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远送同明月,相看总白头。
离人逢好友,一棹傍林丘。远送同明月,相看总白头。
野桥疏柳卧,浦寺乱云秋。信宿倾情话,闲心到十洲。
野桥疏柳卧,浦寺乱云秋。信宿倾情话,闲心到十洲。

dànxīnzhuīsòngtóngzhōuzhìhuìshān--shīrùnzhāng

rénfénghǎoyǒuzhàobànglínqiūyuǎnsòngtóngmíngyuèxiāngkànzǒngbáitóu

qiáoshūliǔluànyúnqiūxìn宿qīngqínghuàxiánxīndàoshízhōu

施闰章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¹,为乡里所患²。又义兴水里有蛟(jiāo)³,山里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hèng),而处尤剧
译文:周处年轻的时候,特别凶暴强悍,最爱和人搏斗,地方上的人把他当作祸害。同时在义兴地方的水中有蛟,山上有白额虎,它们全都侵害老百姓,所以义兴的人把周处、蛟、白额虎称作“三害”。在三害里面,周处又最厉害。
注释:¹凶强侠气:凶强,凶暴强悍。侠气,原意是侠客气概,这里有不顾一切,爱用武力同人争斗的意思。²为乡里所患:被地方上的人认为祸害。为,被。患,忧虑,这里指认为祸害。³蛟:传说是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⁴白额虎:老虎。相传最凶的老虎额上生着白毛,所以称为“白额虎”。⁵暴犯:侵害。⁶三横:三害。横,横暴的家伙,祸害。⁷而处尤剧:(比起蛟和虎来,)周处更厉害。剧,厉害。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或说(shuì)¹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²。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mò)³,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gēng)相庆
译文: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注释:¹或说处:有人劝说周处。或,有的人。²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冀,希望。唯,只。其一,其里之一。³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来,有时沉下去。⁴与之俱:同蛟一起(浮沉)。俱,一起。⁵更相庆:互相庆贺。更相,互相。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¹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²所患,有自改意。
译文: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注释:¹竟:竟然。²人情:众人的感情。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乃入吴寻二陆¹。平原²不在,正见清河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cuō)(tuó),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zhāo)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zhāng)(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¹⁰
译文:于是他就去吴郡寻找陆机和陆云。没见到陆机,恰好见到陆云,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并说明自己想要改过自新,但是年龄已经太大,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来的人是最重视‘早晨知道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值得’这一条的,何况您的前途还满有希望呢!再说,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有了坚定的志向,还忧愁什么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出来呢?”于是,周处努力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个忠臣。
注释:¹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吴郡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²平原:指陆机。他曾经作过平原内史(官名),人们称他为陆平原。³清河:指陆云。他曾经作过清河内史,人们称他为陆清河。⁴具以情告:完全把(自己的)实情告诉了(陆云)。具,完全。⁵年已蹉跎:时光已经错过了。蹉跎,原意是失足跌倒,借指虚度光阴,把时间白白耽误了。⁶朝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晨知道了真理,当晚死去都值得。⁷尚可:还很有希望。尚,还。⁸何忧令名不彰邪: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显扬呢?令名:美名。彰,显著。邪,通“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⁹改励:改过自勉。¹⁰终为忠臣:后来周处在晋朝任御史里丞,朝廷派他到边境作战,英勇战死。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佚事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录了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遗闻佚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字子隐,晋代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在任御史中丞时,曾上书弹劾王亲国戚,不避权势。后来奉命征讨氐人齐万年,以少敌众,犹斩首万计,临危不惧,力战而死。这篇文章是写周处少年时代改恶从善的故事,表明一个人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定会成为有用之人。

