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
(1) 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形容文字冗长罗嗦
⒈ 形容篇幅多,文辞长。
引《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牘,肆笔而成。”
续范亭《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诗:“中山遗教,连篇累牘。”
写字用的竹简、木片串连堆积在一起。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隋书.卷六六.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明.汤显袓《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諠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也作「累牍连篇」、「连篇累幅」、「连章累牍」。
【解释】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出处】《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示例】他写的文章总是连篇累牍,大家都不爱看。
【近义词】拖泥带水、长篇大论
【反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三言两语、片纸只字、片言只语、片言只字
【语法】连篇累牍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