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
引三国魏曹植《释愁文》:“予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唐陆贽《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制》:“忧心如焚,深自刻责。”
《清史稿·文宗纪》:“大沽两岸危急,谅汝忧心如焚。”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尤其是他一口饭不吃,使老妈妈忧心如焚。”
内心忧虑有如火在焚烧。比喻非常焦虑不安。三国魏.曹植〈释愁文〉:「予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三国演义.第八○回》:「忧心如焚,命不久矣。」也作「忧心如惔」。
【解释】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示例】魏巍《东方》第四部第20章:“尤其是他一口饭不吃,使老妈妈忧心如焚。”
【近义词】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愁肠百结、忧心如捣、内心不安
【反义词】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心花怒放、无忧无虑、喜上眉梢
【语法】忧心如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人的焦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