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扶帝足拜东宫,文武同心部论公。边爨不开传国玺,禅仪竟冒夺门功。
泣扶帝足拜东宫,文武同心部论公。边爨不开传国玺,禅仪竟冒夺门功。
禳灾九事言之尽,起复三辞制不终。蜚语满空危已甚,特烦卫士宿家中。
禳灾九事言之尽,起复三辞制不终。蜚语满空危已甚,特烦卫士宿家中。
严遂成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2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晓色¹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xiè)²,飞燕蹴(cù)³红英。舞困榆(yú)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译文: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注释:¹晓色:拂晓时的天色。²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³蹴:踢。⁴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⁵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⁶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⁷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多情,行乐处,珠钿(diàn)翠盖¹,玉辔(pèi)红缨²。渐酒空金榼(kē)³,花困蓬瀛(yíng)。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译文: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啊,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注释:¹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²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红缨,红色穗子。³金榼:金制的盛酒器。⁴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此指饮酒之地。⁵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这首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词的上阕写明媚春光。“晓色云开”三句,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雨过天晴,晓云初霁,春光如此美好,令人欣欣然以为春天是多么地随人心意。接下去春日明丽景象,从游赏于春色中的人眼中一一展现,如电影之特写镜头联翩而来:本来苍凉的古时台榭,在这姹紫嫣红时节,也显得春意盎然,似乎散发着无限的生机;飞燕自由地上下翻飞,不时地碰触到柔嫩的花瓣;串串榆钱愉快地随风飘舞,似乎直到舞蹈困倦了才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千高荡,但见外面绿波荡漾,几与桥面相平。此处写景,颇见功力。以苍凉古台写春,更见春色之明媚;飞燕、榆钱不但是组成春色的一道风景,更是与人一样为春沉醉的精灵。他们或不时碰碰花瓣,或在风中舞蹈,既见此物形态,更见万物心情之明朗;而写秋千则暗示出荡秋千之人,暗转人庭院、花园中的春色和春色映照下的佳人。“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却写得极有韵致。朱门之内,绿柳掩映下,红妆少女弹奏着秦筝,秦声悠扬,令朱门外的人心动神驰,想象联翩。

  下阕写昔日行乐与当前寂寥寡欢之情。“多情”四句承接上阕写游乐场景。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春游之乐。华贵的马车,华美的马匹,只从游乐时所用舟车的不凡,就已经令人想见其冶游盛况了。古时出游,女子多乘车,而男子多骑马。典型的代步工具的渲染,让人想象男女同行远游之乐。“渐酒空”句,将许多行乐场面省略,而从行乐之结果来写冶游时间之长和游乐之尽兴。“豆蔻”三句,急转直下,点出以上所写盛况美景,都是前尘旧梦。而如此丰富的内容,用杜牧诗意表现,用典贴切,辞约义丰。“堪惊”两字,黯然神伤,用在此处,有千斤之重。结末三句,转写面前萧瑟景色与忆旧者怅惘之情。凭栏久立,抚今追昔,十年人世遭际令人感叹无已。而眼前只见淡淡的落日,疏疏落落的烟雾,如此凄凉景物,与人物悲苦心情合二为一。随着夕阳西下,伤感的人与夕阳一样孤独落寞。

  全词结构精巧,形容巧妙,语言精练生动。景随情变,情景交融,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分析,这首词有三条结索交织构成。第一条是时间线索,以清晨雨过天晴开始,到黄昏的疏烟淡日结束,中间于描写景物之中点出酒空花困的午时情怀。第二条是游历所经的线索,从古台到横桥,从朱门到芜城凭栏,将一日游赏展现出来。第三条是情感线索,从清晨出发时的逸兴满怀,到中午时分的意阑无绪,再到日暮时分独下芜城的寂寞无聊,将词人游赏因所见所闻而产生的情绪变化展现出来。虽然进行艺术分析时,可以清理出这么许多条线索来,但是,由于词人熔裁得体,使三条线索浑然融为一体,不仅没有造成滞碍之嫌,反而使词风更趋婉约,词情也更有风致了。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14-218
2、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mǎntíngfāng ·xiǎoyúnkāi

