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如斯也。自低回、一声檀板,数行泣下。几许花丛懒回头,尽着流莺轻骂。
女子如斯也。自低回、一声檀板,数行泣下。几许花丛懒回头,尽着流莺轻骂。
只听说、文君新寡,明镜无情春又老,叹红颜、一例衍期嫁。
只听说、文君新寡,明镜无情春又老,叹红颜、一例衍期嫁。
三五艳、易凋谢。
三五艳、易凋谢。
倦摹潘陆抄杨马,腆认说文章华国,何关风化。呼吸商声秋气满,节义几人肩者。
倦摹潘陆抄杨马,腆认说文章华国,何关风化。呼吸商声秋气满,节义几人肩者。
渴睡汉、酒阑灯灺。三十功名尘与土,古之人、先我将愁写。
渴睡汉、酒阑灯灺。三十功名尘与土,古之人、先我将愁写。
公等语、大都诈。
公等语、大都诈。
蒋士铨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2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忆昔西都¹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yī)²山水洛川³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译文:当年在西都洛阳共同渡过的那段欢乐豪纵的生活时光早已成为往事。自兹一别之后,离散至今,还有谁能够再聚在一起?仔细回想昔日与友人同游洛阳伊川山水,一齐观看城中牡丹的情景,竟然如同在梦境中一样。
注释:夜行船:词牌名,《太平乐府》、《中原音韵》、元高拭词,俱注双调。黄公绍词,名《明月棹孤舟》。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¹西都:北宋以洛阳为陪都,因在开封西,故称洛阳为西都。²伊川:水名,即伊河,源出河南卢氏县东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³洛川:洛水,源出陕西雒南县冢岭山。⁴旧游:指与欧阳修相交的梅尧臣等七人。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tì)¹谁相送。
译文:今天我和你又再次相逢,回首往事,话题更多,情意也更加深重,愁的是那画楼上的钟声不时响起,传入耳中,好像在说时间不早了,还喋喋不休地谈论个什么。如今你我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此情此景,何不开怀畅饮,然后再彼此告别,管他是谁送谁呢。
注释:¹殢:本意为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上片忆旧。“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这一深沉的慨叹蕴含着词人对青春生活的追忆,同时,更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而事实上,在洛中与欧阳修相交甚欢的友人多半已经辞世,宋宝元二年(1039),谢绛卒,宋庆历七年(1047),尹洙又卒。到如今,昔日同在西京诗酒欢会、纵情游赏的友人,只有梅尧臣尚在,因而令词人十分感伤。所以一句“有谁能共”又包含着世事无常、人生沧桑之感。正因为如此,当词人回忆当年遍赏伊川山水洛川花的情形之时,不禁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细寻思、旧游如梦”,细细寻思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

  下片感今,述洛中故友多凋零,如今自首重聚痛饮,感慨良多,无限伤感。“今日相逢情愈重”三句叙写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感受,沧桑的经历使二人更觉相互间情谊的厚重。一个“愁”字隐蕴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限惆怅伤感。人生如此无常,故今挚友梅尧臣能折道来探望自己,让词人备觉这份情谊的珍贵。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愁闻唱、画楼钟动”,此一可理解为与老友畅谈之时,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故尔令闻者愁。二或可理解为筵席间歌女唱起了昔日洛中好友如今已然辞世的谢绛所填之词中的词句,“月西斜,画楼钟动”。词在人亡,引发筵席间词人的深重悲伤。末二句写词人面对又将到来的离别而劝饮的情景。老友见面,总是意味着许多的沧桑回忆,许多的酸甜苦辣,这些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眼下又要分别了,此地一别,此生还能否相见尚不得而知,因此还是撇开往事开怀畅饮,往事已够让人遗憾的了,千万不要再给此次相逢留下什么遗憾。句中的“此景”,是别离之景,更是人生迟暮之景。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挚烈,体现了词人与友人之问真挚淳朴的友情,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怀旧之作。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88页

xíngchuán··西dōuhuānzòng--ōuyángxiū

西dōuhuānzòngbiéhòuyǒushuínénggòngchuānshānshuǐluòchuānhuāxúnjiùyóumèng

jīnxiāngféngqíngzhòngchóuwénchànghuàlóuzhōngdòngbáitiānféngjǐngdàojīnzūnshuíxiāngsòng

