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出自
《文心雕龙》
解释:作者是先有了思想感情才写文章,读者是先阅读文章然后才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沿着河流追溯根源,即使隐微也一定会显现出来。
赏析:此句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双向性:一方面,作家在创作时会被感情所驱动,通过用词和句式表达出内在情感;另一方面,读者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甚至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来找到文章的源头,真正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