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角峥嵘
(1) 形容少年不凡,才能突出,早期崭露头角
⒈ 比喻青少年气概或才能不同寻常。
引元鲜于必仁《折桂令·蓟门飞雨》:“到处通津,头角峥嶸,溥渥殊恩。”
明沉受先《三元记·辞亲》:“你趁我两人在日,看你头角峥嶸,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三:“宋(宋教仁 )早年参加过萍醴起义,与蹈海而死的陈天华同为华兴会的头角峥嵘的健将。”
⒉ 形容激进、时兴、引人注目的样子。
引茅盾《论无产阶级艺术》:“我们便不能不抛弃了温和性的‘民众艺术’这名儿,而换了一个头角峥嵘、须眉毕露的名儿--这便是所谓‘无产阶级艺术’。”
峥嵘,显露、杰出的样子。头角峥嵘形容才华洋溢,能力出众的年轻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明.沈受洗《三元记.第二九出》:「你趁我两人在日,看你头角峥嵘,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也作「头角崭然」。
【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出处】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示例】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元 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
【近义词】初生牛犊、胸无点墨、出类拔萃、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反义词】乳臭未干
【语法】头角峥嵘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