qínguān sòngdài 

xiǎoyúnkāi chūnsuírén zhòucáiguòhuánqíng táifāngxiè fēiyànhóngyīng kùnqiánluò qiūqiānwài 绿shuǐqiáopíng dōngfēng zhūményìngliǔ ànxiǎoqínzhēng 
duōqíng xíngchù zhūdiàncuìgài pèihóngyīng jiànjiǔkōngjīn huākùnpéngyíng dòukòushāotóujiùhèn shíniánmèng zhǐkānjīng pínglánjiǔ shūyāndàn xiàchéng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流水无情,潮(cháo)到空城¹头尽白。离歌²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译文: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注释:¹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²离歌: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东风官柳舞雕(diāo)¹。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东离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¹雕墙:雕花的宫墙。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jiǔquánzi··--xīn

liúshuǐqíngcháodàokōngchéngtóujǐnbáiyuàncányángduànréncháng

dōngfēngguānliǔdiāoqiángsānshíliùgōnghuājiànlèichūnshēngchùshuōxìngwángyànshuāngshuāng

烛龙奔天衢,不照云下人。
烛龙¹奔天衢(qú)²,不照云下人。
译文:烛龙在天街上狂奔,可惜他的光芒救不了寒云下的人们。
注释:¹烛龙:太阳。²衢:大路。
阳货盗玉弓,仲尼粮绝陈。
阳货盗玉弓¹,仲尼粮绝陈²
译文:阳货贪婪无德,可是仍然掌握过大弓宝玉;孔丘坚守底线,却还是在陈地饱受穷困。
注释:¹阳货盗玉弓:阳货是鲁国权臣,趁新主年幼而发动政变,失利后窃取玉弓逃往外地叛乱。“玉弓”指宝玉和大弓,是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镇国之器。²仲尼粮绝陈:《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笔绝春秋成,乘桴汎洪渊。
笔绝春秋成¹,乘桴(fú)²汎洪渊。
译文:孔子笔耕不辍,终于写盗了春秋经;他就像乘着小木筏漂流于江海之上,不怕艰险的洪渊。
注释:¹笔绝春秋成:据说孔子作春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今人考证为非,读者姑妄听之。²乘桴:《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汎:同“泛”。
莫食汨罗鱼,肠中有灵均。
莫食汨(mì)罗鱼,肠中有灵均¹
译文:千万不要吃汨罗江上的鱼儿,它们肠子里都是屈原的血肉啊!
注释:¹灵均:即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青天上无路,黄泉下无门。
青天上无路,黄泉下无门。
译文:古往今来像孔子屈原这样才高德重的人却只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漫漫长夜中,万古齐一尘。
漫漫长夜中,万古齐一尘。
译文:在这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贞洁贤良又怎样呢?德行败坏又怎样呢?到头来不过是一撮灰尘!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辛亥(hài)¹之冬,余载雪²(yì)³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既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sì)¹⁰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注释:¹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²载雪:冒雪乘船。³诣:到。⁴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⁵简:纸。⁶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⁷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⁸把玩:指反复欣赏。⁹二妓:乐工和歌妓。¹⁰肆习:学习。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苔枝¹缀玉²,有翠禽(qín)³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既花幽独。
译文: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它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只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注释:¹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²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³翠禽:翠鸟。⁴客里:离乡在外期间。⁵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¹绿²。莫似春风,不管盈盈³,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nèn)、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译文: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它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它安排金屋,让它有一个好的归宿。梅花不能永远属于呵护它的人,它终究将一片片随水飘去,我只能吹一曲《梅花落》诉说心中的哀怨。等到那时再觅梅花的倩影,只能在小窗边的画轴上见到它的枝叶扶疏。
注释:¹蛾:形容眉毛的细长。²绿:眉毛的青绿颜色。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⁴玉龙:即玉笛。⁵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既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⁶恁时:那时候。

