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
(1) 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⒈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引《诗·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於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明宋濂《傅守刚墓碣》:“鱼烂河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
马南邨《燕山夜话·学问不可穿凿》:“做学问的人,如果患了穿凿的毛病,就将不可救药。”
亦作“不可救疗”。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於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清葆光子《物妖志·柳》:“希侃忽遘异疾,不可救疗。”
病重无药可医治。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赞曰》:「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也作「无可救药」、「无药可救」。
【解释】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示例】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近义词】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医药罔效、朽木难雕、不可收拾、不治之症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药到病除、药到回春、起死回生
【语法】不可救药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