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外星辰落落斜,参旗井钺建高华。洱河北上通云汉,辽水东回接海槎。
规外星辰落落斜,参旗井钺建高华。洱河北上通云汉,辽水东回接海槎。
啸月岭猿催画角,嘶风胡马咽悲笳。吴侬莫向天南笑,铁树频年已放花。
啸月岭猿催画角,嘶风胡马咽悲笳。吴侬莫向天南笑,铁树频年已放花。

hòuqiūxìngshǒugēngzishíyuèwàngèr--qiánqiān

guīwàixīngchénluòluòxiécānjǐngyuèjiàngāohuáěrběishàngtōngyúnhànliáoshuǐdōnghuíjiēhǎichá

xiàoyuèlǐngyuáncuīhuàjiǎofēngyànbēijiānóngxiàngtiānnánxiàotiěshùpínniánfànghuā

钱谦益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2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河汉¹,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sài)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译文:渺远的星河,像无数盏悬挂在秋城上空的灯。辗转难眠只能披衣下床,仰望天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离别呀离别,虽能仰望同一片银河,却被千山万水阻隔。
注释:¹河汉:这里指天上的银河。

    这首词写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全词一共可以分为三层。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是第一层。作者用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河汉图。天,深邃,高远;天上繁星,清冷、光亮,就像无数盏灯悬挂在秋城的上空。星河,无边无际,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这一层是在为写相思渲染凄清的气氛。

  “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是词的第二层,这又是一幅图画。在凄冷的拂晓时分,“愁人”披衣下床,仰望天空,思念着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相思”是这首词的中心。“起望”说明秋城河汉图是“愁人”眼中景。“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月夜怀远》),这一夜辗转反侧,因无法入睡,才起望相思,看到广阔星河,让人顿觉长夜漫漫。这起望相思的情景又让人联想到“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的意境。她望着银河,想着对方此时也许同样在仰望星空思念自己,这时,他们的心贴近了。这种神交是他们唯一的联系。虽然她暂且把自己的情思寄给河汉,河汉却引起她新的更深的忧愁。“塞北江南别离”写的是离别,想的是相逢,比相思更进一层。他们的离别是塞北江南的遥远离别,相聚的路途阻隔这千山万水。鱼雁传书恐怕都做不到。相逢的渴望在这天遥地远的困难中愈显强烈。

  末句“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由相逢的渴望进而想到相逢的可能性。仰望银河,想到牛郎织女,于是联系双方的心的银河仿佛横亘在江南和塞北之间,阻绝了他们相会的道路。

  这首词,既写了“愁人”长夜不眠,起望相思,这是写离情别绪的诗词里常见的;也写了别后相逢难再,这在诗词中也不乏先例。但以前诗词中“相见时难”的慨叹多来自蓬山万重式的人为阴隔,而这首词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形成因果关系。这两人江南塞北之距,犹如牛郎织女的银河之阻。空间大,成了他们相见难的原因。距离遥远,相见无期是主人公愁苦的两端。这是在交通不便,地球显得特别大的古代,空间感必然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的强度,随着相思之情的发展而增大。词作开始写眼前景相思情,是以往愁绪的延绪。接着写当想到他们之间的距离时,她的忧思加重,末句联想到未来,以“路绝”写别离的痛楚。相逢的机会因为路途遥远而断绝,这样的离别与死别有什么区别呢?全词在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气氛中结束。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江海相逢客恨多¹,秋风叶下²洞庭波。
译文: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注释:¹“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²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酒酣(hān)夜别淮(huái)阴市¹,月照高楼一曲歌。
译文: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注释:¹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2-1113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醒来吟落灯花,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声敲歇。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¹。醒来吟落灯花²,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tuò)³敲歇。
注释:¹调弄:调侃嬉弄,纠缠。²吟落灯花:喻苦吟多时。³柝声:打更声。
此词描写寒夜苦吟。构思新颖,造语工巧,极有情致。

zhuǎnyīng··hánmèng--wángjìngzhī

hánmènghánmèngmèngbèishīdiàonòngxǐngláiyínluòdēnghuādēngànzhǐchuāngyuèxiéyuèxiéyuèxiéxiàngkǒutuòshēngqiāoxiē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yán)列我曹¹
注释:¹“池上”句:指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何事君王¹亲击缶²,相如³有剑可吹毛
注释:¹君王:指秦昭襄王嬴稷。²击缶:指渑池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给赵王击缶的故事。³相如:指赵国大臣蔺相如。⁴有剑可吹毛:吹毛断发,形容宝剑的锋利。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击缶的历史典故,赞颂了蔺相如非凡的勇气。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shǐānqiū--sòngzhīwèn

guìlínfēngjǐngqiūshìluòyángchūn

wǎnjiāngtiānhǎofēnmíngchóushārén

juǎnyúnshānjiǎosuìshíshuǐlínlín

shìshìhuánglǎomiàoniányǐnlún

guīcānghǎiguì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