  从《暗香》词前序文可知,《疏影》《暗香》乃同时之作。可能是写了《暗香》之后,意犹未尽,遂另作一《疏影》。前人却说二词难解,《疏影》尤其扑朔迷离,确实如此。我们可以把二首对照来看,《暗香》虽说是咏梅,但并没有对梅花本身作多少描写,而是围绕梅花抒写怀人之情。所怀是他的情人,一个美丽女子。她曾陪同词人折梅月下,也曾和他携手赏西湖。在《暗香》里,玉人是玉人,梅是梅。梅花只是引起词人想念玉人的触发物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把这首词的意思向前推进一层,赋予梅花以人格,就可以翻出另一首词,这就是《疏影》。在《疏影》里,词人时而把梅花比作独倚修竹的佳人,时而把梅花比作思念故土的昭君。既是歌咏梅花,又是歌咏佳人,梅花与佳人融为一体了。

  前人多认为该词有寄托。张惠言云:“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阻之。《暗香》一章,言己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疏影》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词选》郑文焯说:“此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当本此。”(郑《白石道人歌曲》)近人刘永济举出宋徽宗赵佶被掳在胡地所作《眼儿媚》词:“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侥湖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解释说:“此词更明显为徽钦二帝作。”(《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以上这些说法都是由词中所用昭君典故引起的。词人说幽独的梅花是王昭君月夜魂归所化,遂使人联想徽钦二帝及诸后妃的被掳以及他们的思归,进而认为全词都是有感于此而作。有人认为这种联想是缺乏根据的。昭君和亲出塞和徽钦二帝被掳诸后妃沦落胡地,根本不伦不类。王建是唐人,他的《塞上咏梅》和宋帝更毫无关系。宋徽宗作《眼儿媚》思念家国,既没有提到王昭君,也就不能肯定白石是用“眼儿媚”的典故。如果不是断章取义,而是联系全篇来看,就不难看出该词主旨在赞美梅花的幽独,写其幽独而以美人为喻,当然最好是取昭君,这是不足为怪的。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范成大《梅谱》曰:“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蟠曲万状,苍鲜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青枝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以上几句说:在长满青苔的枝干上缀满如玉的梅花,又有小小的翠鸟在枝上伴她同宿。这是写梅之貌。“翠禽”暗用《龙城录》典故: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中遇一美人,又有绿衣童子歌于侧。“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翠羽剌嘈相顾,所见盖花神。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词人明写梅花姿色,暗用此典为全词定下了幽清的基调。

  “客里相逢”以下数句写梅花之神: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这句递入作者自己。白石是到范成大家作客,在范家看到梅花,故称“客里相逢”;梅树旁边长着竹子,如东坡诗所云:“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以又说“无言自倚修竹”。“倚修竹”暗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黄昏”,暗用林逋《梅花》诗:“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融典,都把梅花比作幽居而高洁的佳人。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昭君”句系用具体的古代美女拟梅花。为何选用昭君,问题很简单,梅花是犯寒而开的,使人很容易想象它是一位在严寒的北方呈现特有丰姿的美人;而昭君正是远嫁匈奴,生活塞外,所以拿她比附。“佩环”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咏昭君村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词人想象王昭君魂归故土化作了这幽独的梅花。为什么用昭君魂归故土之典呢?因为白石咏江南梅花,为了牵合眼前事实,所以用了“昭君不惯胡沙”之后,立即笔锋一转,说昭君是“暗忆江南江北”,而且“月夜归来”以后,便“化作此花幽独”。花和美人合为一体了。上阙分三层写来,用三个典故(翠禽、修竹、昭君句),将三位美人比拟梅花,突出表现梅花,突出表现梅之“幽独”。

