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何田田,花香荡疏绮。
莲叶何田田,花香荡疏绮。
惆怅采莲人,歌声隔秋水。
惆怅采莲人,歌声隔秋水。

xiāochūnyuánshíyǒng ·róngchí

qiánqiān míngdài 

liántiántián huāxiāngdàngshū 
chóuchàngcǎiliánrén shēngqiūshuǐ 
钱谦益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2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昨夜蕃(bō)¹兵报国仇,沙州²都护³破凉州。
译文:昨天夜里戍守边疆的将士们一洗国耻,沙州节度使带领戍兵攻破凉州。
注释:¹蕃:吐蕃。²沙州:治所在今敦煌。³都护: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译文:而今战争胜利,塞外黄河流过的千里土地尽已归国,塞外的吐蕃人民却仍生活在虏虐之下,血河横流。

  这首《凉州词》与其说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莫不如说更具有史料价值。从诗中“沙州”、“凉州”等地名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带的战事。此地本是吐谷浑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节度使(又称都护)张义潮乘吐蕃的内乱,率领当地的蕃兵(为唐朝守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的、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转出了悲凉:“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人民依然在流血。这句是指吐蕃内部的纷争,论恐热发动叛乱长达二十余年,据《通鉴》所载:“所过残灭,尸相枕籍”,“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由此看来,诗人为祖国军队收复失地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又为吐蕃人民深受内乱之苦而冲淡。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这首小诗的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领域。诗人是爱国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宁还给各族人民!

  这首诗,是反映张义潮收复凉州、吐蕃内乱史实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liángzhōu--xuēféng

zuófānbīngbàoguóchóushāzhōudōuliángzhōu

huángjiǔjīnguīhànsāiwàizònghéngzhànxuèliú

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说着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频日¹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²。说着暂分飞³,蹙(cù)损一双眉黛(dài)。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注释:¹频日:多日。²杀:形容极甚之辞,通“煞”。³分飞:离别。

yàntáoyuán··pínhuānyōuhuì--bái

pínhuānyōuhuìláiláiyuèshāshuōzhezànfēnfēisǔnshuāngméidàinàinàiliǎngxīnérzǒngdài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嫩绿重重¹看得成。曲阑²幽槛小红英。酴(tú)(mí)³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译文: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小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注释:¹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²曲阑:曲折的栏杆。³酴醿: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春婉(wǎn)(wǎn)¹,客飘零²。残花浅酒片时³。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译文: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注释:¹婉娩:亦作“婉晚”。迟暮。²飘零:飘泊流落。³片时:片刻。⁴清:清醒、清爽。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此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2-1413页

zhètiān ·nèn绿chóngchóngkànchéng

fànchéng sòngdài 

nèn绿chóngchóngkànchéng lányōujiànxiǎohóngyīng jiàshàngfēngérnào yángliǔhángjiānyànqīng 
chūnwǎnmiǎn piāolíng cánhuāqiǎnjiǔpiànshíqīng bēiqiěmǎimíngzhāoshì sòngliǎoxiéyángyuèyòushēng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幽禽¹(wù)²(zhuàn)佳音,玉立雕(diāo)笼万里心。
译文:幽禁的鹦鹉仍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在雕饰的笼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飞万里的心。
注释:¹幽禽:鹦鹉。²兀自:仍旧,还是。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译文:只因为从前会说话,懂得人们的言语,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miǎo)¹难匹。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¹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周流¹试登览,绝怪²安可悉?
译文: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注释:¹周流:周游。²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青冥(míng)¹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译文: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斓如同出自画中。
注释:¹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líng)¹紫霞赏,果得锦囊(náng)²
译文: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注释:¹泠然:轻举貌。²锦囊术: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云间吟琼(qióng)¹,石上弄宝瑟。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注释:¹琼箫:即玉箫,箫的美称。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平生有微尚¹,欢笑自此毕。
译文: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注释:¹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烟容¹如在颜,尘累(léi)²忽相失。
译文: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注释:¹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²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tǎng)逢骑羊子¹,携手凌白日。
译文: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注释:¹骑羊子:即葛由。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试登览”即初次登临。“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