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凄凉付劫灰,故家乔木夕阳颓。输君尚有青藤屋,容得天池染翰来。
万事凄凉付劫灰,故家乔木夕阳颓。输君尚有青藤屋,容得天池染翰来。

huàshǒusāndōngyuánténghuā--jiǎngchūnlín

wànshìliángjiéhuījiāqiáoyángtuíshūjūnshàngyǒuqīngténgróngtiānchírǎnhànlái

蒋春霖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¹暖草如积²,山晴花更繁(fán)
译文:野径温暖铺着柔厚的碧草,山气晴净杂花更显得茂繁。
注释: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¹径:小路。²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译文:一川清水曲曲折折无声流淌,数户村居高高低低依山而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静憩(qì)¹²鸣午,荒寻³犬吠昏
译文:午间静憩传来几声横鸣,访寻幽境又遇犬吠暮烟。
注释:¹憩:休息。²横:一作“鸠”。³荒寻:犹言寻幽。⁴昏:黄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¹
译文:出游归来向人谈起此事,以为所经本是武陵桃源。
注释:¹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横犬相闻”之语。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这首诗描写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春末或夏初时分,脚下的小路似乎也感到了节候的温暖,路上绿草如茵,满山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一种身临其景,历历在目的印象。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数字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复斋漫录》卷上说,‘静憩横鸣午”是吸取唐人诗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横”的意思而来,其实未必可信,但指出了二者都是描绘午时横鸣的情景却是对的。横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这两句造语极为洗炼,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将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极简净的十个字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卢纶《山中绝句》云:‘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成相伴眠。’介甫只用五字,道尽此两句。如云‘眠分黄犊草’,岂不妙乎!”胡仔在此赞叹王安石的,正是他这种能“以少许胜多许”的语言表现能力,“荒寻犬吠昏”也是一例

  这首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直是一幅形象的桃源图。《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正与“草如积”、“花更繁”的景色相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横犬相闻”,又与此诗中间二联的意境一致。从这里可似看出诗人的匠心,虽然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他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有成竹在胸,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韩愈称赞贾岛的诗说:“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苏东坡提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都是指的这种特点。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说,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寄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际上也道出了他自己作诗的甘苦。这首《即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其中虽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与此诗所表现的感情正可相发明。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注重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作者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景物。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37-238
2、 顾易生.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8

shì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ìngnuǎncǎo shānqínghuāgèngfán 
zònghéngchuānshuǐ gāoxiàshǔjiācūn 
jìngmíng huāngxúnquǎnfèihūn 
guīláixiàngrénshuō shìlíngyuán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zhāo)发广莫门¹,暮宿丹水山²
译文:清晨由广莫门出发,晚间投宿在丹水山。
注释:扶风:郡名,郡治在今陕西泾阳县。¹广莫门:晋洛阳城北门。汉时洛阳城北有二门,一曰毂门,一日曰门。晋时改毂门为广莫门。²丹水山:即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县北,丹水发源于此。丹水由此向东南流入晋城县界,又南入河南省、经沁阳县入沁水,是为大丹河。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左手弯繁弱¹,右手挥龙渊(yuān)²
译文:左手拉着繁弱大弓,右手挥动龙渊宝剑。
注释:¹繁弱:古良弓名。²龙渊:古宝剑名。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顾瞻¹望宫阙(què)²,俯仰御(yù)飞轩。
译文:回过头望一望宫阙,俯身驾车飞奔向前。
注释:¹顾瞻:回头望。²宫阙:指城郭。阙,宫门前的望楼。御:驾御。飞轩:飞奔的车子。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据鞍(ān)¹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译文:按着马鞍长长叹息,伤心的泪儿像流泉。
注释:¹据鞍:按着马鞍。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系马长松下,发鞍¹高岳头。
译文:拴着马儿在长松下,卸下马鞍在高山颠。
注释:¹发鞍:卸下马鞍。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烈烈¹悲风起,泠(líng)²(jiàn)水流。
译文:凛烈的悲风不住吹,泠泠的涧水流不断。
注释:¹烈烈:风的威力。²泠泠:流水声。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挥手长相谢¹,哽(gěng)(yè)²不能言。
译文:挥一挥手儿长相辞,悲泣哽咽不能再言。
注释:¹谢:辞别。²哽咽:过分悲泣至于声气结塞。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浮云为我结¹,归鸟²为我旋³
译文:浮云飘来为我集结,归鸟飞来为我盘旋。
注释:¹结:集结。²归鸟:一作“飞鸟”。³旋:盘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去家¹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译文:离家的日子已长远,怎知生存还是死还。
注释:¹去家:离开家。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kāng)(kǎi)¹穷林中,抱膝独摧藏²
译文:在荒林中慷慨悲歌,抱着双膝独自感伤。
注释:¹慷慨:即慷慨悲歌。²摧藏:凄怆,伤心感叹的样子。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mí)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译文:麋鹿在我面前游转,猿猴蹦跳戏弄一旁。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¹粮既乏尽,薇蕨(jué)²安可食?
译文:钱财粮食已经用光,薇蕨已老岂能当粮。
注释:¹资:钱。²薇蕨:一种野菜,嫩时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揽辔(pèi)¹命徒侣(lǚ)²,吟啸³绝岩中。
译文:拉马缰命随从前行,在悬崖险径中吟唱。
注释:¹揽辔:拉住马缰。²徒侣:指随从。³吟啸:即吟诵。⁴绝岩:绝壁。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君子道微¹矣,夫子²³有穷。
译文:君子之道已经衰微,孔子也有穷困时光。
注释:¹微:衰微。²夫子:指孔子。³固:一本作“故”。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惟昔李¹(qiān)²期,寄³在匈奴庭。
译文:昔日李陵错过约期,流落匈奴做了大将。
注释:¹李:指李陵。²骞:通“愆”字。愆期:错过约定期。指汉李陵在武帝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八万士兵围击李陵。李陵战败,并投降匈奴。汉武帝因此杀了李陵全家。³寄:暂住。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¹
译文:忠信之人反而获罪,汉武皇帝不能原谅。
注释:¹不见明:不被谅解。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我欲竟¹此曲,此曲悲且长。
译文:我欲奏完这首歌曲,此曲悲伤而且太长。
注释:¹竟:奏完。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弃置勿重陈¹,重陈令心伤!
译文:放置一旁不再陈述,若再陈述令人心伤。
注释:¹重陈:再次陈述。

