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出自
《老子》
解释: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赏析:此句体现出老子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对比、对立中存在的,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是世间事物永恒不变的规律。
《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