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
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
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
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蒋士铨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2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
独向沧浪亭¹外路,六曲阑(lán)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³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
译文:独自游览沧浪亭外的景色,弯曲的栏杆旁,种满了垂杨树。它们展开万缕枝条,鹅黄的颜色在月色下像是濛濛的雾气。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¹沧浪亭:苏州城南之名胜。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²六曲阑干:指弯曲迂回的栏杆。阑干,即栏杆。³鹅黄:此处以颜色代指初春的杨柳。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¹云流去。闭置小窗²真自误³,人间夜色还如许
译文:天上的云彩找不到了,云彩里的疏星,却没有和云彩一起移动。我平时闭门苦读,真是辜负了这里的夜色啊。
注释:¹不共:不和、不与。²闭置小窗:即指代闭门读书。闭置,有禁闭的意思,这里是指自我禁闭。³自误:指自己耽于闭门读书,辜负了窗外美好的夜色。⁴如许:像这样,指如此美好。

  此词上片写作者在沧浪亭外散步时所见夜景。苏州师范学堂与沧浪亭一路相隔。沧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在月色中诗人禁不住又漫步来到这园林胜地。“独向沧浪亭外路”——没有结伴出游的喧哗,没有行色匆匆的烦恼,所谓“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要的就是那份能够“以物观物”的从容与安静。这时词人的心态是安详平和的,这种心态最适宜发现美。“独”字写出了作者对沧浪亭由衷的喜爱和自己与众不同的月夜赏景的审美。王国维在苏州师范教习期间,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并不为时人所重。这个“独”字就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沧浪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这高雅的情趣正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相通的。“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的柔美就不同于《青玉案》中“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的凄美;“鹅黄”的娇艳也不同于夕阳的惨淡。当然“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和“展尽鹅黄千万缕”是从冯延巳《蝶恋花》的“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化来,但接下来的一句“月中并作濛濛雾”就有了一个从薄暮到月出的时间推移。作者是傍晚来此散步的,所以看到“展尽鹅黄千万缕”的柳丝;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夜色已至,月明星出,那千万缕的柳丝就渐渐变成一片濛濛之雾了。这景色就与冯延巳那首词的景色不同,而相似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醇美与朦胧。

  词的下片是写词人在沧浪亭外独步时所见到的天上夜景。月光下,沧浪亭曲折的回廊石栏包裹在层层杨柳之中。那千万枝条正展现出鹅黄嫩绿来,在微微月光的笼罩下,形成一片朦胧的雾气。“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夜色深沉,天上曾有的一片流云已飘逝不见,只有掩映在薄云中的稀稀疏疏的星点,不曾随流云的飘逝而离去,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了。夜空宁静而澄澈。这里边也有一个时间的推移:刚才有一片浮云遮住了几颗星星,现在再一抬头,忽然发现那片浮云已消散得无影无踪,而刚才不见了的那几颗星星又在原来的位置闪耀。这景色引人品味,但它与诗的“比兴”是不同的。诗的比兴用意一般比较明显,意思虽各有不同,但表达得都很明确。词的“境界”则不像诗的“比兴”那么明确,它仅仅停留在给读者一种触发而不能落实的状态。而其美感也正存在于这种引发读者丰富联想的言外意蕴之中。王国维这几句词就是如此:读者可以从“流云”领略到某种无常的变幻,也可以从“疏星”联想到某种高远的、不变的东西,还可以从美学想到哲学甚至想到道德伦理。这是一幅十分美丽的月下柔柳图,作者此刻的心情也如夜空般“表里俱澄澈”。作者在感叹“人间夜色还如许”的同时,也不由得要责怪自己“闭置小窗”耽搁了多时的良辰美景了。“闭置小窗”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自己过去关起门来读书,没有发现外边有这么好的景物可以欣赏;另一层是自己过去钻进人生问题的牛角尖里自寻苦恼,没有发现这种可以陶醉于其中的自然之美的解脱。就像眼前这样的景色,当人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和人生问题的考虑,全身心地投入审美的愉悦,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的夜色也是如此美丽的。

  全词上下两片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写出了夜色的可爱与美丽,其中也蕴涵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词中集中选择了两个镜头,一是月下柳林,一是天上云星,景物不多,却立体地写出了春夜的美妙可人,艺术上十分成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09
2、 陆国斌 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934

diéliànhuā··xiàngcānglàngtíngwài--wángguówéi

xiàngcānglàngtíngwàiliùlángànchuíyángshùzhǎnjǐnéhuángqiānwànyuèzhōngbìngzuòméngméng

piànliúyúnchùyúnshūxīnggòngyúnliúzhìxiǎochuāngzhēnrénjiānhái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故人¹通贵²绝相过³,门外真堪(kān)置雀罗
译文: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通贵:达官贵人。³绝相过:断绝来往。⁴“门外”句: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我已幽慵(yōng)¹(tóng)²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³
译文: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注释:¹幽慵:闲散疏懒。²僮:仆人。³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4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
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2