  这首诗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文选》李善注,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解,合九解成一篇。

  首解四句写登程。下笔就写“朝发”、“暮宿”,是记实,也见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早晨刚出都城北门——广莫门,日暮已到了大河之北、丹水的发源地——丹水山,进入并州境内。这里,诗人用夸张笔法渲染出行色的匆忙,也透露了他急于赴国难的心情。接着写出自己两手所持的是像古代繁弱、龙渊那样的名弓宝剑;而“弯”(开弓)、“挥”两个富动态性的词,既说明他是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都需要用武,也足以显现出作者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

  次解写恋阙心情。作者年轻时(作诗时也只三十六岁)正处西晋初期的安定阶段,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也曾有过诗酒从容、文友会聚的一段优游生活。洛阳城里巍峨的宫阙,是过去国家安定隆盛的标志,也是他前阶段优游生活的见证。自经变乱,现在已到了“国已不国”的地步。往事成尘,归来无日。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望中最瞩目的是宫阙,是“俯仰御飞轩”。这句意思应是说,宫中廊宇高低,远望宛如急行中车辆的起伏。作者心目中,这时已经把静态中的宫中廊宇和身边行进中车辆的动态混而为一了。抚今思昔,不自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三解写途中小憩。京都已落在遥远的后方,现在系马、解鞍的所在是荒寂的高山头、长松下,入耳的只有秋末的烈烈悲风和泠泠涧流的声响。这四句用了音韵谐协的偶句,着力烘染出一幅秋山穷旅图。

  四解写小憩中的心情。与熟悉的京都和那里的人挥手长辞了,黯然无言,惟余哽咽。甚至空中的浮云也凝定不流,飞鸟也回旋不去。耳目所接,竟如天地万物都在助人兴悲。后两句写境,却更增强情的抒发。

  五解继写一时心中所想。这时心头萦绕不去的是离家日远,前路茫茫,境地险恶,存亡未卜。在这穷荒山林中,慷慨激昂,也是徒然,只有抱膝独坐,思绪紊乱,五内如焚。这是作者胸怀、心情的真实表白。

  六解写当前困境。身处穷林,惟与麋鹿、猿猴为伍。资粮乏绝,无以充饥。看看麋鹿、猿猴还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戏自得,实在令人自叹不如。经此映衬,愈见出人的困窘不堪。这解和四解一样,都叠用两个“我”字,产生了对面倾诉的亲切感。

  七解写困境中的自慰、自奋。作者深知重任在身,不容徬徨,终于重提辔缰,号召部下继续前行;同时,也在绝岩中,聊自吟咏舒啸,稍畅胸怀。他的重行振作,是由于在所承受的传统思想中找到了若干支撑力量:自己当前的处境,正是古人也曾慨叹的“世衰道微”的时世;孔子在陈绝粮,就曾对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何况是我辈。他精神上终于获得了宽解。

