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廊。深房。闲窗。剪金釭。昏黄。微风暗吹罗衣裳。木樨天气花香。
斜廊。深房。闲窗。剪金釭。昏黄。微风暗吹罗衣裳。木樨天气花香。
莲漏凉。二十五声长。薄酒醒可怜晚妆。
莲漏凉。二十五声长。薄酒醒可怜晚妆。
昔年听雨,秋为愁乡。昔年对月,箫谱新腔旧腔。怨雨声兮床床。
昔年听雨,秋为愁乡。昔年对月,箫谱新腔旧腔。怨雨声兮床床。
敢月华兮茫茫。今年十度霜。挑灯重思量。小令断人肠。
敢月华兮茫茫。今年十度霜。挑灯重思量。小令断人肠。
素笺淡墨三两行。
素笺淡墨三两行。
吴藻

吴藻

吴藻(1799~1862),女,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字苹香,自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黟县。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自绘饮酒读骚图,又题饮酒读骚图曲。著有《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书屋诗》等。 ▶ 2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zài)(shān)载柞(zé)¹,其耕泽(shì)²。千³(ǒu)其耘(yún),徂(cú)(xí)徂畛(zhěn)。侯¹⁰侯伯¹¹,侯亚¹²侯旅¹³,侯彊(qiáng)¹⁴侯以¹⁵。有嗿(tǎn)¹⁶其馌(yè)¹⁷,思¹⁸¹⁹其妇,有依²⁰其士²¹。有略²²其耜(sì)²³,俶(chù)²⁴(zī)²⁵南亩²⁶,播厥百谷。实²⁷²⁸²⁹³⁰,驿驿³¹其达³²。有厌³³其杰³⁴,厌(yān)³⁵其苗,绵绵其麃(biāo)³⁶。载(zài)³⁷济济³⁸,有实³⁹其积⁴⁰,万亿⁴¹及秭(zǐ)⁴²。为酒为醴(lǐ)⁴³,烝(zhēng)⁴⁴(bì)⁴⁵祖妣(bǐ)⁴⁶,以洽⁴⁷百礼。有飶(bì)⁴⁸其香。邦家之光。有椒⁴⁹其馨,胡考⁵⁰之宁。匪(fěi)⁵¹⁵²有且,匪今斯今,振古⁵³如兹。
译文:拔掉野草除树根,田头翻耕松土壤。千人并肩齐耕耘,洼地坡田都前往。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壮汉雇工都出勤,地头吃饭声音响。丈夫夸妻饭菜香,妻爱其夫有依傍。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各类谷种播入土,颗粒饱满生机旺。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献先祖先妣尝,百礼合洽供祭飨。美味佳肴散芳香,呈现国家很兴旺。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不是此地才如此,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注释:¹载芟载柞: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²泽泽:通“释释”,土松散润泽貌。³千:概数,言其多。⁴耦:两人并耕叫“耦”。⁵耘:除田间杂草。⁶徂:往。⁷隰:低湿地。⁸畛:高坡田。⁹侯:语助词,犹“维”。¹⁰主: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¹¹伯:长子。¹²亚:叔、仲诸子。¹³旅:幼小子弟辈。¹⁴彊:同“强”,强壮者。¹⁵以:雇工。¹⁶有嗿:即“嗿嗿”,众人吃饭的声音。¹⁷馌: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¹⁸思:语助词。¹⁹媚:美。²⁰依:壮盛。²¹士:《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²²有略:即“略略”,形容锋利。²³耜: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²⁴俶:始。²⁵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²⁶南亩:向阳的田地。²⁷实:种子。²⁸函:含。²⁹斯:乃。³⁰活:活生生。³¹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³²达:出土。³³厌:美好。³⁴杰:特出之苗。³⁵厌厌:禾苗整齐茂盛貌。³⁶麃:谷物的穗。³⁷载获:开始收获。³⁸济济:人众多貌。³⁹有实:即“实实”,广大貌。⁴⁰积:露天堆积。⁴¹亿:十万。⁴²秭:一万亿。⁴³醴:甜酒。⁴⁴烝:进。⁴⁵畀,给予。⁴⁶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⁴⁷洽:合。以洽百礼,谓合于各种礼仪的需用。⁴⁸有飶:即“飶飶”,形容食物的香气。⁴⁹椒:以椒浸制的酒。⁵⁰胡考:长寿,指老人。⁵¹匪:非。⁵²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⁵³振古:终古。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前二十一句可算是第一部分,后十句算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七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籍田祀神之用,与《周颂·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7-690

