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
(1) 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指群众的斗争精神
(2) 指读书人的气势、作风
⒈ 军队的斗志。 《汉书·李陵传》:“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輦,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引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宋书·刘怀肃传》:“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 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於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马观国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汉奸》:“公鼓励兵民,士气方鋭。”
徐迟《牡丹》:“后来李印光指挥了八月攻势,直捣徐蚌。几员赫赫名将都上了阵,士气又旺盛。”
⒉ 读书人的节操。
引宋陆游《送芮国器司业》诗:“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嶸未可非。”
宋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谢啟昆﹞出为扬州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
⒊ 读书人的风气。
引明刘基《诸暨州重修州学记》:“於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
⒋ 士人作品的风格。
引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
军队的战斗意志。《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亦泛指一般群众比赛、工作时的精神。如:「自从老板加薪后,员工士气大振,工作绩效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