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北冥¹有鱼,其名为鲲(kūn)²。鲲之大³,不知其⁴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⁵。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⁶而飞,其翼若垂⁷天之云。是鸟也,海运⁸则将徙(xǐ)⁹于南冥。南冥者,天池¹⁰也。《齐谐¹¹》者,志怪¹²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¹³三千里,抟(tuán)¹⁴扶摇¹⁵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¹⁶。”野马¹⁷也,尘埃¹⁸也,生物¹⁹之以息²⁰相²¹吹²²也。天之苍苍²³,其正色邪(yé)²⁴?其远而无所至极²⁵邪(yé)?其视下²⁶也,亦²⁷若是²⁸则已²⁹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³⁰杯水于坳(ào)³¹堂之上,则芥(jiè)³²为之舟;置杯焉则胶³³,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³⁴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³⁵培(péi)³⁶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yāo)阏(è)³⁷者,而后乃今将图南³⁸。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因为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的深蓝色,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太远而没有达到尽头的地方(看不清楚)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注释:¹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²鲲:传说中的大鱼。 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⁴其:指示代词。⁵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⁶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⁷垂:同“陲”,边际。⁸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⁹徙:迁移。¹⁰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¹¹《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¹²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¹³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¹⁴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一作“搏”(bó),拍。¹⁵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¹⁶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息:风。¹⁷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¹⁸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¹⁹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²⁰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²¹相:互相。²²吹:吹拂。²³苍苍:深蓝。²⁴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²⁵极:尽。²⁶下:向下。²⁷亦:也。²⁸是:这样。²⁹已:罢了。³⁰覆:倾倒。³¹坳: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³²芥:小草。³³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³⁴斯:则,就。³⁵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³⁶培:凭。³⁷莫之夭阏: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³⁸图南:计划向南飞。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蜩(tiáo)¹与学鸠(jiū)²笑之曰:“我决(xuè)³起而飞,抢(qiāng)⁴榆(yú)枋(fāng)⁵而止,时则不至,而控⁶于地而已矣,奚以⁷之⁸九万里而南⁹为¹⁰?”适¹¹莽苍¹²者,三餐¹³而反¹⁴,腹犹¹⁵果然¹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¹⁷,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¹⁸二虫¹⁹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译文: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提前三个月来准备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注释:¹蜩:蝉。²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³决:疾速的样子。⁴抢:触,碰,着落。“抢”也作“枪”。⁵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⁶控:投,落下。⁷奚以:何以。⁸之:去到。⁹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¹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¹¹适:去,往。¹²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¹³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¹⁴反:同“返”,返回。¹⁵犹:还。¹⁶果然:吃饱的样子。¹⁷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宿:这里指一夜。 ¹⁸之:此,这。¹⁹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知¹不及大知(zhì),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²不知晦朔(shuò)³,蟪(huì)蛄(gū)⁴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⁶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⁷乃今⁸以⁹久特¹⁰闻¹¹,众人¹²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冥灵,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出彭祖来相比,岂不可悲!
注释:¹知:通“智”,智慧。²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³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⁴蟪蛄: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⁵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⁶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⁷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⁸乃今:而今。⁹以,凭。¹⁰特:独。¹¹闻:闻名于世。¹²众人:一般人。匹:配,比。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汤¹之问棘(jí)²也是已³:“穷发(fà)⁴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⁵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⁷而上者九万里,绝⁸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⁹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rèn)¹⁰而下,翱(áo)翔蓬蒿(hāo)之间,此亦飞之至¹¹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¹²也。
译文: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注释:¹汤:商汤。²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³已:矣。⁴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⁵修:长。⁶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⁷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⁸绝:穿过。⁹斥鴳: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¹⁰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¹¹至:极点。¹²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故夫知效¹一官²,行(xíng)³比⁴一乡,德合⁵一君,而(néng)⁶征⁷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⁸犹然⁹笑之。且举¹⁰世誉之而不加劝¹¹,举世非¹²之而不加沮(jǔ)¹³,定¹⁴乎内外¹⁵之分,辩乎荣辱之境¹⁶,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¹⁷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¹⁸御¹⁹风而行,泠(líng)然²⁰善²¹也,旬²²、有²³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²⁴者,未数数然也。此虽²⁵免乎行,犹有所待²⁶者也。若夫乘²⁷天地²⁸之正²⁹,而御六气之辩³⁰,以游无穷者,彼³¹且³²恶(wū)³³乎待哉?故曰:至人³⁴无己³⁵,神人³⁶无功³⁷,圣人³⁸无名³⁹。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勤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注释:¹效:效力,尽力。²官:官职。³行:品行。⁴比:合。⁵合:使...满意。⁶而:通“能”,能力。⁷征:征服。⁸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⁹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¹⁰举:全。¹¹劝:勤勉,努力。¹²非:非议,责难。¹³沮:沮丧。¹⁴定:认清。¹⁵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¹⁶境:界。¹⁷数数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¹⁸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¹⁹御:驾驭。²⁰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²¹善:美好的。、²²旬:十天。²³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²⁴致福:求福。²⁵虽:虽然。²⁶待:凭借,依靠。²⁷乘:遵循,凭借。²⁸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²⁹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³⁰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³¹彼:他。³²且:将要。³³恶:何,什么。³⁴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³⁵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³⁶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³⁷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³⁸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³⁹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