造房屋。“软红尘”,指繁华之地。此言贾似道择地建造的这座“西湖小筑”,虽然紧傍京华闹市,但却是闹中取静。在别墅四周围绕着青翠的藤萝,别有一番桃源风光。“来往”三句。此言车马游船载着骚人墨客频频往返于此,“小筑”内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真是“为偏爱吾尘”。不过现在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文人墨客都是因为贾似道有权有势,才对“西湖小筑”趋之若鹜的,所谓“富在深山有人来”,即指此。“笑携”两句。“雨色晴光”,系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的浓缩,以借指西湖美景。“春明”,即春明门,原在长安东面。据《唐六典》:“京城东面三门,中曰春明”。后世因称京都为春明。此言主人贾似道每天从西湖小筑起程,携带着西湖中的山水灵气,满面春风地入朝面君。“石桥锁”两句。此言贾似道的“西湖小筑”地处西湖的南山区,小筑前修建有石桥,这石桥同时也截断了通往后面烟霞洞景区的道路。烟霞洞中雕刻着古代众多的佛像,如今用石桥断绝游人进去游览烟霞洞天,从古至今贾似道可算是“第一人”。词人表面上赞颂贾是“第一人”,实是暗刺贾的强横霸道也。又“五百”,泛言佛像之多,非实指。上片述“西湖小筑”及其主人贾似道。  

  “临酒”八句,纵论“西湖小筑”。“漱流枕石”《世说·排调》:孙子荆(楚)少时欲眠,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梦窗反用其意,以明其得山水之情。此言大家在小筑中举杯畅饮,并与之讨论起“西湖小筑”坐落在这里的用意。有人说:进入“小筑”,犹如到了仙境之中,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看“小筑”中的生活也能使时光飞逝,瞬时之间已是落英缤纷,黄莺空啼,春天已尽,夏日将至矣。也有人说:“小筑”的深秋景色更为感人肺腑,所以这些幽胜自然的秋日山色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梦境之中,这可见“西湖小筑”的秋景确是令人难忘。而词人却说:在这儿我们虽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玩,渴了用溪泉漱口,累了可以随处枕石而卧,得山水之情。但是这种闲情逸致却会消磨掉人的意志,所以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瑶琴,歌咏起孔子的《猗兰操》,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不能为国尽力,只在此与山间野景为伴的苦闷心情。“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琴操》说:“《猗兰操》孔子所作。子历聘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授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绿绮”,琴名。傅玄《琴赋序》说:“楚王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这里泛指为瑶琴。“专城处”三句。“专城”,言一城之主也。古乐府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孟浩然诗:“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都是指古代的州牧太守,这里借指贾似道。“他山”,指能直言相劝的朋友,也包括词人自己。《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喻此。此言在“西湖小筑”中,一群真心实意的朋友簇拥着贾似道一起登高眺望,不知道可有西边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西风”,可解释为西边前线的战事。因贾似道曾督师湖北,现在回京。而湖北在临安的西边;西又属金,主杀伐,故可释为前线的消息。下片因游园而起感慨。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sōu)¹
译文: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
注释:¹飕飕:形容雨声或很快通过的声音。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渔翁归后汀(tīng)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译文: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zhèng

