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出自
苏轼
的
《洞仙歌·冰肌玉骨》
解释: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赏析:诗人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怅惋之情。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¹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²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qī)³枕钗(chāi)横鬓(bìn)乱。
译文: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注释:¹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²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³欹:斜靠。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¹。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²淡,玉绳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⁴暗中偷换。
译文: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¹河汉:银河。²金波:指月光。³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⁴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忘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忘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dòng洞xiān仙gē歌 ·bīng冰jī肌yù玉gǔ骨
sū苏shì轼 〔sòng宋dài代 〕
pú仆qī七suì岁shí时 ,jiàn见méi眉zhōu州lǎo老ní尼 ,xìng姓zhū朱 ,wàng忘qí其míng名 ,nián年jiǔ九shí十suì岁 。zì自yán言cháng尝suí随qí其shī师rù入shǔ蜀zhǔ主mèng孟chǎng昶gōng宫zhōng中 ,yí一rì日dà大rè热 ,shǔ蜀zhǔ主yǔ与huā花ruǐ蕊fū夫rén人yè夜nà纳liáng凉mó摩hē诃chí池shàng上 ,zuò作yì一cí词 ,zhū朱jù具néng能jì记zhī之 。jīn今sì四shí十nián年 ,zhū朱yǐ已sǐ死jiǔ久yǐ矣 ,rén人wú无zhī知cǐ此cí词zhě者 ,dàn但jì记qí其shǒu首liǎng两jù句 ,xiá暇rì日xún寻wèi味 ,qǐ岂 《dòng洞xiān仙gē歌 》lìng令hū乎 ?nǎi乃wèi为zú足zhī之yún云 。
bīng冰jī肌yù玉gǔ骨 ,zì自qīng清liáng凉wú无hán汗 。shuǐ水diàn殿fēng风lái来àn暗xiāng香mǎn满 。xiù绣lián帘kāi开 ,yì一diǎn点míng明yuè月kuī窥rén人 ,rén人wèi未qǐn寝 ,qī欹zhěn枕chāi钗héng横bìn鬓luàn乱 。
qǐ起lái来xié携sù素shǒu手 ,tíng庭hù户wú无shēng声 ,shí时jiàn见shū疏xīng星dù渡hé河hàn汉 。shì试wèn问yè夜rú如hé何 ?yè夜yǐ已sān三gēng更 ,jīn金bō波dàn淡 ,yù玉shéng绳dī低zhuǎn转 。dàn但qū屈zhǐ指xī西fēng风jǐ几shí时lái来 ,yòu又bú不dào道liú流nián年àn暗zhōng中tōu偷huàn换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