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
严遂成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2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¹,犹作殷(yīn)勤别。
译文: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¹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jiá)。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译文: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720-721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上达奚舍人》是唐代诗人孟郊用五言古体写的一首干谒诗。达奚,为复姓;舍人,为官职。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在的自荐信。孟郊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故希望通过向达奚舍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以求引荐。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首二句点出诗人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坎,险也。《易经》坎卦为二坎相重,“重坎”喻险上加险,险阻重重。此二句写出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走圆,指趋尚圆滑。世人都纷纷处世圆滑,而自己仍一身方正,不随俗流。“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诗人抱道不移,然而出离世俗,难免要陷入仕途失意、遭谗被弃的窘境。“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大贤,指达奚舍人。大贤正大光明如明镜高悬,公烛普照大地并无私偏。最后两句“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与前文呼应,再次写出自己的窘困处境。
参考资料: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shàngshěrén--mèngjiāo

běishānshǎoyuècǎofēngshuāngpínshìzàizhòngkǎnshíméiyǒusuāncháng

wànjiēzǒuyuánshēnyóuxuéfāngchángkǒngzhònghuǐzhìchūnchéngqiūhuáng

xiánbǐnggāojiàngōngzhúguāngànshìxiǎowèiyōuxíngkōngxíng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译文:兰花不当户生长,宁愿是闲庭幽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译文:旧日被霜摧露欺,曾经的红颜已未老先衰。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谬接瑶华霜,结根君王池。
译文:一度错接在瑶华琼霜上,在君王的池塘边结根。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译文:看看自己没有讨人喜欢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风吹沐。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译文:如果有余芳可佩于身,愿一起度过岁月。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¹
译文:袖中揣着赵国制造的匕首,是从徐夫人家买的。
注释:¹徐夫人:古代铸剑名家,姓徐名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译文:霜雪刀刃幽闭在玉匣中,经历了燕国又经历秦国。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译文:谋划的事情没有着落,沦落在旅途的沙尘之中。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译文:想把这柄匕首送给你,让它与你同急共难。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译文:荆轲去后,壮士多被摧残。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译文:在易水边高声痛哭,易水也为我扬起滔天波澜。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译文:凿井就要深到泉水,扬帆就要帮助人渡河,我就希望能辅佐帝王。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译文:廉正的人重义,骏马不需要加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译文:人生贵在相知,何必谈什么金钱?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译文:轻慢时世,鄙视功业,并非是我胸无谋略。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译文:戏谑放荡看视万古贤人,以为那不过是儿童闹剧。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译文:从事产业多费心,我胸怀长策匡辅君主。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译文:现在寒风凛冽,我没有住所,哪里去获得周瑜赠送给孙策的南宅呢?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译文:上当年所酿之新酒来驱风寒,霜雪染鬓两边雪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蜀主思孔明¹,晋家望安石²
译文: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
注释:¹孔明:诸葛亮。²安石:谢安。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译文:现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谈笑间千金一掷。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译文:伏虎身上落满胡尘,游海滨听渔歌唱晚。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译文:苏秦穿着破烂的毛裘,妻子嫂子都感觉羞愧,冯谖将长剑托交亲人。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译文:夫子你秉承家义,群公也难以与你为邻。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译文:别用遥远处的西江水,空口许诺给快要渴死的东海溟臣。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译文:有朝一日我青云直上,会用黄金来回报主人的。
李白这组诗共三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尤其的“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两句表达了李白的择友理念: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月夜过七里滩¹,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译文: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又名“念奴娇”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¹七里滩:又称“七里濑”、“七里泷”,在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边,两岸群峰峭立,绵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秋光今夜,向桐江¹,为写当年高躅(zhú)²。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³。万籁(lài)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ráo)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译文: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注释:¹桐江:也称“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²当年高躅: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躅,足迹。³吹竹:吹竹笛。⁴万籁:各种秋声。⁵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⁶鹤梦:驾鹤成仙的梦。⁷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心忆汐(xī)社沉埋¹,清狂²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³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译文: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¹汐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八年(1290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²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³萤:即萤火虫。⁴峰危限月:峰高遮月。⁵白云还卧深谷: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风景奇绝,仿佛连风露也不一般,词人不禁情动于中,提箫吹奏。接着,词人笔锋一转,集中写吹箫的音响效果:“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箫声飞扬于夹岸连山之中,引发各种自然声籁,在山中到处出现。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着星光,天水相映,万籁齐鸣,甚至把睡着的鹤也惊醒了。“孥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在词人所乘船附近,忽然传来船桨拨水的响声,原来是夜渔的老人,已经收网归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这层意思,自然表达出来。上片在描写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对声音的感受。以听觉感受来写夜行船的经历,使读者体会到黑夜的环境特点,同时又暗示了月上之前词人就急于过七里滩的迫切心情。这也为下片集中写月夜下的视觉感受做了很好的过渡。从词人急切乘船,船头吹箫的行为,也体现了他愉悦、和谐的情绪。