xiánchūntángyāndàndànjìngmiánhánwěisōusōu

wēngguīhòutīngshāwǎnfēixiàtāntóugèngyóu

姑孰溪
姑孰溪
译文: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译文:荡起船浆怕惊动鸥鸟,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译文:水波翻动了朝霞映下的艳色,岸上的春山延绵着重重叠叠。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译文:不知是哪家的女子在水边浣纱,可惜与这红颜少女不曾相识。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译文: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丹阳湖
丹阳湖
译文:远处的商船象从天上而来,一片白帆在云间航行。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译文:千岁之龟游于莲叶之上,鸟儿宿在芦花丛间。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译文:少女荡起轻快的小舟,歌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译文: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译文:竹林里人声已经消逝,水池中映出的月色显得格外清冷。
谢公宅
谢公宅
译文:庭院里到处是衰败的荒草,厚厚的苍苔已积满废井。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译文:只有那清风显得幽闲自在,时时在泉石间奏起乐声。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译文: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译文:重峦叠嶂在远空中排列,杂花绿树在高平的陆地上相间密布。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译文:闲云有时飘入窗内,翠野之中长出了松竹。
凌歊台
凌歊台
译文:我很想看一看碑上的文字,无奈那青苔侵满了碑石,怎能让我去读?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译文: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译文:石壁上积出冷冷的苍苔,井中的寒泉中沉着一片孤月。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译文:山上的桃花到了春天还要开放,梧桐渐渐在秋风中落叶。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译文:可惜这里路远人迹罕至,谁能见到这古井之水依然清澈?
桓公井
桓公井
译文: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译文:那翠色的落影使江波澄绿,虚声中使人感到寒冷来得太早。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译文:竹制箫管能吹出龙吟的声音我未曾听到,但制成笛子吹出的凤曲应当更好。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译文:希望你不要学蒲柳的早凋,而要保持自己的坚贞节操。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译文: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慈姥竹
慈姥竹
译文:江草不知道愁苦,岩间的花儿只管斗艳争红。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译文:远征的夫婿相隔千山万重,千里音信实难相通。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译文:春去秋来的年复一年,这苦苦的相思何时了终?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译文: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译文:乱石突兀于伏流之间,回波相激自成巨浪。
望夫山
望夫山
译文:我惊奇那林木的葱笼秀异,而不敢测知水下精灵的形状。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译文:更有那夜间的山猿啼叫,使我忧心忡忡像醉在江上。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译文: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译文:潜身炼成了九丹,方随着彩云而去。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译文:今日这里的松树藤萝已掩蔽了修炼的幽深山洞,长年荒寂,桃杏已隐入在丛木深处。
牛渚矶
牛渚矶
译文:不知他成仙化鹤以后,往来于辽东与灵墟山之间有了几度?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译文: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译文: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译文: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译文: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灵墟山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shúshíyǒng

bái tángdài 

shú
àishuǐxián chéngliúxìng 
yàngōujīng chuígān竿dàishí 
fānxiǎoxiáyǐng àndiéchūnshān 
chùhuànshārén hóngyánwèixiāngshí 

dānyáng
yuánlián fēnghàonánzhǐ 
tiānwàiguī yúnjiānpiànfān 
guīyóuliánshàng niǎo宿huā 
shàozhàoqīngzhōu shēngzhúliúshuǐ 

xiègōngzhái
qīngshānjiāngmíng xiègōngzhái 
zhúrénshēng chízhōngyuèbái 
huāngtíngshuāicǎobiàn fèijǐngcāngtái 
wéiyǒuqīngfēngxián shíshíquánshí 

língxiāotái
kuàngwàngdēngtái táigāorén 
diézhànglièyuǎnkōng huājiānpíng 
xiányúnchuāngyǒu cuìshēngsōngzhú 
lǎnbēishàngwén táiqīnkān 

huángōngjǐng
huángōngmíng fèijǐngcéngwèijié 
shízhòulěngcāngtái hánquánzhànyuè 
qiūláitóngzànluò chūnzhìtáohái 
yuǎnrénhǎnkuī shuínéngjiànqīngchè 

zhú
zhúcuánshíshēng hányānyìngjiāngdǎo 
cuìluòshēn shēngdàihánzǎo 
lóngyíncéngwèitīng fèngchuīyìnghǎo 
xuéliǔdiāo zhēnxīnchángbǎo 

wàngshān
yóngwànglínkōng yuànqínggǎnbié 
jiāngcǎozhīchóu yánhuādànzhēng 
yúnshānwànchóng yīnxìnqiānjué 
chūnqiūlái xiāngshíxiē 