  下片换了一个角度,写梅之飘落: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蛾绿”,指女子的眉。《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出。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几句好象写寿阳公主(那人),其实还是写梅花,借一位和落梅有关的美人来惋惜梅花的衰谢。“犹记”,是词人犹记,词人看到梅花遂记起宫廷里这段故事。“深宫”,与昭君无关,更与宋徽钦后宫无关,不可牵强附会。下面又以叮咛口吻说要珍惜梅花: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盈盈”是仪态美好貌。古诗云:“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是形容美女风采。此借指梅花。这八字一气。意说梅花开在寒冬,春天本来不去管她;可我们却不要象春风那样。“金屋”用《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他姑母把他抱在膝上,指着女儿阿娇曰:“阿娇好否?”词人用此典表示惜花之愿,意谓不要象春风那样无情,任梅花飘零而不顾,应当及早将她保护。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这是假设口气,“还”是如其、假如的意思,诗词中多有此用法。如秦观《水龙吟》:“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辛弃疾《贺新郎》:“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有些注本把“还教”一句讲实了,说“花随波去,无计挽回。”这是因为忽略这个“还”字而误会了词人原意。其实,这是进一步叮咛:如果让梅花随波流去,即使只有一片,那么《梅花落》的笛曲又要再添几分哀怨了。“玉龙”,笛名。因为古乐府《江南异》中有《龙笛曲》,传说此曲奏时声似龙吟,故名。罗隐有诗云:“玉龙无主渡头寒”。笛调有《梅花落》,故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不过是因梅花的坠落而想及《落梅花》笛曲罢了。与象征皇室之“龙”无涉。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几句仍然是叮咛口吻:等到梅花落尽,枝头上就看不见它了。假如要寻觅它的痕迹,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横幅之中──画着梅花的画图,细细欣赏它那幽艳的丰姿了。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曰:“《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词数句,似衍此二语。”唐圭璋先生也云:“‘等凭时’数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余幻影在横幅之上,语见沉痛。”这里虽用崔橹诗意而有创新。细揣之下阕口气,梅花尚未凋谢。词人因爱之切,遂一再叮咛,不要使它飘零。叮咛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叮咛词人自己,要珍惜之。

  综观全词。上片末尾一个“幽”字,下片末尾又一个“幽”字,“幽”就是词人借着梅花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理想。这和陶潜咏松菊,张九龄咏兰桂一脉相通。如果说这首词有寄托的话,不过是寄托了词人理想的人格,词里虽有孤芳自赏意味,亦不必指摘。不必硬牵合“悯二帝”之事。

  二词,是作者集中咏梅名作,作者很满意。据说二词因音节清婉,为范所激赏,于是赠以侍婢小红。姜携小红归吴兴,过垂虹时,在大雪中赋诗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很有些洋洋得意的神气(见《砚北杂志》下)。

  该词运气空灵,笔墨飞舞。下片虚字诸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关于“清空”的词风,首出白张炎对姜词的概括。但细审张炎《词源》原文,并没有以“清空”概括白石的全部的意思。在张炎看来,“清空”只是白石的一个方面。因为白石多咏物词,咏物容易“留滞于物”以致“拘而不畅”、“晦而不明”,此所谓“质实”,白石咏物而不滞于物,这就是“清空”。张炎在“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段话之后,还有一段话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显然,张炎并非一味提倡“清空”;“清空”要以“骚雅”去充实才算词的上乘。张炎又说:“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可重他所重的不仅仅是“清空”,还有一个“骚雅”。张炎还说:“词以意趣为主,……姜白石《暗香》赋梅云(词略)、《疏影》云(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本未易到。”也明明指出白石词不只是“清空”,而且富有“意趣”。只“清空”而无“意趣”,岂不成了一个空架子?可见张炎拈出“清空”来评白石词,但并没有以偏概全地说白石词只是“清空”,论者不可不辨。