  八解是在自慰、自奋之余,又作转折,写出内心的隐忧:历史上曾有过李陵对匈奴以少击众,最后势穷力屈,过期不得归来,被迫降敌的事。李陵在降敌前也是尽忠竭力了,降敌后亦常怀归志,但汉武帝却不予谅解,反而杀了他的母弟妻子。现在朝廷多事,不暇外顾,自己孤悬一方,后援难继,困窘之情亦与李陵相去不远,不能不对未来抱忧兴叹。

  九解是全篇的结尾,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但在此篇,却不是单纯的套用。从上文所写,可见作者前途艰危正多,路也正长,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样悲而且长。哀怨深沉,实在不忍、也无心重陈了。重陈,只是使自己、也使听者心伤而已。

  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感情真挚,用语简练,鲜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全篇九解,一气贯注;逐解换韵,声情激越。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辞家赴难、身处穷窘、忠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实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乱世危、朝廷不振、凶荒满目的现实环境,有着史的价值。全诗辞旨愀怆悲壮,千载之下,感人犹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434-435页

fēng

liúkūn wèijìn 

zhāoguǎng广mén 宿dānshuǐshān 
zuǒshǒuwānfánruò yòushǒuhuīlóngyuān 
zhānwànggōngquè yǎngfēixuān 
ānchángtàn lèixiàliúquán 
chángsōngxià āngāoyuètóu 
lièlièbēifēng línglíngjiànshuǐliú 
huīshǒuchángxiāngxiè gěngnéngyán 
yúnwèijié guīniǎowèixuán 
jiāyuǎn ānzhīcúnwáng 
kāngkǎiqiónglínzhōng bàocuīcáng 
鹿yóuqián yuánhóu 
liángjìn wēijuéānshí 
lǎnpèimìng yínxiàojuéyánzhōng 
jūndàowēi yǒuqióng 
wéiqiān zàixiōngtíng 
zhōngxìnfǎnhuòzuì hànjiànmíng 
jìng bēiqiěcháng 
zhìchóngchén chóngchénlìngxīnshāng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帘幕疏(shū)¹风透。一线香飘金兽²。朱阑(lán)³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译文: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注释:¹疏疏:稀疏。²金兽:兽形的香炉。³朱阑:红色栏杆。⁴月华:月光。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 一作:东墙)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¹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 一作:东墙)
译文: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天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注释:¹著人:使人。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无人谁诉。教人深深惆怅。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池万兴)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郑临川)

qiūruǐxiāng ·liánshūshūfēngtòu

zhānglěi sòngdài 

liánshūshūfēngtòu xiàn线xiāngpiāojīnshòu zhūlánbiànhuánghūnhòu lángshàngyuèhuázhòu 
biéwèinóngjiǔ zhuórénshòu qíngqiángdōngliǔ chūnniánniánjiù  (qiángdōngzuò dōngqiáng )
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金粟¹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chǔ)²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³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zhǐ)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¹⁰,嗅之狂醒¹¹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jī)(lú)¹²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huì)¹³,其用亦甚夥(huǒ)¹⁴。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¹⁵。”
译文:金粟园后面,有一个二十多亩的莲池,靠近水的地方有一个园子,楮树生长得很茂盛。我想在那里建一个小亭子以供纳凉,有人劝我说:“楮树不是一种有材用的树,最好把它砍去,种上松柏。”我说:“松柏长得很慢,需要很久才会有阴凉,我怎能等得了?”又有人建议说:“种上桃李。”我回答说:“桃李成荫,也需要等四五年,道人云游四海,像云一样游走,怎能滞留于一处呢?我需要的是现在可以用来乘凉的。楮树虽然不能有大材用,但也不像商丘的树木,闻了之后让人狂醉三天而不能自己,也介于有材用和无材用之间。如果认为它有材用,它却不能用来作为顶梁柱。如果认为它无材用,它的皮却可以做纸,结的果实可以用药,也可染丝织品,可以洗脸,用处还是很多的。以前苏轼作《宥老楮诗》,大概也是来源于此种说法。
注释:¹金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²楮树:落叶乔木。皮可制纸。³或:有人。⁴不材:不成材,无用。⁵道人: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⁶迹:形迹。⁷枳:阻塞。⁸期:希望,企求。⁹庇阴:遮蔽。¹⁰商丘之木:见于《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¹¹狂醒:极清醒。¹²枅栌:柱上方木。¹³颒面:洗脸。¹⁴夥:众多。¹⁵“昔子瞻作”二句:苏轼《宥老楮诗》中有句:“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宥,宽恕,赦免。静言,仔细地。蔡侯:指发明造纸的蔡伦。桐君: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今浙江桐庐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烝,指气体上升。腐余,腐朽废弃之物。
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今年夏,酷暑,前堂¹如炙²,至此地则水风泠(líng)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yuè)³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ruò),即曦(xī)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¹⁰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¹¹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¹²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译文:今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待在前面的堂屋就像火烤一样,到了这个地方却清风送爽,凉快无比,而且楮树叶都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很密很大,整个亭台都在树荫之下。在亭子周围种上竹子,亭子上盖上箬叶,阳光就遮住了,还可以避雨。太阳西移,隐藏于茂密的树林,枝叶间小鸟因为热而鸣叫着,沉闷的气氛就像是在深山老林里一样。这些日子以来,在楮树下纳凉就像穿衣吃饭,未曾有一天停息,甚是合乎我的心意。自己思量种植别的树木,还是应当种植楮树,而且到了现在,楮树已经长得繁盛茂密,难道不应该感谢它吗?那么就用最高的殊荣对待它,所以以之为我这座亭子的名字。
注释:¹前堂:前面的正房。²炙:烤。³遮樾:指树荫遮蔽。樾,树荫。⁴植:直立。⁵箬:竹笋外壳。⁶曦色:指阳光。⁷沸:喧嚣。⁸沉沉: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⁹废:抛弃,废弃。¹⁰有当:适合,合宜。¹¹森森:树木繁密的样子。¹²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

