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
(1) 襟怀坦白,言行正派,大公无私
⒈ 谓言论明确而不偏颇。后指胸怀坦白,不搞阴谋。
引《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説底话,光明正大。”
明李贽《答友人书》:“使其復见光明正大之夫,言行相顾之士,怒又不知向何处去,喜又不知从何处来矣。”
曹禺《雷雨》第四幕:“这件事我以为光明正大,我可以跟任何人谈。”
胸怀坦白,言行正派。《朱子语类.卷七三.易.鼎》:「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个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西游记.第三七回》:「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也作「正大光明。」
【解释】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示例】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近义词】光明磊落
【反义词】鬼鬼祟祟
【语法】光明正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