  可见,以“清空”论白石词不全面,也不合张炎原意。若论白石词风,莫若刘熙载所谓“幽韵冷香”四字,简而言之可谓“幽冷”,他正是以“幽冷”另树一帜,自立于软媚、粗犷之外,卓然成为南宋词坛一大家。

shūyǐng ·táizhīzhuì

jiāngkuí sòngdài 

xīnhàizhīdōng zàixuěshí zhǐyuè shòujiǎnsuǒ qiězhēngxīnshēng zuòliǎng shíwán shǐ使èrzhī yīnjiéxiéwǎn nǎimíngzhīyuē ànxiāng   shūyǐng  

táizhīzhuì yǒucuìqínxiǎoxiǎo zhīshàngtóng宿 xiāngféng jiǎohuánghūn yánxiūzhú zhāojūnguànshāyuǎn dànàn jiāngnánjiāngběi xiǎngpèihuán yuèguīlái huàzuòhuāyōu 
yóushēngōngjiùshì rénzhèngshuì fēijìné绿 chūnfēng guǎnyíngyíng zǎoānpáijīn háijiàopiànsuí yòuquèyuàn lóngāi děngnènshí chóngyōuxiāng xiǎochuānghéng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潜鱼愿深渺(miǎo),渊明无由逃¹
译文:潜伏的鱼希望藏身在幽渺的地方,渊水澄明鱼儿无处可逃。
注释:¹“渊明”句:用“水清无鱼”之意。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彭泽当此时,沉冥(míng)一世豪¹
译文:彭泽县曾经在古时,埋没了陶渊明这盖世英豪。
注释:¹“彭泽”二句:彭泽,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沉冥,泯灭无迹。一世豪:陶渊明原有用世之心,志大才高,却被埋没于微官。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mǎo)金刀¹
译文:汉室刘姓制作礼乐,到司马氏手中已衰微非常。
注释:¹“司马”二句:按诗意本当为“礼乐卯金刀,司马寒如灰”,意谓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制礼作乐,至司马氏掌天下的晋代,尤其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世,礼乐废丧,已如死灰难以复燃。卯金刀,为“刘”字。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岁晚以字行¹,更始²号元亮。
译文:中年以后陶渊明只用字号,要重振朝纲字号唤作元亮。
注释:¹以字行: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²更始:重新开始,此指重新恢复礼乐。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凄其¹望诸葛²,肮(āng)³汉相
译文:凄怆地缅怀汉相诸葛,刚直倔强的个性也和他相仿。
注释:¹凄其:寒凉。其,词尾。此形容情绪凄怆。²诸葛,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诸葛亮。³肮脏:刚直倔强貌。⁴犹:如同。⁵汉相:即指诸葛亮。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¹无益州牧²,指挥用诸将。
译文:可惜当世没有益州太守刘备,能够任用贤才指挥良将。
注释:¹时:当世。²益州牧:指刘备(162-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牧:指太守。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平生本朝心¹,岁月阅江浪。
译文:致使渊明平生徒存安邦定国的心愿,却只好把岁月消磨在江湖之上。
注释:¹本朝心:指匡扶晋室之心。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¹
译文:空留下精工的诗篇,好像从九天落笔美妙非常。
注释:¹“落笔”句: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句意。九天,极言其高。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¹
译文:从古到今不是没有可敬的人,独有渊明最值得交友、景仰。
注释:¹尚友:上与古人为友。尚,通“上”。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¹予刚制酒²,无用³(zhuó)杯盎(àng)
译文:不巧正遇我刚刚戒酒,因此不能斟杯酒向他献上。
注释:¹属:适值,恰好。²制酒,止酒,戒酒。³无用:无以。⁴酌:斟酒,此指以酒祭献。⁵杯盎:泛指酒器。盎,一种大腹敛口之盆。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欲招千载魂,斯文¹或宜当。
译文:想要招回他千年以前的灵魂,或许这首诗倒还适宜、妥当。
注释:¹斯文:此文,即指此诗。

  开篇二句,一般均以为是释陶令名字之义,即虽想潜藏而不能逃于渊。然而这样解释与下文意思不连贯。南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谓深眇则易潜居,如果潭渊明澈见底,就无法藏身,故陶令晚年改名为潜。山谷此处用《庄子·庚桑楚》中的典故:“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下面二句说陶渊明本是一世豪杰,但为彭泽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了。山谷称他为“一世豪”是言之有据的。他少年时代即“猛志逸四海,中年时常叹惜“有志不获骋”,老年时代犹“猛志故常在帮,可见平生抱有经世济民之大志。而他又晦迹不任了,山谷认为是由于“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意即司马氏的东晋王朝,此时已如冷却之灰烬,而刘裕则已擅政治,军事之大权。刘氏擅权,乱世无道,所以向令就决意沉冥了。山谷以蜀庄来比陶令,颂扬其能保持高风亮节。