  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周处少年时代的为人。作品先点出他的性格,“凶强侠气”,成为乡里的祸害。《晋书·周处传》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处少孤,……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意思是说,周处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因而无人管束,喜好游猎,不注意自己的品行,肆意横暴,乡里百姓都厌恶他,畏惧他。这篇作品却没有具体地写周处对乡里的危害,而只是把他与蛟、虎合称“三横”。这里是虚写,虽然十分简略,却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蛟、虎危害百姓,百姓畏惧它们,憎恨它们,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是义兴百姓却把周处与它们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周处“尤剧”可见周处对乡里的危害之大,乡人对周处憎恨的感情又是何等强烈。同时也为下文写乡人对周处为民除害一事的反应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周处杀虎斩蛟为民除害的经过重点突出了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这里是实写,有详有略。由于周处好勇斗狠,争强好胜,所以乡里有人鼓动他杀虎斩蛟。实际上乡人是想利用他除掉二害,使三害“惟余其一”。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周处的憎恨之情了。可是作者觉得渲染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接着写他为民除害后乡人的反应。先写周处杀虎,一笔带过,再写他“入水斩蛟”。作者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处与蛟激烈搏斗的情景。与凶恶的蛟搏斗,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周处毫不畏惧,在水中上下翻腾,一直漂流了数十里,仍然紧追不舍,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周处的过人之勇。然后写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过了三天三夜,乡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以为三害皆除,于是更相庆”,作者把人们对周处深恶痛绝的感情强化到了几乎不近情理的地步。这样写,就为下文写周处的思想转变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三层写周处决心改过自新,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周处的思想转变。周处斩蛟归来,听说乡人以为他已死而互相庆贺,这才知道自己被人们所憎恨,于是有了改过的念头。可以想见,乡人的态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多么强烈。象周处这样一个“凶强”成性的人,光是好言相劝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他当头棒喝,才能使他猛然醒悟。当然周处的醒悟还必须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他不仅有“凶强”的一面,也还有“侠义”的一面,即争强好胜。这说明他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他自以为是个抑强扶弱,见义勇为的好汉,理应受到乡人的尊敬。岂知人们对他竟如此深恶痛绝,这不能不引起他内心的强烈震动,于是“有自改意”。作者这样写,合情合理,深入地揭示了周处改过目新的内在动力。接着作者写他改过前的思想矛盾。周处想改过自新,但又心存疑虑:担心自己年岁已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请教当时有名的“二陆”(陆机、陆云)。他详细地向陆云谈了自己的情况和思想上的顾虑。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因此陆云就以“朝闻夕死”相勉,并针对他思想上的顾虑,从正面鼓励他:一个人应该忧虑的是自己的志向有没有树立,又何必去担心自己的美名能不能远扬呢?于是周处翻然改过,终成忠臣。作者写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详细具体,而写他改过的经过却极为简略,真是惜墨如金。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周处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按照封建的道德标准表彰周处的,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但赞扬周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周处的形象,既写了他与虎、蛟并列,为害乡里的可恶可怕的一面,也写了他为民除害、勇于改过的可敬可爱的一面。这个形象使我们认识到,青年人容易犯错误,但这并不可怕,难得的是立志改正,尤为可贵的是不易初志,抱守终生。

  这篇短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作者精于剪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作者虚写周处横暴乡里的事实,而实写他为民除害的过程,是为了揭示他改过自新的内在动力。详细具体地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而对他改过自新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他痛改前非的思想基础。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使读者感到周处改过自新的行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作品的语言也极为简练生动。全文只用了一百九十一个字,却把周处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其简约与生动令人拍案称绝,无怪乎鲁迅先生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zhōuchù

liúqìng nánběicháo 

    zhōuchùniánshàoshí xiōngqiángxiá wèixiāngsuǒhuàn yòuxīngshuǐzhōngyǒujiāo shānzhōngyǒubáié bìngjiēbàofànbǎixìng xīngrénwèiwèisānhéng érchùyóu 

    huòshuìchùshāzhǎnjiāo shísānhéngwéi chùshā yòushuǐjiāo jiāohuòhuò xíngshùshí chùzhī jīngsānsān xiāngjiēwèi gēngxiāngqìng 

