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
(1)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⒈ 使国家平安稳定。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拢,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再生缘》第六回:“似这等,才谓安邦定国人。”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英雄》诗:“英雄盖世出凡尘, 天囯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囯尽忠臣。”
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也作「安邦治国」。
【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示例】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近义词】安邦治国、济国安邦
【反义词】祸国殃民、暴虐无道
【语法】安邦定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