  山谷这样称颂陶令是以某些史书作根据的。沈约《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作为陶侃后裔,他依恋旧朝,不愿仕宋,亦在情理之中。但沈约此说早就有人表示怀疑。陶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自彭泽辞官归田时,刘裕刚以一个地位不高的武将,临时被推为八州都督,初掌朝政,下距晋、宋易代之时(420)还有十五年。不能说他辞官的原因就是“耻复屈身异代”,即使他当时对刘裕不满,也不可能预见刘裕将来篡晋的结局。山谷博闻强识,熟悉史乘,其取沈约说是蔽于儒家忠孝观念。山谷此说对后世颇有影响,自南宋起盛行以“忠愤”来解释陶令后期的作品,是与山谷此诗分不开的。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诗意是说陶令在晋时名潜字渊明,刘裕篡位后即以渊明为名,更号为元亮,自别于晋宋之间。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早就指出,山谷此二句是承《南史·隐逸传》的“潜字渊明”之误。实际上陶令在晋时名渊明,字元亮,在宋时始更名潜,仍字元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曾云:“有晋聘士陶渊明。”既以陶令为晋臣,则宜用其旧名渊明。颜延之与陶令是知交,所作哀悼亡友之《诔》,用名不应有误。山谷以“虑愤”目渊明,自然采取《南史》的说法。陶令在晋时已号元亮,而山谷却生出“更始号元亮"一说,这是为了借题发挥,便于把陶令塑造成理想人物。

  他说陶令更号是欲以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要兴复汉室,汉、贼誓不两立。但晋宋易代,诸臣竞相趋附,陶令看到向于旧朝的人并不多,他的心情是凄苦的。虽说是凄苦,但他仍然“肮脏”,即刚强不屈。山谷惋惜当时无益州牧,即刘备,渊明遂不能成就诸葛亮的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山谷此诗首次以诸葛亮比渊明,实属创见。清代诗人龚自珍亦云“渊明酷似卧龙豪”,可以说是从此诗得到启发。

  渊明虽一心忠于本朝,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有好诗流传下来。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不受重视,到了唐代才普遍受到赞誉。其文名至宋而极,苏轼追和陶诗百余首,称为曹刘李杜所不及,山谷此诗,称其为“落笔九天上”。由于尊崇渊明的“忠愤”和诗文,故山谷云:“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这就是说,古人中有许多可与之为友,其中以渊明为最。尚友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的话,可以说是山谷写此诗的圭臬,意即上与古人为友,要读懂他的诗文,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经过全面考察,山谷认为渊明最值得自己尊敬。本应酌杯祭奠,正遇上自己戒酒,此礼也就免了。结句是说自己仿《楚辞·招魂》,写此诗是为了召唤渊明的灵魂。

  宋人魏泰曾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临汉隐居诗话》)他与山谷是同时代人,上述的一段话虽贬黄诗,但用来评论山谷此首怀陶令诗的得失,却大体恰当。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19
2、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8-30

宿jiùpéng怀huáitáolìng--huángtíngjiān

qiányuànshēnmiǎoyuānmíngyóutáo

péngdāngshíchénmíngshìháo

hánhuīmǎojīndāo

suìwǎnxínggèngshǐhàoyuánliàng

wàngzhūāngzàngyóuhànxiāng

shízhōuzhǐhuīyòngzhūjiāng

píngshēngběncháoxīnsuìyuèyuèjiānglàng

kōngshígōngluòjiǔtiānshàng

xiàngláifēirényǒushàng

shǔgāngzhìjiǔyòngzhuóbēiàng

zhāoqiānzàihúnwénhuòd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