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
¹方阳羡²³新居,我亦吴门(qì)旧庐。
译文:您刚刚在阳羡选择新的住所,我也在苏州一带修葺破旧的房屋。
注释:¹君:敬称,指苏轼。²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³卜:选择。⁴吴门:地名,今苏州一带。⁵葺:修葺。
身外浮云轻土苴,眼前陈迹付籧篨。
身外浮云¹²土苴(jū)³,眼前陈迹(qú)(chú)
译文:我轻视功名利禄就如同渣滓一般,过去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就将它交给籧篨吧。
注释:¹身外浮名:功名利禄。²轻:轻视。³土苴:指渣滓,糟粕,比喻微贱之物。⁴陈迹:过去的事迹。⁵付:交给。⁶籧篨:一种粗竹席。
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
涧声¹山色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yǎn)³
译文:山中的水流声和美景远在苍茫的云端之上,鲜花的阴影和小溪粼粼的波光在罨画到处都是。
注释:¹涧声:山中水声。²山色:山中景色。³罨画:地名。⁴馀:同“余”,多余。
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
他日¹扁舟²约来往³,共将诗酒狎(xiá)樵渔。
译文:我与你将来乘着小舟相约交际,一起作诗饮酒,又亲昵地砍柴打渔。
注释:¹他日:将来。²扁舟:小船。³来往:交际往来。⁴共:一起。⁵狎:亲昵地。

zizhān--zhāngdūn

jūnfāngyángxiànboxīnménjiùshēnwàiyúnqīngyǎnqiánchénchú

jiànshēngshāncāngyúnshànghuāyǐngguāngyǎnhuàbiǎnzhōuyuēláiwǎnggòngjiāngshījiǔxiáqiáo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¹朝酣(hān)²,天香³夜染衣。
译文: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丹景¹春醉容²,明月问归期³
译文: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酒”、“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色。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色”,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色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色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色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色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色,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色;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1、 《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叶醉秋色,碧溪¹弹夜弦。
译文:片片红叶让人沉醉于这动人的秋色中,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注释:¹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佳期¹不可再,风雨杳(yǎo)²如年。
译文: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注释:¹佳期:美好的时光。²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此诗前两句写景,首句用重彩描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的秋景图,次句渲染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女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遗憾,写尽了她未来日子的苦难。全诗措词委婉,造语清丽,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
2、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quán

xiāng驿 tángdài 

hóngzuìqiū tánxián 
jiāzài fēngyǎonián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永日¹不可暮²,炎蒸毒我肠³
译文: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注释:¹永日:夏日昼长,故称。²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³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安得万里风,飘飖(yáo)吹我裳。
译文: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昊天¹得华月²,茂林延³疏光。
译文: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注释:¹昊天:夏天。²华月:明月。³延:招来。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仲夏¹苦夜短,开轩²纳微凉。
译文: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注释:¹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²轩:窗。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虚明¹见纤毫,羽虫²亦飞扬。
译文: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注释:¹虚明:月光。²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物情无巨细¹,自适²固其常。
译文: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注释:¹巨细:大小。²自适:自得其乐。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念彼荷戈士¹,穷年²守边疆。
译文: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注释:¹荷戈士:戍卒。²穷年:一年到头。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何由一洗濯(zhuó)¹,执热²互相望。
译文: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注释:¹洗濯:洗涤,沐浴。²执热:苦热。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竟夕¹击刁斗²,喧声连万方。
译文: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注释:¹竟夕:整夜。²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青紫¹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译文: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注释:¹青紫:贵官之服。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北城¹悲笳(jiā)发,鹳(guàn)²号且翔。
译文: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注释:¹北城:指华州。²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况复¹烦促倦,激烈思时康²
译文: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注释:¹复:一作“怀”。²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夏夜叹》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动荡,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这四句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杜甫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这几句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得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杜甫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真是道得了人民的心声啊,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他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于是,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杜甫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末四句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他期盼着太平盛世。在此时,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130

xiàtàn

 tángdài 

yǒng yánzhēngcháng 
ānwànfēng piāoyáochuīcháng 
hàotiānchūhuáyuè màolínyánshūguāng 
zhòngxiàduǎn kāixuānwēiliáng 
míngjiànxiānháo chóngfēiyáng 
qíng shìcháng 
niànshì qióngniánshǒubiānjiāng 
yóuzhuó zhíxiāngwàng 
jìngdiāodòu xuānshēngliánwànfāng 
qīngsuī zǎohuánxiāng 
běichéngbēijiā guànháoqiěxiáng 
kuàngfánjuàn lièshík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