  下片专从视觉感受方面写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过片先以怀古引出,遥与上片“当年高躅”呼应:“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独”字,点明了联想历史时的自身感受。由于“独”,无人交谈,只好诉诸视觉。接着便集中眼中所见的桐江两岸,山水景物。最吸引视觉的,在黑暗中莫如光亮了:“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萤光虽小,但在黑夜中是活动的亮点,衬托出两岸村落的寂静。夜深人静,所见只有自然界的山水了。“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林木清秀,烟霭阵阵;山峰高耸,月亮也被挡住。江上白帆,出没在与碧空一色的江水上。词人的眼光,从近而远。先写近岸的萤光、茅屋、树林,再写高处的山峰、月亮,最后写远处的帆影波光,逐层伸延,如展开一卷桐江夜月图,使江山胜景,由近而远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再收回视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白云在深谷中舒卷,既是词人所见,也是词人的寄意。只有象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才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全词清俊秀逸,气象不俗,宛如画境,以写景为主,很精巧地体现了夜游的特点,所描绘的景色则突出了清秀幽雅的韵味,给人一种秀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又融入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会的独特感受。

参考资料:
1、 朱惠国 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21-222
2、 王洪主 编.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08月第1版:935-937

bǎilìng··yuèguòtān--è

yuèguòtānguāngjǐngjuédiàolìngzhòngshānjiēxiǎng

qiūguāngjīnxiàngtóngjiāngwèixiědāngniángāozhúfēngjiēfēirénshìyǒuzuòchuántóuchuīzhúwànlàishēngshānxīngzàishuǐmèngzhòngyīnyáo西yánchū宿

xīnshèchénmáiqīngkuángjiàn使shǐxíngrónglěngyíngsāndiǎn穿chuānqiánwānmáolínjìngcángyānfēngwēixiànyuèfānyǐngyáokōng绿suífēngpiāodàngbáiyúnháishēn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宿昔¹青云志²,蹉(cuō)(tuó)³白发年
译文: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
注释:¹宿昔: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²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³蹉跎:蹉跎岁月。⁴白发年:白头发的年纪,形容自己老了。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谁知¹明镜里²,形影³自相怜
译文: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注释:¹谁知:谁知道。这是自言自语。²明镜里:镜子里照到的作者。³形影:形体和影子。⁴自相怜:自己的形体和影子互相同情,怜悯。意思是孤独。

  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大凡人们年轻时的宏图大愿,在历经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往往成为空瓤的神话,不堪回首。《照镜见白发》抒发的是人到暮年、壮志未酬的无限感叹。笔致清浅如流,朴实无华。诗题“照镜见白发”极简练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对镜伤怀的典型情境。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两句诗超越人生种种具体形态的风云际遇,以“关山度符飞”式的大写意笔法,摹写出人们普遍的心未了、年已老的情感范型。自古以来.哪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怀抱创业建功的凌云壮志,那些无以计数的炽热梦幻都曾将繁花似锦的未来预付给了少年之心。然而,时光茌苒,岁月蹉跎,弹指间已是青春不再,老之将至。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得以遂平生志愿!早年率尔自许的人生理想,更多的则如残英飘坠,无以收拾,只赢得萧萧然白发丛生。诗中并不明言,也无须拘泥于究竟是何原因致使青云之志跌入寂寥空虚。从萌生“青云志”的“宿昔”蹉跎逶迤而至“白发年”,本该有许多具体的生活内容。但所有这些,在诗人高度慨括的笔下急遽掠过。诗行大幅度地腾跳.更显出事业未竞,蓦然间两鬓已秋的惊惶与叹喟。

  “谁知明镜里,形影白相怜。”“谁知”,未必不是一种出人意外的口吻。也许是少壮时对自我的期望悬得过高,与如今碌碌无为抑或未达目标的现实反差太大,于是“临晚镜,伤流景”,发为遗憾、悲凉,无可奈何之浩叹;同时、意外的口吻亦表达了辛酸的自嘲自讽。主人公羞于重温往昔的壮怀激烈,揽镜自怜,无从躲避,嗒然若失,凝然镜前,备受自尊心折磨。

  壮志难酬是人生普遍的缺憾。张九龄虽贵为天子股肱,是初唐名相,但屡遭奸臣李林甫等排挤,宏图未展.常感惆怅失落。此诗或许是以嗟叹自怜的方式提出了一方人生明鉴:凡欲成就青云之志者,必得时时自醒奋进,蹉跎延宥将贻白发之恨。全诗寥寥二十字,用语明畅、笔势飞动,感情沉郁凝霞。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31-332

zhàojìngjiànbái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宿qīngyúnzhì cuōtuóbáinián 
shuízhīmíngjìng xíngyǐngxiāng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