    jìngshājiāoérchū wénrénxiāngqìng shǐzhīwèirénqíngsuǒhuàn yǒugǎi 

    nǎixúnèr píngyuánzài zhèngjiànqīng qínggào bìngyúnxiūgǎiérniáncuōtuó zhōngsuǒchéng qīngyuē  rénguìcháowén kuàngjūnqiánshàng qiěrénhuànzhìzhī yōulíngmíngzhāng  chùsuìgǎi zhōngwèizhōngchén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译文: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译文: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然,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和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保持自身的道德操守的基础。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译文: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学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学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学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译文: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普通学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学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学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学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古书学习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译文: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学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而从为天底下学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对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zēngguófānjièshū

zēngguófān qīngdài 

    tōngsānshínián guānzhìpǐn érxuésuǒchéng xíng lǎoshāng shèngsǒnghuángcánnǎn jīnjiāngyǒngbié jiāngtiáojiàoxiōng 

    yuēshènérxīnān xiūzhīdào nányǎngxīn yǎngxīnzhīnán yòuzàishèn néngshèn nèixǐngjiù duìtiānzhìguǐshén rénnèikuìzhīshì tiānjūntàirán xīnchángkuàikuānpíng shìrénshēngqiángzhīdào xúnzhīfāng shǒushēnzhīxiān 

    èryuēzhǔjìngshēnqiáng nèiérzhuānjìngchún wàiérzhěngyán jìngzhīgōng chūménjiànbīn shǐ使mínchéng jìngzhīxiàng xiūānbǎixìng gōngértiānxiàpíng jìngzhīxiàoyàn cōngmíngruìzhì jiēyóuchū zhuāngjìngqiáng āntōu ruòrénzhòngguǎ shìxiǎo gōngjìng gǎndàimàn shēnzhīqiángjiàn yòu 

    sānyuēqiúrénrényuè fánrénzhīshēng jiētiānzhīchéngxìng tiānzhīchéngxíng mín běnnǎitóngchūyuán ruòdànzhīérzhīrénmínài shìběnyuánzhīdàobèiérshīzhī zhìzūnguānhòu gāorénshàng yǒuzhěngmínjiùmínzhī shūxué zhī yǒujuéhòuzhījuéhòujuézhī kǒngménjiàorén qiúrén érzuìqièzhě yàorén rénshù rénrénzhīrén rényǒuyuèérguīzhīzhě 

    yuēláoshénqīn rénsuǒzhuózhīsuǒjìnzhīshí suǒxíngzhīshìsuǒyòngzhīxiāngchèn pángrénwěizhī guǐshénzhī wéishí ruònóngzhīzhōngsuìqíndòng chéngshùshízhīshùchǐzhī érguìzhījiāzhōngsuì yíng érshízhēnxiū jǐnxiù hānhuàngāomián bǎinuò tiānxiàzuìpíngzhīshì shénguǐsuǒ néngjiǔ zhīshèngjūnxiánxiāng gàishíqínláo wéishēn cāo liànjīn kùnzhīmiǎnxíng cāoxīnwēi érhòuzēngzhìhuìérzhǎngjiànshí wéitiānxià  huò yǐnwéi  jiējiǎnfèngshēnérqínjiùmín qínshòu寿 yāo qínyǒucáiérjiànyòng láoérjiàn qínmínérshénqīnyǎng rénérshénguǐxīn 

    tiáowéishùshíniánrénshìzhī xiōngzhīxíngzhī bìngchuánzhīsūnsūn zēngjiāzhǎngshèngshuāi dàiyǒuréncái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¹猎马²缩寒毛。
译文:九月的天山脚下寒风似刀,城南出猎的马儿缩着寒毛。
注释:赵将军:未详。闻一多考证认为是疏勒守捉使赵宗玼,后继封常宿任北庭节度使。¹城南:庭州城南郊野。²猎马:出猎的马。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将军纵¹²场场胜,赌得单于貂(diāo)鼠袍(páo)³
译文:赵将军比赛骑射场场获胜,赢得那单于穿的貂鼠皮袍。
注释:¹纵:放任自己。²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³貂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诗一开头先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深秋时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北风夹着严寒,犹如利刀一般砭人肌骨。这里用“似刀”来渲染寒风刺骨,风之劲急,天气之严寒,把“风似刀”和“九月”联系起来,形成反差,这样,将边塞生活环境就渲染得更艰苦了。“九月”于中原来说,正是秋高气爽,边塞就已是“风似刀”了。“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将寒风凛冽的气氛,从效应上作了生动的渲染。