  袁中道的一生仕途不顺,命运多舛,但其兼济天下的热情始终未减,《楮亭记》即是这样一篇论及作者处世哲学的小品文。

  在第一段中,作者先提及自己欲在园中置一凉亭,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驳斥了有人建议砍掉园中的楮树、改种松柏的建议。在问答之中,作者巧妙地赞誉了楮树的优点,并自然地引出了后文要论及的重点,也就是“材与不材”的问题。楮树“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却又“不中梁栋枅栌之用”。正因它不成材,所以不会被匠人看中;又因它有材,所以作者也不会移走它。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楮树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所以才能够得以保全。

  在第二段中,作者写了一段夏天的经历。酷暑时节“前堂如炙”,楮树丛生的地方却“水风泠泠袭人”。“其阴甚浓,植竹为亭,隐蔽层林,啼鸟沸叶”,在灼热和清凉的强烈对比中,楮亭俨然成了一间天然的凉亭。这段诗情画意的描绘,既点明了楮亭命名的由来,又将作者对楮树的感情熔铸了进去,情景交融,极富情趣。最后,作者对介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楮树赐以“九锡”,这就不单单是在赞誉楮树,而是在借题发挥,宣扬作者的处世哲学。仔细回味文中那介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楮树,子瞻作诗取之,作者也称其“深当予心”,甚至说道“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想必读者也会对作者为楮树“名为不材实为佳木”的翻案之议大加赞赏,可以说,全文最后“赐以九锡”的点睛之笔为这篇记加入了深厚的内涵。木之用,不在栋梁;人之才,不唯伟业。作者将“九锡”这种中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者的礼器赐予楮树,是将树的灵魂与自己的人生信条合而为一了。

  袁中道一生以自适为宗,却又被功名所牵绊。他的人生旅程既饱含着心酸的失意,也充满着对成功的期待。他的一生时时发出归隐山林的慨叹,却又无奈多次出山应对世缘。仕途的坎坷曲折,父兄的溘然离世,种种的一切,让他的心灵常常逃往山水之间。《楮亭记》一文的语言清新隽永,本色自然,既不乏清静悠闲的雅士生活的描绘,文字深处又饱含着一份失意和惆怅。楮非不材,人也必定不完全以功名论英雄,从袁中道的这份笔力深处的灼见和感喟,看来他一定是在材之辨的论说中寻求到了自己的精神高地和心灵安慰。