zàishān

míng xiānqín 

zàishānzài gēngshìshì 
qiānǒuyún zhěn 
hóuzhǔhóu hóuhóu hóuqiánghóu 
yǒutǎn mèi yǒushì 
yǒuè chùzàinán juébǎi 
shíhánhuó 驿驿 
yǒuyànjié yànyànmiáo miánmiánbiāo 
zàihuò yǒushí wàn亿 
wéijiǔwéi zhēng qiàbǎi 
yǒuxiāng bāngjiāzhīguāng 
yǒujiāoxīn kǎozhīníng 
fěiqiěyǒuqiě fěijīnjīn zhèn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琉璃钟¹,琥(hǔ)(pò)²浓,小槽(cáo)³酒滴真珠红
译文: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
注释:¹钟:盛酒的器皿。²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³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指酿酒。⁴真珠红:名贵的红酒。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烹龙炮凤玉脂泣¹,罗帏(wéi)²珠幕围香风。
译文: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
注释:¹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²罗帏:一作“罗屏”。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吹龙笛¹,击鼍(tuó)²;皓齿歌,细腰舞。
译文: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
注释:¹龙笛:长笛。²鼍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译文: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君终日酩(mǐng)(dǐng)¹醉,酒不到刘伶²坟上土。
译文: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¹酩酊:大醉。²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凤”、“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年 :656-658页 .

jiāngjìnjiǔ--

liúzhōngnóngxiǎocáojiǔzhēnzhūhóng

pēnglóngpàofèngzhīluówéixiùwéixiāngfēng

chuīlóngtuóhào齿chǐyāo

kuàngshìqīngchūnjiāngtáohuāluànluòhóng

quànjūnzhōngmǐngdīngzuìjiǔdàoliúlíngfénshàng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jì)¹逢古老²,独立思氛氲(yūn)³。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注释:¹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²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³氛氲:思绪深长貌。⁴零丁:孤单貌。⁵头鬓:头发。⁶勋庸:即指功业,功劳。⁷已矣:完了。⁸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汉家¹能用武,开拓穷²异域³。戍(luán)(kāng)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yì)
注释:¹汉家:借指唐朝。²穷:尽。³异域:外国。⁴戍卒:守边的战士。⁵厌:饱。后作“餍”。⁶关亭:一本作“开亭”。⁷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fēi)¹。元戎²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qiāng)³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注释:¹霏霏:形容雨雪细密。²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³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⁴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幽州¹多骑射,结发²³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注释:¹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²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发,因此以结发指童年、年轻时。³重:崇尚,看重。⁴横行:纵横驰骋。⁵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àn)¹长城外,日没更烟尘²。胡骑虽凭陵³,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注释:¹黯黯:一本作“茫茫”。²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³凭陵:侵凌,进逼。⁴古树:枯树。⁵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幽州多骑射”这首诗称颂了守边戍卒的骁勇善战。全诗先总写幽州民俗的风貌,崇尚勇武;随即指出,他们不但善武而且乐于效力军前,保卫乡土,建立功勋。但诗人亲眼目睹了他们狩猎时的场面,不过这场面已够让人感到欣喜了。保家卫国从来不只是军队的事情,更需要有民众的参与,才能将侵略者掀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诗人目睹这一群生龙活虎、武艺高强的边疆健儿,对边境油然而生了几分安全感。

  “黯黯长城外”这首诗描述了边塞战事纷纭的情况。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痛地诉说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景物描写切合战斗实际,烘托出惨烈的战斗氛围,而这种景色又是战斗中独有的,因此写景即是写战争。在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这惨剧时难以遏制的悲愤心情。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宝函¹(diàn)²金鸂(xī)(chì)³,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春雨时。
译文: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注释:¹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²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³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⁴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⁵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⁶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¹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²与花枝³,此情谁得知?
译文: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²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³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吴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吴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wēntíngyún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其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畏?”曰:“畏啐。”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¹,就²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³未耶?就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就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就陈悟其为鬼。佯(yáng)曰:“世言人畏鬼,信乎?就鬼曰:“非也!鬼实畏人!就陈曰:“人何足畏?就曰:“畏啐。就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就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就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译文:陈在衡,六十多岁了。晚上走在野外,看到二个人打着灯笼往前走。(陈在衡)于是靠近灯笼里的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死后的第七日了吗?”陈在衡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就说谎道:“没有。”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明白他们是鬼。就假装鬼说:“世人都说人怕鬼,确定吗?”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哪里值得害怕?”鬼说:“怕吹气。”陈在衡于是用力吸气向他们吹气。两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地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话不骗你,我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然后又向他们吹气,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向他们吹气他们就消失了。
注释:¹行:行走。²就:靠近。³首七:死后的第七日。⁴讶:奇怪,以……为奇怪。⁵漫:随意。⁶悟:明白,醒悟。⁷信:确实。⁸足:值得。⁹灭:消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