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1) 比喻说话、做文章直截、简短而切中要害
⒈ 比喻言辞直截简明,切中要害。
引梁启超《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怎么样?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不叱喝人,也不着急,但是他的话并不客气,老是一针见血地使他们在反感之中又有点佩服。”
⒉ 比喻行动迅速果断,能立见功效。
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八场:“好,按昨儿晚上说的,给他个一针见血。”
比喻议论透澈而中肯。如:「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时下年轻人的通病。」也作「一语中的」。
【解释】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示例】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近义词】一语道破、一语破的、言必有中
【反义词】言不及义、言之无物、空洞无物
【语法】一针见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