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引《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
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清钱谦益《与惟新和尚书》:“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吴组缃《山洪》二九:“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的跳着去了。”
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承担起来,而不推让。
【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当仁不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无可规避、义无反顾、见义勇为、身临其境、责无旁贷
【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隔山观虎斗、隔岸观火
【语法】当仁不让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