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谓当今见此才,玉山歌酒好追陪。清言都自空虚得,胜事偏从患难来。
水谓当今见此才,玉山歌酒好追陪。清言都自空虚得,胜事偏从患难来。
人借一花为寝馈,地因近海有楼台。梦游我挟飞仙羽,昨夜水西庄上回。
人借一花为寝馈,地因近海有楼台。梦游我挟飞仙羽,昨夜水西庄上回。
严遂成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2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译文:蜀地的茶叶寄到的时候只是惊讶于它的新鲜,用渭河水泡茶之后才觉得它的珍贵。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满瓯(ōu)¹似乳堪持玩,况²是春深酒渴人。
译文:杯子里满满的乳白色茶沫本来就值得把玩,何况是我这个暮春时节酒醉口渴的人呢?
注释:¹瓯:杯子。²况:何况。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闻道寻源使¹,从天此路回。
译文:听说汉代的寻源使者张骞,正是从秦州之路自天上归来。
注释:¹寻源使:指张骞。汉武帝令张骞寻黄河之源,张骞乘槎而去,找到源头。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译文:他见到的那个牵牛人与我们相距有多远?他开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国马至今还能输送过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jùn)国开。
译文:远望幽燕之地仍为叛军阻隔,郡国的道路何时才能打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东征健儿尽,羌(qiāng)笛暮吹哀。
译文:东征平叛的健儿已经凋尽,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

 tángdài 

wéndàoxúnyuánshǐ使 cóngtiānhuí 
qiānniú wǎnzhìjīnlái 
wàngyōuyàn shíjùnguókāi 
dōngzhēngjiànérjìn qiāngchuīāi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¹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注释:¹泛:透出。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huànshā··hánjiēwàngyuèhuá--zhāng

hánjiēwàngyuèhuánóngxiāngfànxiǎotínghuāxiùpíngchóubèidēngxié

yúncóngfēnsànhòurénjiāndàoxiānjiādànpínghúnmèng访fǎngtiān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东风¹吹落战²尘沙(shā),梦想西湖处士³家。
译文: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
注释:¹东风:春风。²战:形容纷纷落下。³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处士,隐士。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只恐(kǒng)¹江南春意减²,此心元³不为梅花。
译文: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
注释:¹恐:担心。²减:指春天将要消逝。³元:通“原”。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01-102.

guānméiyǒugǎn

liúyīn yuándài 

dōngfēngchuīluòzhànchénshā mèngxiǎng西chǔshìjiā 
zhǐkǒngjiāngnánchūnjiǎn xīnyuánwèiméihuā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鸣昼已昏¹,渔梁²渡头争渡喧³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注释:¹昼已昏:天色已黄昏。²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³喧:吵闹。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¹亦乘舟归鹿门。
译文: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注释:¹余: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¹,忽到庞公²(qī)隐处。
译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注释:¹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²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fēi)¹松径长寂寥(liáo),惟有幽人²自来去。
译文: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¹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²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中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81
2、 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3、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guī鹿ménshā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shānzhōngmíngzhòuhūn liángtóuzhēngxuān 
rénsuíshāànxiàngjiāngcūn chéngzhōuguī鹿mén 
鹿ményuèzhàokāiyānshù dàopánggōngyǐnchù 
yánfēisōngjìngchángliáo wéiyǒuyōurén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