参考资料:
1、 乐燎原语文名师工作室编.高中古文阅读与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1:72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故枥¹思疲马,故窠(kē)²思迷禽。
译文:用旧的马槽想念已日渐老去的马儿,迷路的鸟儿想念自己的巢穴。
注释:¹枥:马槽。²窠:昆虫、鸟兽的巢穴。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浮云蔽我乡,踯(zhí)(zhú)游子吟。
译文:天上浮云遮蔽了家乡,远离家乡的游子还在痛苦徘徊。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cén)¹
译文:悲痛不已一直不愿前行,那天边的层云已渐渐积聚厚重的得挡住了东边的高山。
注释:¹岑:小而高的山。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lín)¹
译文:接待客人的厅堂寂静无声,簌簌而下的落叶仿似绵绵不休的秋雨。
注释:¹秋霖:秋天所下的大雨。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译文:远行的游子想到旅途艰难,所以悲痛难绝。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译文:仅仅一首以浮云而做的词,又怎能表达其中的忧思郁闷呢。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qīn)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只盼望自己能一展所长。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¹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归去呢,因为常年病痛无法出行。
注释:¹胡:为什么,何故。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未老霜绕鬓(bìn),非狂火烧心¹
译文:还未年老双鬓却已斑白,只是因为心中忧思太多。
注释:¹烧心:心急如焚;烦恼。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太行何难哉,北斗¹不可斟。
译文:越过太行山有多困难呢,美酒连那酒杯都不能斟满。
注释:¹北斗: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夜静星河出,耿(gěng)¹²与参。
译文:寂静夜晚星河满天,就像黎明时那般明亮。
注释:¹耿耿:明亮貌。²辰:同“晨”,清早。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佳人夐(xiòng)¹青天,尺素²重于金。
译文:心中佳人相隔万里,一纸书信重于千金。
注释:¹夐:远。²尺素:这里指书信。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泬寥(liáo)¹群动²异,眇(miǎo)³诸境森。
译文: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注释:¹泬寥:指晴朗的天空。²群动:各种动物。³眇默:悠远;空寂。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苔衣¹上闲阶,蟋蟀催寒砧(zhēn)²
译文: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注释:¹苔衣:泛指苔蘚。²寒砧: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立身¹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译文: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却始终不得机会,道路险阻不容有一点闪失。
注释:¹立身:立足;安身。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译文:三年了还不能回到故乡,安定无忧的生活仿佛已与我有千里之遥。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wǎng)¹古今。
译文:在梦里总能毫无困阻的回去,离思忧愁的心情是不分古今的。
注释:¹罔:无,没有。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胡为不归欤(yú),辜负匣中琴。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回去呢,让我如何能对得起这匣中之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腰下是何物,牵缠¹旷登寻²
译文:腰下的植物不知是和品种,总是想攀附着身子往高处爬。
注释:¹牵缠:纠缠。²登寻:登高寻觅。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译文:与山峦一起等待清晨,与江河一起迎接傍晚的到来。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嶔。
楚水殊演漾(yàng)¹,名山窅²岖嵚(qīn)³
译文:湖面水波荡漾,崇山峻岭连绵不绝。
注释:¹演漾:水波荡漾。²窅:深远。³岖嵚:形容山势峻险。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客从洞庭来,婉娈(luán)潇湘深。
译文:从远方来到此处,无法了解这江河有多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¹秋音。
译文:柑橘柚子生产于南方,南飞的大雁只留下秋天的声音。
注释:¹遗:余,留。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译文:下方芳草绵延不尽,上边的橘林正当茂盛。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引烛窥洞穴,凌波¹睥天琛²
译文:拿着火烛探寻那幽深洞穴,那奔腾的波涛好似天然的珍宝。
注释:¹凌波:奔腾的波浪;波涛。²天琛:天然出產的珍宝。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蒲荷¹影参差,凫(fú)鹤雏(chú)淋涔(cén)²
译文:香蒲与荷花纵横交错,那些才出生不久的野鸭、白鹤幼鸟也被淋的浑身湿透。
注释:¹蒲荷:香蒲与荷的合称。²淋涔:水流滴貌。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浩歌¹惜芳杜,散发轻华簪(zān)
译文:放声高歌为那甘棠惋惜,用簪子轻轻的挽起散发。
注释:¹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译文: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心中愁苦泪流满面,不禁打湿衣衫。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yuān)飞戾(lì)霄汉,蝼蚁制鳣(zhān)(xún)
译文:鸢鸟极度渴望飞上那遥远天河,渺小的蝼蚁也可以制住比它强大的大鱼。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译文:国家正值强大繁荣时期,好似被日月照耀那般耀眼。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译文:君主虽然知道重视贤臣,但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被埋没而无法施展抱负。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层城¹登云韶²,王府锵(qiāng)球琳³
译文:王宫中的音乐未曾停止,王府环佩声不觉。
注释:¹层城:指京师;王宫。²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³球琳: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译文:正因为我希望能为国尽力,所以更加应该劝诫君王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