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多怪
(1) 见闻少,遇事容易感到奇怪。多用以嘲讽别人孤陋寡闻
⒈ 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多以为怪。
引语本汉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彼鄂尔泰者,不陈明其所以然,而徒予世人以少见多怪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在少见多怪的原始社会里,有了这么一个奇迹,那轰动一时,就可想而知了。”
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言马肿背。」讥人识见不广,遇事多以为可怪。
【解释】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示例】清 郑燮《与金农书》:“世俗少见多怪,闻言不信,通病也。”
【近义词】管见所及、大惊小怪、粤犬吠雪、蜀犬吠日、见识浅短
【反义词】见多识广、多见少怪、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习以为常
【语法】少见多怪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