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1)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2) 固执地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
⒈ 倔强固执,自以为是。本作“刚戾自用”,后多作“刚愎自用”。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明史·章纶传》:“纶復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汝向人説我刚愎自用,有之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引刘鹗语:“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性情倔强,固执己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上.吏部.大计部院互讦》:「各堂上官不从臣言,而都御史高明,刚愎自用,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高明心怀不公。」也作「刚愎自任」、「刚褊自用」、「刚戾自用」。
【解释】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深闭固拒、师心自用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博采众议、博采众长
【语法】刚愎自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