xián

guāng sòngdài 

réntōngguìjuéxiāngguò ménwàizhēnkānzhìquèluó 
yōuyōngtónggènglǎn láichūncǎofānduō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译文:穿桥而过的水光仿佛长练般落到高高的松树上,天生桥犹如白虹在浮云间时隐时现。
注释:天生桥:修文名胜风景区之一,位于谷堡乡哨上,离修文县城12.5公里。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辽鹤不来华表¹²,仙人一去石桥空。
译文:辽鹤没有归来华表已经毁烂,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空的石桥。
注释:¹华表:古代设在城门、坟墓前的石柱。²烂:腐烂,这里作“毁损”解。辽鹤句:此句用典。据《搜神记》载辽东有丁令威,其人远行,死后化为白鹤归来,栖止于辽东城门华表柱上。此传说距王守仁所生活年代已是几百年后,其时华表已烂。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徒闻鹊架¹横秋夕,漫说秦表²到海东。
译文:曾听说喜鹊会在秋夜架起鹊桥,还听说秦始皇的长鞭能把大石赶到海东。
注释:¹鹊架:此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²秦表:传说秦始皇有神表,能赶石头到海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译文:如果将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可惜它却在这万山丛中毫无用处。
华晔晔,固灵根。
华晔晔,固灵根。
译文:神的车辆放着金光,神出游的场面真是盛大啊!使祭祀者从远处望见便知道神灵降临了。
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
神之斿(liú)¹,过天门,车千乘,敦²昆仑。
译文:祭祀者远远地看见神的旗子已经越过天门。神驾的车千乘万乘,都聚集在昆仑山前。
注释:¹斿:指旗上的飘带。²敦:与“屯”相通,聚集的意思。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出,排玉房¹,周流杂²,拔兰堂。
译文:神灵出游了,他的车子列队于华丽的房屋前。神周游太空,聚集于用兰花熏香的祭殿。
注释:¹排玉房:列队于华丽的房屋前。²杂:聚集。
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
神之行,旌容容¹,骑沓(tà)²,般³纵纵。
译文:神出行时人马众多,行动迅速。
注释:¹容容:飞扬的样子。²骑沓沓:骑,骑马的人和其坐骑。沓沓,行进迅速。³般:相连。
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
神之徕,泛翊(yì)¹,甘露降,庆云集。
译文:神已经来临了,他浮游飞翔而降,他飞来时降下了吉祥的甘露,出现了象征太平的庆云。
注释:¹翊翊:飞翔的样子。
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
神之揄(yú)¹,临坛宇,九疑²宾,夔(kuí)³龙舞。
译文:众神相互牵引来到祭祀的宫殿,虞舜来做客,舜的臣下夔和龙也来舞蹈娱神。
注释:¹揄:相互牵引。²九疑:这里指九疑山之神,指舜。³夔:舜的乐官。
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合所思。
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¹,合所思。
译文:神飞翔着赶吉时来到,安坐下来。祭祀者感到了神带来的祥和。
注释:¹共翊翊:共,与“恭”相通。翊翊,恭敬的样子。
神嘉虞,申贰觞,福滂洋,迈延长。
神嘉虞(yú)¹,申贰觞(shāng)²,福滂洋,迈延长。
译文:神对祭享十分满意,祭祀者再次为神敬酒。神降下丰厚的恩泽,延伸长久。
注释:¹虞:娱乐,欢快。²贰觞:再次敬酒。
沛施佑,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莽若云,增阳波。
¹施佑,汾之阿²,扬金光,横³泰河,莽(mǎng)若云,增阳波
译文:神普施福佑于汾河曲折处。神的金光像云一样升起,激起黄河的波浪。
注释:¹沛:广泛。²阿:水流曲折处。³横:充满。⁴阳波:这里指黄河的波浪。
遍胪欢,腾天歌。
遍胪¹欢,腾天歌。
译文:参加祭典的人见了神光,普遍感到高兴,他们快乐的歌声响彻上空。
注释:¹胪:陈列。
华晔晔,光芒盛大的样子。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在元鼎四年到汾阴祭祀后土,礼毕,到荥阳,经过洛阳。这首诗作于他渡过黄河南行途中。诗写出了神的出游、来临、受享及赐福等幻想的情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hàn)(dàn)¹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²绿波间。还与韶(sháo)光共憔悴,不绿看。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注释:¹菡萏:荷花的别称。²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细雨梦回鸡塞(sài)¹远,小楼吹彻²玉笙(shēng)³。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译文: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¹鸡塞:亦作鸡禄山。这里泛指边塞。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³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9-122 .

tānhuànshā ·hàndànxiāngxiāocuìcán

jǐng dài 

hàndànxiāngxiāocuìcán 西fēngchóu绿jiān háisháoguānggòngqiáocuì kānkàn 
mènghuísàiyuǎn xiǎolóuchuīchèshēnghán duōshāolèizhūxiànhèn lángān  (xiànhènzuò xiànhè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