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
(1) 指戏曲演员在表演中插入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来引人发笑。泛指不庄重地开玩笑逗乐
⒈ 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引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諢,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插科打諢,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
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看戏崖城,有小丑,演来出色。浑身活,插科打諢,满场怡悦。”
⒉ 泛指表演滑稽,开玩笑。
引清钱谦益《大学士孙公行状》:“某不识忌讳,信口开闔,如説法道场,却插科打諢。”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聪明人’是不会碰钉子的……事情出岔子的时候,便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御在别人头上。”
本指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言语引人发笑。亦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也作「发科打诨」、「打诨发科」、「打诨插科」、「插科使砌」、「撒科打诨」。
【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示例】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近义词】打诨插科
【语法】插科打诨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