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向壁虚造 ,向壁虚造
⒈ 喻凭空杜撰。
引语本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於世。”
段玉裁注:“此谓世人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盖解释义意,不可向壁虚造也。”
何其芳《画梦录·岩》:“实事之象故事,乃有过于向壁虚构者。”
清俞樾《茶香室四钞·黎氏字学》:“按黎氏既家传古学,必非嚮壁虚造者,惜其所正定文字不传。”
清伤时子《苍鹰击·斥佞》:“尔辈嚮壁虚造,一味贡諛,粉饰多端,荧惑众听。”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我这种议论并不是嚮壁虚造的。”
比喻凭空捏造。参见「乡壁虚造」条。
如:「这些理论都是向壁虚造,不切实际。」
【解释】向壁:脸朝着墙壁;虚造:弄虚作假。坐着面对墙壁凭空造作。形容没有事实根据地主观臆造。
【出处】汉 许慎《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我这种议论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近义词】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反义词】凿凿有据
【语法】向壁虚造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