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大逆无道
(1)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⒈ 犹大逆无道。
引《汉书·宣帝纪》:“﹝杨惲﹞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巴金《秋》二二:“你还说礼节?难道礼节要你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事,成为大逆不道的罪人吗?”
谋反背叛,罪恶重大。或行为严重违反常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诏,令尽起淮南军马,仗义讨贼。」《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他们胆敢出卖这些大逆不道的书,这等书店就该重办。」也作「大逆无道」。
【解释】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示例】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近义词】犯上作乱、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离经叛道、死有余辜
【反义词】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忠贞不渝、三纲五常
【语法】大逆不道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