  这两句诗,还没有正面写赵将军,只是渲染环境、渲染气氛,为赵将军的活动,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后两句构思巧妙,比喻新颖。诗人用赌博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岑参在诗中以“纵”来形容“博”,可以使人想象赵将军豪放的英雄气概。苦斗沙场,何等艰辛,而赵将军纵情驰骋于其中,视之如同方桌上的一场赌博游戏,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场场胜”,“赌得”“貂鼠袍”,显得如此轻松、潇洒。这里,作者似乎展现了赵将军手提大刀,刀尖挑着单于的貂袍拍马而回的轻盈身影。这里所写同前两句严寒艰苦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却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赵将军的英勇善战就得到完美的表现。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2-333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6-247

zhàojiāngjūn

cénshēn tángdài 

jiǔyuètiānshānfēngdāo chéngnánlièsuōhánmáo 
jiāngjūnzòngchángchángshèng chándiāoshǔpáo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¹天长²,秋水苍。山腰落日,雁(yàn)背斜阳。壁(bì)月词³,朱唇唱。犹记当年斜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cháng)。钗分凤凰,杯斟鹦(yīng)(wǔ),人拆鸳鸯。
译文:黄昏的天空宽广悠长,秋天的江水多么苍茫。山腰上夕阳落下,大雁的孤影映照着夕阳。粉红的唇齿间淌出香艳的歌曲,我还记得在当年游船上的往事。那时的我在秋风中落下泪水,那泪水沾湿了衣裳。我们把金钗分开作纪念,鹦鹉螺杯里斟满了酒浆。我们却像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
注释:普天乐:曲牌名,四十六字。¹晚:傍晚。²长:指秋江水长。³璧月词:艳歌。南朝陈后主曾为张贵妃、孔贵嫔作歌,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⁴鹦鹉:指用鹦鹉螺(一种海螺)螺壳制作的酒杯。

  首先“晚天长,秋水苍”一句,既有远景——广阔的天空,也有近景——苍茫的江水。全曲一开始就将镜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斜暮江景图画。接着“山腰落日,雁背斜阳”,这是中景,夕阳西下,落至半山腰上,斜阳落在低翔的大雁的背上。

  接下来诗人由景生情:“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秋江”之景过渡到了“忆别”的思绪。“犹记当年兰舟上”一句巧妙地化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洒西风,泪湿罗裳”,伴着飒飒的西风和哀怨的曲子,相别恋人,不住满心伤感的恋人双双潸然泪下,浸透衣衫。

  最后,诗人用排比手法来描写恋人分手时的情景:“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凤凰钗,一分为二,斟满鹦鹉杯相互践行,诗人和恋人终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恩爱情侣不得不天各一方。“凤凰”“鹦鹉”“鸳鸯”都是鸟类,并且在自然界都是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的,当然在这里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种排比,更是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氛围,读来令人哀婉、叹息。

  诗人在回忆中追叙离别的场面,那“壁月词,朱唇唱”和“洒西风,泪湿罗裳”的实景,“杯斟鹦鹉,人拆鸳鸯”的落空心境,虚虚实实,都深深刻在诗人的脑海,而结尾处表达的明明相爱的恋人却被迫分开的无奈与怨恨之情,更是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5页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biàn)¹流,泗(sì)²流,流到瓜州³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注释:¹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²泗水:传统上认为发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的泉林。³瓜州: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⁴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思悠悠¹,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¹悠悠:深长的意思。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chángxiāng ·biànshuǐliú

bái tángdài 

biànshuǐliú shuǐliú liúdàoguāzhōutóu shāndiǎndiǎnchóu 
yōuyōu hènyōuyóu hèndàoguīshífāngshǐxiū yuèmíngrén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