niúzhǔ
juélínchuān liánfēngshìxiāngxiàng 
luànshíliújiān huíchénglàng 
dànjīngqúnxiù jīnglíngzhuàng 
gèngtīngyuán yōuxīnzuìjiāngshàng 

língshān
dīnglìngshìrén xiàngxiān 
liànjiǔdānchéng fāngsuíyún 
sōngluóyōudòng táoxìngshēnyǐnchù 
zhīcénghuà liáohǎiguī 

tiānménshān
jiǒngchūjiāngshàngshān shuāngfēngxiāngduì 
ànyìngsōnghán shífēnlànghuāsuì 
cēnyuǎntiān piāomiǎoqíngxiáwài 
luòzhōuyáo huíshǒuchénqīngǎi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披襟(jīn)¹²石磴(dēng)³,列籍俯春泉
译文:一路敞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
注释:圣泉:在玄武山,今四川中江东南。¹披襟:敞开衣襟,胸怀舒畅。²乘:登。³石磴:台阶。⁴列籍:依次而坐。⁵春泉:春天的泉水,指圣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兰气熏山酌(zhuó)¹,松声韵²野弦³
译文:美酒香味醇厚,如兰气,饮着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大自然奏响了旋律,为人们伴奏助兴。
注释:¹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²韵:声音相应和。³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影飘垂叶¹外,香度落花前。
译文:低垂的树叶在水中倒影随之忽高忽低,好像要飘起来;落花没入水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注释:¹垂叶:低垂的树叶。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兴洽¹林塘²晚,重岩²起夕烟³
译文: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兴致和谐融洽;高峻、连绵的山崖渐渐云烟四起,迷迷蒙蒙一片。
注释:¹兴洽:兴致和谐融洽。²林塘:树林池塘。²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³夕烟:傍晚时的烟霭。

  这是一首记叙出游欢宴的诗。

  诗人详略得当,取舍适宜,重点放在欢宴卜,切合题目。首联就直接点题。三、四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写美酒沁人心脾,用“熏”点出香味醇正浓厚,弥漫不散;写松涛阵阵,用“韵野弦”,形容纯乎天籁,美妙绝伦。虽雕琢但恰到好处,而且充满浩大的气势,这正是王勃诗歌的特点。五、六句从细处落笔,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处。尾联,诗人的目光定格在云雾中的山峦上,迷蒙而又含蓄,仿佛此次欢宴并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意味深长。

  诗人通过对山间兰气,林里松声,垂叶影飘,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岩夕烟等等的描绘,赞颂了圣泉的秀丽景色。全诗情调欢畅,对仗工整,用字典雅秀丽,音节婉转流畅。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王勃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9-21

shèngquányàn

wáng tángdài 

jīnchéngshídèng lièchūnquàn 
lánxūnshānzhuó sōngshēngyùnxián 
yǐngpiāochuíwài xiāngluòhuāqián 
xīngqiàlíntángwǎn chóngyányān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抓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聊斋志异》
天津弋(yì)¹得一鸿²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áo)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抓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tǐng)³。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聊斋志异》
译文:天津有个以猎鸟为业的人猎得一只雌雁,跟雌雁一起的雄雁跟随着飞到他家,盘旋哀鸣直到傍晚才离去。第二天,猎人早晨出房屋,那只雄雁已经来了,边飞边跟着他叫,随即又落到他脚下。猎人想把它捉来凑成一对。只见这只雄雁伸着脖子一俯一仰,吐出半锭黄金。猎人明白了它的心意,自语道:“是用来赎妻的啊!”于是,猎人便把雌雁放了。两只雁徘徊盘旋,似喜似悲,然后双双飞走了。
注释:¹弋人:以猎鸟为业的人。弋,射猎。²鸿:大雁。³铤:同“锭”做成块状的金属。⁴赎:用钱财换回抵押品。⁵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